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期】亞洲金融危機會重演嗎?

♦ 文編/江英士

恐慌籠罩的全球金融市場,從亞洲到美洲,全球各市場主要股指大幅下挫,美國、日本和歐洲的股指跌幅在3.6%至5.4%之間。全球股市集體下挫的同時,新興市場貨幣也劇烈波動。8月份,亞洲一些經濟體的貨幣匯率遭遇了2011年以來最大的跌幅。新加坡元對美元匯率下跌超過5%,韓元和泰銖下跌超過7%,馬來西亞林吉特和印尼盾分別跌了10.5%和14%。

金融市場動盪說明了新興經濟體自身的脆弱,但類似於1997年那樣的新興市場金融危機會捲土重來嗎?  Continue reading

【第105期】南北韓緊張對峙的前因後果

韓朝高級別對話達成協議。

韓朝高級別對話達成協議。

8月25日南北韓高級別會談結束,經過長達40多個小時的「馬拉松式」談判,雙方就多項事宜達成一致。

分析人士指出,南北韓達成多點共識意義重大。如果雙方能夠切實落實協議,那麼兩韓關係將進一步緩和,朝鮮半島將迎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 Continue reading

【第105期】日本民眾的「反安倍」行動

♦ 文/鄭漢根

兩千多名學生、學者和民眾在東京舉行集會,抗議安倍政權強行通過安保法案;5名日本前首相要求安倍立即撤回安保法案;日本在野黨以及民眾團體紛紛質疑安倍戰敗70周年談話「充滿欺騙性」……近期,類似新聞頻繁出現在報端。

一邊是安倍政府及日本右翼勢力對侵略歷史的歪曲以及強行推動安保相關法案等行動,一邊是日本民間不可小覷的力量在努力制衡著安倍政府的右行、阻止其在偏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Continue reading

【第105期】喜歡傳球的業餘話劇演員:中國農業大學一年級台生楊子儀

♦ 文/記者:程朔、實習生:宋沛健

中國農業大學台生楊子儀。

中國農業大學台生楊子儀。

眼前的女生,個子高高、很健康的那種瘦;一襲長髮在肩背上披散開來,額前垂著斜瀏海;眉色濃重、眼睛細長有神;高高的鼻梁上架著一副黑色全框眼鏡,牙齒潔白整齊,笑起來時的嘴角顯得頗具性格。初見後,我們幾個到訪者一致認為,從身形到臉龐,這姑娘的「鏡頭感」都很強,大家都覺得她應該去讀表演專業。

台北來的「飛天小女警」

楊子儀,出生在台北的90後,現在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一年級就讀。子儀家中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姐弟3人都是從小就隨父母一起到大陸生活。3人中,姐姐最大,本來是在大陸學醫,但考慮到將來就業和生活的情況,現在已經回到台灣的大學改修管理專業。子儀哥哥學習成績很優秀,現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機械工程專業讀書。 Continue reading

【第105期】杭州:人間天堂裡的「新式幼稚園」

台灣青年創業記

♦ 採訪/段菁菁

電影《可愛的你》(網路圖片)。

電影《可愛的你》(網路圖片)。

電影《可愛的你》中,女校長呂慧紅毅然應聘一所面臨關閉的幼稚園,傾盡所有心血,最終幫助5個孩子順利畢業。現實中,台灣女性林佳燕也接手了一家幾乎「人去樓空」的幼稚園,不過她坦言自己比呂校長幸運,「我有更堅實的教育背景和經濟後盾,讓我更順利地實現自己的教育夢」。 Continue reading

【第105期】從「門可羅雀」到「門庭若市」:台資明基醫院打造溫心品牌

♦ 採訪/劉巍巍

南京明基醫院贈送健康護照給陳雲林(左三)、江丙坤(右三)。(圖片來源:新華 )

南京明基醫院贈送健康護照給陳雲林(左三)、江丙坤(右三)。(圖片來源:新華 )

台資蘇州明基醫院2013年5月啟動運營。這個收費與大陸三級公立醫院等同的綜合醫院在開門之初就碰到了難題——就醫患者80%以上是台灣人,本地民眾寥寥無幾。經過短短兩年多的開拓,明基醫院從「門可羅雀」到「門庭若市」,不僅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綜合性醫院,更獲得了大陸百姓的口碑和讚譽。 Continue reading

【第105期】專題:大陸的鄉村旅遊與鄉村扶貧

♦ 文編/吳松山

大陸將推動鄉村旅遊在扶貧中的作用,實現到2020年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帶動17%(約1200萬)貧困人口脫貧。根據大陸國務院扶貧辦官員表示,旅遊扶貧是下階段扶貧戰略的重要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推動力量。大陸官方也發佈了鄉村旅遊形象標識,公佈了首批「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名單,表揚了首批大陸鄉村旅遊模範村、模範戶、金牌農家樂、致富帶頭人。本期〈當代中國〉為讀者介紹中國大陸的「旅遊扶貧」。

大陸對「旅遊扶貧」給予厚望
大陸農民在鄉村旅遊中守護「土地情結」
大陸鄉村旅遊的未來發展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
城鄉共用「5+2」生活模式
世界旅遊組織歡迎大陸旅遊脫貧規劃

【第105期】大陸對「旅遊扶貧」給予厚望

青綠的茶樹叢中,遊客們漫步其間,拍照留影,或是體驗茶葉採摘。茶園間的大舞臺上,富有民族風情的表演好戲連台,吸引了大量遊客駐足觀看。

初夏時節,這樣的場景在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鄉楓香坡侗寨屢見不鮮。自2009年,村民馬蘇娥帶頭成立了「侗族農民藝術團」,在茶園裡排練起原汁原味侗族特色節目後,到楓香坡「當一天採茶人、看一台民族戲、喝一杯富硒茶、吃一餐農家飯、住一夜侗家寨」成為旅遊熱點。 Continue reading

【第105期】大陸農民在鄉村旅遊中守護「土地情結」

♦ 採訪/汪軍

將部分土地租賃給旅遊開發公司,因種地少而得閒的時間便在旅遊景區做保衛工作,「老楊」楊嗣模一年賺的是「雙工資」。他說:「如今鄉村休閒旅遊發展得紅紅火火,不願背井離鄉的農民守著土地也有錢賺。」

楊嗣模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黎塘鎮一位普通的農民。近年來,隨著鄉村休閒旅遊的發展,像楊嗣模這樣的農民大多賺取了可觀的經濟收入。除了城鄉文化交融產生的新奇讓他們津津樂道外,守護著深入骨髓的「土地情結」感受鄉土變遷同樣讓他們滿心歡喜。 Continue reading

【第105期】大陸鄉村旅遊的未來發展

以「主戰場」形容大陸鄉村旅遊業,是因為大陸有每年出遊規模達30多億人次的世界第一大國內旅遊市場,而鄉村旅遊已經成為大陸旅遊市場的主力軍。

據大陸國家旅遊局統計,目前大陸城市居民週末休閒和節假日出遊,70%以上選擇在周邊的鄉村旅遊點,大陸主要城市周邊鄉村旅遊接待人數年增長均高20%。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