【第85期】從談歷史到黃仁宇

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籍教授)

中國是個重視歷史的民族,歷來視歷史為立朝、立國的基石。大到民族是這樣,小到家族也是這樣。舉一個例子,就可以了解。很多家庭都有家譜,家譜記載的是一個家族,一個姓源遠流長、綿延細緻的歷史,一則體現對家族過往歷史的珍視,也體現了對子孫後代的期待,期待子孫後代在前人的基礎上,不辱先人、奮發上進。 Continue reading

【第84期】香港佔中的台灣啟示

張方遠

方遠觀點配圖

佔中看起來是一場面目嶄新的行動,但其核心兜售的仍然是老路數。圖為香港大學學生會刊物《學苑》,鼓吹「香港民族命運自決」。(網路圖片)

9月28日香港佔中行動爆發前幾個小時,我恰好在香港機場等候轉機回台北。那天香港機場與平素並無二致,待機旅客熙熙壤壤,本來打算趁機在機場書店找幾本香港新出版的學術書,沒想到店內的陳列空間幾乎都讓位給反共、反華的「暢銷書」,這類書籍恰可反映出香港社會對大陸的看法與意識形態。 Continue reading

【第84期】一國兩制的歷史正當性

王錦南

政治合法性建立在歷史正當性的基礎之上。香港屬於中國固有領土,於清代被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英國割據,155年後又被伊莉莎白女王二世時代的英國歸還給清朝已成過去的中國;台灣屬於中國固有領土,於清代被明治天皇時代的日本割據,50年後又被昭和天皇時代的日本歸還給清朝已成過去的中國,而非歸還給作為外力傀儡的滿州國。 Continue reading

【第83期】別老拿正義說事

對香港反「普選」的一點反思

羅加鈴(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博士生)

幾年前,聽過一門課,授課教授與學生們以「正義」為題,有段發人省思的對話:

教授:「什麼是正義?」

學生們:「顧及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以多數人的權益為重、少數服從多數…。」 Continue reading

【第82期】荷清苑書簡

尋訪唐大明宮

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學系台籍教授)

荷清苑  logo S3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盛名的朝代,那時不僅經濟發達,文化方面更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和唐朝歷史緊密相扣的歷史遺存之一就是位於今天西安的唐大明宮遺址。按大明宮就是唐朝的皇宮,它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年間(西元634年),以後多次修建,直至唐高宗龍朔年間才完成。 Continue reading

【第81期】荷清苑書簡

為興趣而學習

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籍教授)

荷清苑  logo S3上大學院系所學習的內容,固然不少是同學們的選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所上的院系,在上學之前未必完全了解它們的內容。這就是說,帶有一定的盲從性,這也不奇怪。現在念大學,往往不是單純地為將來的職場,學得一技之長,而是一種素養層次的提升。所以,在大學裡學的什麼專業,和畢業後的就業所做,乃至上研究所繼續深造的專業也不必完全相同。 Continue reading

【第81期】小市民的大聲公

維護和平是年輕世代的責任

── 控告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違反日本和平憲法

張嘉琪

no81-11-對話04-反對靖國神社【編按】2014年9月18日,在歷史事件「九一八事變」這一天,「安倍首相靖國參拜違憲訴訟會」關西分部向大阪地方法院遞交訴狀,控告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違反日本和平憲法。靖國神社將受害者和侵略者合祀,並被強迫賦予為天皇犧牲的靖國精神,一直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精神象徵。為反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幾十位原告代表從日本各地趕來,有幾位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 Continue reading

【第79期】荷清苑書簡 09.03-09.16

知恥近乎勇

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籍教授)

荷清苑  logo S3今年是中國甲午戰敗120年祭,為此大陸不少場合均有紀念「甲午之恥」的各種活動。《參考消息》自年初即推出由軍事專家書寫的「軍事名家的甲午殤思」系列文章,年中又再推出「學術名家的甲午鏡鑒」系列文章。這些專欄論著從軍事、社會、文化,歷史等等方面,都深刻地介紹、探討、反思了當時中日兩國的情況和差別。 Continue reading

【第79期】小市民的大聲公

可否考慮廢除民國紀元?

  曾泰元(東吳大學英文系主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

廢除民國紀元?這個建議貌似顛覆,挑戰了台灣社會習以為常的規範與價值。不過倘若僅就現實面來考量,現行的民國紀元,的確可能造成理解上的混淆與溝通上的障礙,理當慎重考慮其存廢。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