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期】「馬場町紀念公園」的前世今生

本報綜合報導

馬場町紀念公園中的土丘。

馬場町紀念公園中的土丘。

為追悼白色恐怖犧牲受難者的秋祭活動,今年在馬場町紀念公園已經連續舉辦16年。為什麼台灣白色恐怖時期會有那麼多的人被刑殺或投獄?又為什麼位於台北市青年公園旁河堤外的溪埔地會建設成與白色恐怖歷史有關的紀念公園?

什麼是台灣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一詞指擁有國家政權的統治者,針對個人或團體採取超越正常法律範圍之上的國家暴力的摧毀行為。「白色」也是通用語,表示政權本質或政策動機的保守性與反動性。「五〇年代白色恐怖」則是特指美蘇對抗擴大化形勢下,美國在全球扶持反共軍事獨裁政權,在各地區發動的恐怖政治。因此,「五〇年代台灣白色恐怖」既是國共內戰導致的兩岸分治,國府獨裁政權對台灣進步人士的肅清,更是冷戰結構下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反共大協作的產物。

馬場町紀念公園土丘的秘密

受難人與家屬向土丘獻花。

受難人與家屬向土丘獻花。

1950年代位於新店溪畔的馬場町刑場是白色恐怖犧牲者的槍決處。由於槍決犧牲者人數眾多,為掩埋槍決後留在沙地上的血跡,便形成數個不規則的小土堆。

2000年8月26日馬場町紀念公園落成,原來的小土堆合攏成一個象徵性的圓錐形土丘,以提醒後人不忘犧牲在此的有志之士。

白色恐怖秋季活動,每年都會在最後由與會的受難人及其家屬,手持鮮花向土丘獻花,表達對犧牲志士的哀思。

六張犁湮沒於荒草黃土中的墓塚

六張犁是五〇年代在馬場町被槍殺的犧牲者棄葬的其中一個地方(其他地方已因城市開發擴張而渺茫無蹤),今年恰好是六張犁棄葬區發現25週年,時間回到1993年5月28日,政治受難人曾梅蘭經四十年尋訪,於台北六張犁公墓發現遭國民黨當局刑殺於1952年8月8日的胞兄徐慶蘭之墓塚。

以徐慶蘭的墓塚為開端,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在同一公墓共四個現場,發現兩百多座湮沒於荒草黃土已四十年的墓塚。這些被屠殺的屍首,有來自外省在台灣沒有親朋領屍者;有本省籍或因家貧無力支付贖屍金、或因恐懼而不敢認領歸葬者。最終由國府當局交由殯儀館草草掩埋於公墓一隅。

六張犁的棄塚。

六張犁的棄塚。

根據統計,六張犁白色恐怖犧牲者棄葬區內,本省籍人士約佔42%,來自大陸的外省籍人士,約佔58%。其中有廣為人知的將「二二八事件」刻在版畫上的黃榮燦(四川人),有台大學生于凱(山東人)、張慶(河南人),有化名老周的地下黨人張伯哲(廣東人),有國民學校校長郭慶(雲林人),有掩護地下黨人逃亡的客家農民江應發(苗栗人),有鐵路局工人張添丁(台北人),有義民中學教師黃賢忠(廣東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