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2期】人生中最愉快的時光

匈共時期的回憶

Zsuzsanna Clark
摘譯/兩岸犇報國際編譯組

匈牙利東部的傳統民族服飾與舞蹈(網路圖片)

1968年,我出生在匈牙利北部小鎮的一個工人階級家庭。每當人們問我,生長在七、八十年代蘇維埃鐵幕之下的匈牙利是個什麼樣子時,大部分的人期待聽到的是在一黨專政下秘密警察的故事,排隊買麵包和其他生活當中的下流勾當。
當我向他們解釋在共產黨統治下的匈牙利,實際來說是地球上離地獄最遠的生活樂土時,他們總是很失望。

共產黨提供每一個人充分的就業,好的教育和免費的健保。暴力犯罪幾乎不存在。
但是,對我來說最值得懷念的或許是某種現在被忽視的同志之誼,這是在我入籍的英國,也是現今匈牙利所缺乏的精神。那就是,人們互相信任,並且彼此分享擁有的東西。
 

1956年的人民起義事件
 

出於對早年匈牙利共產黨種種情況的不滿,1956年匈牙利人民起義。這個衝擊使共產黨的領導人相信,只有藉著讓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好才能鞏固領導地位。因此,史達林主義終結了,由標誌著解放的「馬鈴薯燉牛肉式共產主義」(goulash communism)取代。

國家的新領導人卡達爾,把匈牙利轉變為東歐「最快樂的屋舍」。我們可能比任何其他共產國家擁有更多的自由。
 

共產黨帶來了生活的榮景

當然,最好的事情之一是休閒和假期的機會為所有人開放。在二次大戰以前,假期只提供給上層社會和中產階級。在戰後的幾年中,大部分的匈牙利人努力重建國家,放假根本不可能。

六十年代開始,各方面的生活、事物都變得更好。十年過後,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能力離開家裡去渡假。譬如說,我的父母在Dorog的一個靠近市區的國營錄音公司工作,所以我們都待在Balaton湖畔屬於公司的渡假營地。

這個營地類似於英國正在流行的渡假營,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遊客必須在晚上組織自己的娛樂節目。

我早年的生活記憶裡,父母養了一些動物在小農地。畜養動物和種植蔬菜是大部分的人常做的事。我的父母大約有50隻雞,一些豬、兔子、鴨子、鴿子和鵝。我們擁有的動物不僅能餵飽我們一家子,還能把肉賣給朋友,甚至使用鵝毛製作枕頭和墊子。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

在 共產黨取得政權之前,農民和都市工人階級的小孩,就像我,接受教育的機會是受到限制的。不過,這個情況在共產黨執政之後改變了。當時,匈牙利的學校制度類 似於英國,初級中學分成大學預科學校、專業學校和職業學校,與英國學校制度主要的不同點在於,我們是14歲進入初級中學就讀而不是11歲。

當然也有夜間補習學校提供給小孩或成年人。我的父母由於很早就失學,所以他們也在夜校學習數學,歷史、匈牙利文學和語文。
匈牙利的學校教育在當時並沒有追隨西方流行所謂的「進步」觀念,但是學術的水準仍然很突出,也很嚴格。藉由老師們的教導,我們能用匈牙利文流利地把自己的想法與感覺寫下來。
 
少年先鋒團

我喜歡待在學校的日子,特別是作為少年先鋒團的成員。
許多西方人相信,少年先鋒團是灌輸青少年共產黨人的意識形態;事實是,成為一位少先團員,首先要學習如何建立朋友間的情誼和為集體利益服務的重要性。「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我們的口號,同時也是我們被鼓勵以這個方式去思考。
作為一位少先團員,如果你在學業、集體工作和學校競賽上表現優良,你就能獲得一個暑期夏令營的獎勵。當時,我幾乎參加了學校所有的活動,包括:競賽、體操、田徑、合唱團、射擊、文學和圖書館活動,所以我每年都能去夏令營。
少先團夏令營的最後一個晚上,我們會圍著篝火唱著少先團的團歌《我們像樹上的松鼠一樣快樂》以及其他的傳統歌曲。我們的心情總是複雜的:為預期的離別傷心,但也為能再見到想念的家人高興。
 

人人同享文化生活

共 產主義者並不想限制上層社會和中產階級生活裡的美好事物,只是這種最好的音樂、文學和舞蹈應該是屬於所有人都能享有的。這也意謂著樂團、歌劇院、戲院和電 影院等機構都會受到大量的補貼資助。國家補貼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能負擔歌劇和戲院的票價。  因此,文化小屋座落在每個城鎮村莊,非常的農村化,像我父母親這樣的工人階級也都很容易接觸到藝術表演。匈牙利政府對電視節目的規劃,也反應出國家的優先 考量是將文化生活帶給社會大眾,所以節目的品質就變得重要。一般來說,匈牙利的電視節目都是國內生產,但有品質的節目不僅從東歐國家進口也來自西方國 家。  [小標]被摧毀殆盡的成就
 當匈牙利的共產黨在1989年下台時,我不僅訝異也跟許多人一樣悲傷難過。沒錯,當時有人正在抵抗政府,但是 大部分的人包括我和我的家人,都不參與這些抗議活動。  當我們討論鐵幕後的生活時,那些受共產主義影響而改善生活的人,他們的聲音是很少被聽見的。相反的,我們在西方聽到的報導,大多是富裕的流亡者或反共產主 義者別有用心的觀點。  二十年來,共產主義大部分正面的成就已經被摧毀殆盡。人們已經不再有工作的保障,貧窮與犯罪情況不斷增加。工人階級也無法負擔歌劇院或戲院的票價。最令人 傷心之事就是我們曾享有的同志情誼和精神都已經煙消雲散。在過去二十裡,我們可能擁有購物中心、多黨民主制度、手機和網路,但我們所失去的卻遠甚於 此。  

資料來源: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221064/Oppressive-grey-No-growing-communism-happiest-time-life.html#ixzz1PQPq169k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2期】閱報小貼士 2012.09

甚麼是匈牙利事件

 

布達佩斯街頭聲勢浩大的群眾示威遊行(網路圖片)

1956年的10月23日,布達佩斯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群眾示威遊行,隨後演變為流血衝突。10月24日和11月4日,蘇聯兩次派兵鎮壓,史稱「匈牙利事件」。

關於匈牙利事件的起因,冷戰時期有兩種基本的看法。西方認為這是一場革命,是匈牙利人民對蘇聯的控制和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反抗,是為了實現從「集權制度」向「民主制度」的回歸;社會主義國家則認為,事件是匈牙利國內敵視社會主義制度的反革命勢力與國際帝國主義相互勾結、裡應外合的結果,目的是要顛覆社會主義制度,復辟資本主義。

在匈牙利本土,這一事件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被定性為「反革命案件」,但在東歐劇變後又被稱為「人民起義」。 匈牙利事件是在匈社會各種社會矛盾不斷累積並且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爆發的。1947年以後,匈牙利勞動人民黨(即共產黨與社會民主黨合併後的名稱,事件後改稱社會主義工人黨)的主要領導人拉科西不顧本國的歷史傳統與現實,一味照搬蘇聯模式。匈共和國家領導人聽命於蘇聯的做法,損害了國家利益,傷害了人民的民族情感。

1953年3月史達林逝世後,在蘇聯新領導人的推動下,蘇聯和東歐國家對以往內政外交做出了一系列調整。在匈牙利,實施了「新方針」,比其他東歐國家更早地開啟了「非蘇聯模式化」進程。

但由於蘇聯的干預,「新方針」實施了22個月就被迫中斷。 「新方針」中斷後,匈牙利向舊政策復歸,國內的政治、經濟形勢隨之惡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但拉科西等人不僅對過去的種種錯誤一味加以掩飾,甚至用暴力手段鎮壓黨內外要求改革的聲音。導致了歷時13天的事件給匈牙利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物質損失和人員傷亡。據不完全統計,經濟損失相當於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3/4。1991年匈牙利當局公佈了一份當年的絕密報告:事故中死亡人數共計2700人,其中體力勞動者1330人,大專院校學生44名,中學生196人。另有約20餘萬匈牙利人逃往西方。(資料來源:環球時報)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