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期】荷清苑書簡

尋訪唐大明宮

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學系台籍教授)

荷清苑  logo S3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盛名的朝代,那時不僅經濟發達,文化方面更是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和唐朝歷史緊密相扣的歷史遺存之一就是位於今天西安的唐大明宮遺址。按大明宮就是唐朝的皇宮,它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年間(西元634年),以後多次修建,直至唐高宗龍朔年間才完成。以後,大明宮就飽受著藩鎮、宦官之亂和農民揭竿而起的戰亂,幾度受到破環又重建,直至唐末朱全忠下命長安居民把房子都給拆了,將木頭順渭河而下,並且毀壞宮室,脅迫昭宗遷都洛陽,使得這座延續了接近三百年的大明宮,遭到徹底的破壞,淪為廢墟(西元904年)。

唐大明宮雖然被毀棄了,但是,由於大明宮的重要性,我們乃至可以說,一部大明宮的歷史,也就是一部唐朝的歷史,因此歷代人們對大明宮過往的輝煌總是懷著無盡的崇敬、依戀,直至今天。民國抗戰時期,黃河決堤,數萬流民湧入西安,就在大明宮的遺址所在定居了下來。一座具有世界性歷史意義的大明宮遺址,遂成了市井雜居之處。

然而,對大明宮遺址的考古調查從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就開始了。1957年至1979年間的考古發掘,清理了麟德殿、含元殿、玄武門、銀漢門等重要遺址。1980年至1994年,又發掘出清思殿、三清殿、東朝堂、翰林院等遺址。1995年至2007年,對含元殿遺址進行了第二次考古發掘,還發掘了丹鳳門和禦道等遺址。五十年間的考古工作,成果豐碩,基本明確了大明宮的具體位置,查清了宮內的佈局和建築基址,並且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殘遺,包括有金銀器、陶瓷器、佛教造像、磚瓦石等建築構件。

近年,西安市政府下了決心,搬遷了遺址內的10萬居民,重新考古發掘出早已隱沒的太液池。經過全面整理,一座湮滅了一千多年的大明宮遺址重新顯露在世人面前。這是中國近年值得大書特書的考古成就和具有標誌性的大規模遺址保護的文化建設。

我於2011年和2013年,兩度遊覽、尋訪了大明宮遺址,感受非常震撼。我從最南面的丹鳳門遺址進入,經過禦道廣場、金水橋,沿著階梯走上了宏偉的含元殿遺址。含元殿就是唐朝皇帝的寶座所在,類似於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最高處,從含元殿可以俯視整個大明宮遺址。千年往事,就在你的眼下。

往北下了含元殿台基,就到了遺址博物館。為了不影響景觀,博物館就建在半地下。館內既有關於唐代的歷史介紹,重點則是關於大明宮的歷史和其文化上的內涵和意義。遺址博物館的東邊有個大明宮的微縮景觀,用小比例的模型,重現了大明宮當年的景觀,十分精緻。

沿著中軸廣場往北,就到了宣政殿、延英殿和紫宸殿的遺址。這些遺址所在都用了象徵性的建築構件加以標誌,從遠處就可以明顯看到,既凸顯又美觀,不落俗套。這幾處遺址的東邊就是望仙台遺址。此遺址的數米高的台基還留存著。

再往北下了斜坡,就到了太液池。它類似於北京的中南海,有東西兩池,西池中心有個蓬萊島。太液池南沿的東側就是唐朝有名的梨園。一個當年唐明皇熱衷於音樂歌舞的地方,多少歷史往事一霎時,全部湧入我的腦海,我不禁興發感動。正是《霓裳羽衣曲》:「天闕沉沉夜未央,碧雲仙曲舞霓裳,一聲玉笛向空盡,月滿驪山宮漏長。」我特意沿著太液池走了大半圈,蘆葦依依,遙想這就是千年前唐朝宮廷人們的所見,難禁我的浮想聯翩。

過了太液池北岸的大草坪,往西就是太福殿遺址和三清殿遺址。和望仙台遺址一樣,太福殿遺址和三清殿遺址的台基至今還非常明顯高聳,我爬了上去,一覽大明宮遺址全景。

往正北,就是玄武門遺址,玄武門之變就發生在這裡。

我兩次去大明宮遺址遊覽,一次從東路,往南經清思殿遺址,穿過崇明門遺址、含耀門遺址返回丹鳳門遺址。一次則從西路,往南經翰林院遺址、光順門遺址、昭慶門遺址、考古探索中心,返回丹鳳門遺址。考古探索中心很值得去參觀,讓人們能實地體驗考古的過程。我在那裡了解到大明宮遺址文物保護基金會在2010年5-6月間還曾赴美國,把在1918年被轉運到美國,現收藏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內的昭陵(唐太宗陵)六駿中的兩駿馬浮雕進行了修復,令人感歎。

令我遺憾的是,西路的麟德殿遺址未及開放,參觀不得。麟德殿遺址是大明宮內保存最好的一處殿堂遺址。麟德殿是當年唐皇帝設宴群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史載大宴時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人,是一座宏偉氣派的殿宇。我只能它日三尋大明宮時,再去憑弔感受它的往日輝煌了。

大明宮遺址的保護展示非常新穎別致,體現了現代的遺址保護概念,讓人耳目一新。大陸這些年來新建的一些博物館都非常好,很值得去參觀。可能是由於西安的古跡太多,如秦兵馬俑、華清池等一批遊覽勝地把遊客都給吸引過去了,來到大明宮遺址參觀的人不多,甚至可以說是很少的。但是,這倒成了遊客的福音。我兩次去大明宮遺址遊覽,流連其中,恍如走進大唐的歷史,真是享受、沐浴了一番盛唐的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