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毅
革命,在資本主義大行其道的當下,日益遙不可及,而革命往事的重溫則於新的反抗不無意義。在宏大的時代洪流中,既有正面迎戰的政治精英,也有投身理論的左翼文人,還有名不見經傳的參與者。《春天》所向我們講述的,正是兩個革命參與者的故事。他們雖普普通通,然而由其一生的努力卻不難洞見革命的偉岸與艱辛。 Continue reading
文/蕭毅
革命,在資本主義大行其道的當下,日益遙不可及,而革命往事的重溫則於新的反抗不無意義。在宏大的時代洪流中,既有正面迎戰的政治精英,也有投身理論的左翼文人,還有名不見經傳的參與者。《春天》所向我們講述的,正是兩個革命參與者的故事。他們雖普普通通,然而由其一生的努力卻不難洞見革命的偉岸與艱辛。 Continue reading
文/周良沛(大陸詩人)
四
我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到台灣的。兩岸還未開放之前,通過到美國愛荷華聶華苓那裡的作家所帶回的不少台灣詩文,從中我編選了一些介紹出版。其中吳晟﹝1944—﹞、施善繼﹝1945—﹞、蔣勳﹝1947—﹞三位的《詩選》,作者都是映真在新詩論戰中所推薦的詩人,和他們一會面,都會直接和間接涉及映真。為此,在一個文化人聚會上的偶遇,我們一見面就很熟了。他從兩岸還疏離時我能那麼不易地讀到完整的《人間》認識他,使他感到驚奇和欣慰。而我,只上過小學,內戰中沒有認真開過課,進過中學門只是掛了個名。是一九四九年春參加人民解放軍後,自學寫作的工農兵,從這一點來說,正是一隻「狼」。既有喊「狼來了」的,要置他死地,對我這隻「狼」,他也就特別熱情、親密。 Continue reading
文/周良沛(大陸詩人)
三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常常簡單到只會將宗教視為唯心的迷信,成為唯物主義必然的對立,有時也就難免粗暴。二○○二年映真的一次心臟內科手術後出現「併發症狀」,再次手術搶救的「出生入死」,叫父親和虔誠基督的一家,全為他祈禱,此時,他於《生死》道: Continue reading
文/周良沛(大陸詩人)
二
遠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第一春,陳映真在《筆匯》發表第一篇小說《麵攤》,之後,他也相繼加入《筆匯》、《劇場》。他後繼《面攤》的《我的弟弟康雄》、《祖父和傘》等十一篇小說,其氣勢,在這島上,無法不讓人關注。白先勇﹝1937— ﹞在他《文學心靈的敬重》稱其有「一種少年維特之煩惱的情緒,很動人,很吸引年輕讀者。他一來就有『文體家』的氣勢,文章中有一種很特殊的感性。」像《我的弟弟康雄》,在他看來「則有著相當的死亡象徵」。這時,作者才是一個二十三歲的小夥子。 Continue reading
文/周良沛(大陸詩人)
一
轉眼,映真,平日無有外人時還是喚「永善」的他,離開我們已過一年了。去冬,北京「台辦」為他八十瞑壽的紀念,台北以二十卷《陳映真文集》的首發,說是紀念他的離去,更是看到他如今還活在我們當中。此時,台灣另一位詩人余光中的去世,自然也有一番悼念的熱潮,由此,不少過來人、當事人,對二位藝術、思想、政治,乃至具體到「統」、 「獨」觀之對比、評議,引人所想的,可說的,也就更多了。 Continue reading
文/蒲彥光(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人間》雜誌於我的影響與意義,千頭萬緒,該怎麼說起呢?簡單地說:有些階段似乎已經過去,成了昨日雲煙;然而仔細想想卻又未必,結構性的難題不曾真正消解,偶然在街頭在生活當中,仍會扎破那些未癒的膿瘡。 Continue reading
文/葉蔚南
父親大人膝下:
孩兒參加夏潮聯合會的參訪團,於2017年11月17日抵丹東市。
1967年1月18日您寫下了〈祖國河山的一角——東北安東縣的印象〉,收於《半壁書齋隨筆——小屋大車集》的這篇文章一直在我心裏縈繞不去,午夜夢迴時,偶爾還是會想起它。五十年後,孩兒終於來到了當年您說的祖國河山的一角——安東縣。 Continue reading
文/趙剛(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
1 家國身世:離散者的反離散
兩年多前的一個柚子花開時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史書美教授,參加了中國香港大學的一個關於「烏托邦」的研討會,我恰好也參加了,但惜乎無緣交談。我不記得史書美報告的題目了,但我還記得我在那場研討會說了一個名符其實的冷笑話。我是這麼開始我的報告的:「今天會場的冷氣開得如此強,提醒我,我到了香港了。」二十年前的炎夏裡,我去香港開過會,凍過。而我總是會把那樣的夏日低溫,與記憶裡的一張好像是文革時期一群在香港島上的某塊精緻綠草地上穿著盛裝笑逐顏開打著某種球的港英紳士的老照片,聯繫在一塊兒。其實,記憶裡的美國冷氣也開得煞冷。 Continue reading
約莫快下班的時候,小羅大步登登地上到馬教授在二樓的宿舍,送來新一期學報。自從前任系主任老林走後,沒人要幹這事,開系會時,就有人說,用寄的不就得了,小羅不喜歡說話的那個人,就說,馬老師都還住在學校裡頭,用寄的是不是有點不近人情呢? Continue reading
微信傳來錢谷融先生於2017年9月28日教師節世逝於上海華山醫院。
台灣的文化圈與學術圈,對錢谷融先生大抵相當陌生,儘管拜網路科技發達,其基本背景不難略知。1919年,先生出生於江蘇武進,早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師範學院國文系,新中國建國後,上海成立了華東師範大學(目前為大陸985重點高校),錢先生開始在此教書與研究,但由於受到50年代中「反右」運動,及60、70年代的文革影響,學術生涯長達38年僅擔任講師,一直到改革開放後才被正名為教授。2000年錢先生正式退休,才終於迎來了日隆的聲譽──2008年,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錢谷融論文學》、《錢谷融研究資料選》及《錢谷融文藝思想初探》,肯定其文藝理論、思想與審美的豐富與深度。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