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期】荷清苑書簡

為興趣而學習

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籍教授)

荷清苑  logo S3上大學院系所學習的內容,固然不少是同學們的選擇,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所上的院系,在上學之前未必完全了解它們的內容。這就是說,帶有一定的盲從性,這也不奇怪。現在念大學,往往不是單純地為將來的職場,學得一技之長,而是一種素養層次的提升。所以,在大學裡學的什麼專業,和畢業後的就業所做,乃至上研究所繼續深造的專業也不必完全相同。我往往遇到我所在的物理系的同學問我,他們並不喜歡學習物理,該是如何辦?我就直率地告訴他們,既然已經來到物理系學習了一段時間,還是繼續學習下去,做事有始有終,等畢了業再從事其他的選擇也不遲;當然,現在學校對於選課也比較寬鬆,可以多選一些,或多旁聽一些感興趣的課程。我也告訴他們,對於學習基礎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科的同學,因為思維的學習和訓練,他們將來即便從事不同的行業,他們的起始點也絕不會低於、甚至高於其他院系所學的同學。情況確實如此,物理的訓練,最能提升一個人的思維、邏輯和素養。

我這樣說的意思是,除了在大學裡課堂課程的學習外,對於感興趣的各個方面的學習確是不可或缺的。既然是為感興趣的學習,就不會也不應問有何用。同學們經常問我:哪些課程對將來的研究領域有用否?我也直率地告訴他們,一個課程、領域,如果被人們認為是有用了,那你再去學習、掌握,肯定就是後知後覺了,就不會再是創新、創造之舉了。有用沒有,完全是我們主觀的判斷,而不是必然的如此。現在認為無用的,將來難說絕對無用;現在有用的,難說將來還是有用的。人們往往近視,只看目前的職場的行情,而選擇所學的專業,殊不知職場行情時有起伏,風水輪流轉。一個所謂熱門的行業,必定是千萬人的所向,你在這個洪流中肯定不會是領頭者,而往往是下游者了。如此,你還去爭什麼了呢?職場如此,研究的領域也是如此。

我在美國念研究所時,老師們最愛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這個看起來有趣!想想,這句話還真有道理。很多的科學發現都不是經過專業的學習,按照一定的模式、一步步程式而達到的。很多的發現都是在無意之中,因為人們的感興趣,一刨到底而被發現的。所以,過度的強調學習的全面性,學習的所謂打牢基礎都不是合適的。所謂,學習要活,不能死學,一個重要的內容應就是為感興趣而學。

關於這個話題,我是深有感觸的。我在台灣清華上學時,就對數學中的「群論」感興趣,在大二、大三時我就自學了。這個課程,即便是目前的化學系、物理系的同學,看你的專業領域也不必然是必修的。反正,我當時就是覺得它有趣,就學習了。到了我工作以後的80年代,我也對混沌的領域感興趣,這樣我也逐步關注、學習了混沌,包括非線性方面的知識。這些領域、內容,就我當時的學習或工作環境確實都是無用的!然而,事情就是有這麼湊巧的,到了90年代,我發現我居然能把這兩個方面的知識結合起來,用於我的研究領域,使得我的研究工作有了新的內容、新的創新的動力。這是我始料未及的!假如沒有我在大學時期和工作以後為感興趣的學習,自然就不會有我現在工作的成果。我對此深有感觸,我現在也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同學們,不要絕對相信學校課程的安排是完全的、完整的,反而可能會是有不足的。一個循規蹈矩,只學習書上和課程的同學,他的成績可以很好,但很可能也就失去了將來創新的機會了!總之,我們為興趣而學習,不能帶著「市儈」的視角,問起有用無用這樣的心態來對待!為興趣而學,也必然養成自學與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一個人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恐怕不是他所學習的專業所能唯一確定的。人的職業多少還是為著生活而奔波。事實是,人們經常為著生活,不得不做著自己不是特別喜歡或合適的職業。有時,現實似乎是無奈的。也因此,現在不少人提出人們應該早些從第一個、多少是為著生活的職業退休下來,這樣可以開拓真正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職業)。從這個角度言,年輕時候因感興趣而學習到的知識,似乎就是一個必須了。這樣,當他退休時,這些知識就能大大豐富他的退休後的生活了,或還能開拓他的事業的第二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