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期】斑斑可考的雲林大屠殺事件怎能忘記:簡精華在雲嘉的抗日

文/張卓如

過了2017農曆年後,就是送猴迎雞的時歲。回想120年前,就是兩甲子,從大前年開始,甲午戰爭、馬關條約、乙未戰爭等歷史事件,都勾起兩岸的集體記憶,但台灣當地的領導人卻未帶領人民緬懷先人的傷痛與義舉,甚至低調處理。尤其是發生於去年(1896丙申猴年)的雲林大屠殺事件,它不僅在史籍上斑斑可考,且和前一年嘉義大林的乙未抗日不無關連,它是日本治台50年的禁忌,值得對日本軍國主義存有幻想的人士深思。首先先從大林鄉賢簡精華談起。 Continue reading

【第141期】一個互為參照的閱讀葉榮鐘視角:《台灣金融發展史》為背景下的《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

葉榮鐘

葉榮鐘

文/陳柏謙

對五〇年代白色恐怖時期起,一路回溯至日本殖民時期的臺灣近代史產生興趣,並開始閱讀與涉獵,對筆者而言是相當晚近才展開的旅途。之前對葉榮鐘先生的印象,僅有模糊而片斷的浮光掠影。第一次,是在閱讀康寧祥回憶錄,書中未顯眼處出現了數次葉先生的名字。第二次,則是在以霧峰林家家族為題材電影《阿罩霧風雲》中,以林獻堂秘書形象出現穿梭運籌的葉先生。 Continue reading

【第139期】〔汪爺爺說故事〕有關台灣的幾個概念史話題

《大公報》在台灣光復後以「高山族」稱呼台灣少數民族。

《大公報》在台灣光復後以「高山族」稱呼台灣少數民族。

文/汪毅夫

「高山族」一名的由來

1993年2月,我為寫作《台灣「高山族」之名的商榷》(收拙著《台灣社會與文化》,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年9月版)向陳國強教授請益。承陳國強教授告知:「高山族這個名字,同新聞界的老前輩李純青有關係。」

陳國強教授是廈門大學人類學系著名學者,曾主持《高山族社會和歷史調查》(1958)研究計劃;李純青曾任台盟總部副主席。 Continue reading

【第138期】〔汪爺爺說故事〕大陸台籍老兵的故事:從一張傳單說起

大陸台籍老兵的傳單。

大陸台籍老兵的傳單。

文/汪毅夫

這是我收藏的一張傳單,一張有關大陸台籍老兵的傳單。

傳單制作於1976年。那時,空飄和海漂宣傳品是兩岸喊話的方式之一。傳單正面是大陸台籍老兵周裕源及其妻子、子女的全家照。照片左為文字說明,曰:「周裕源是台灣省新竹縣人。一九四六年被國民黨押送到祖國大陸,充當打內戰的炮灰,一九四七年在山東被人民解放軍俘虜,參加了人民軍隊。一九五八年轉業到地方工作,現在福建省龍岩地區機關任職。周裕源一家,愛人是位醫生,全家生活愉快」。傳單背面是「周裕源給在台灣親人的信」。  Continue reading

【第136期】〔汪爺爺說故事〕台灣老地圖裡的故事(上)

文/汪毅夫

我要向各位展示和介紹的3種台灣老地圖,乃是制作於清代雍乾年間的繪本,具有相當高的收藏和研究價值。

為了講述的方便,我從這3種老地圖中攝取了6個局部圖片,依講述次序編為圖1—圖6。

圖1

圖1

這3種老地圖都標有「諸羅縣」和「彰化縣」之名。如圖1中標明:「諸羅縣城,離彰化縣一百里。」我們知道,彰化建縣始於雍正元年(1723),而諸羅縣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奉旨改名為嘉義縣。據此,其制作年代可知矣。繪本不同於刻本,刻本可以印刷多次,而原版的繪本乃是孤本,從雍乾年間至今,保存了200多年的孤本,則其價不可知也。

端賴現代攝影技術和覆制技術的進步,我們有了這3種台灣老地圖的高仿複製件。從學術角度看,它們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在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裡,阿Q翻牆跳進尼姑庵的園子裡偷蘿蔔,被老尼姑逮著了。阿Q說:「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應你麽?」 Continue reading

【第135期】動盪的年代坎坷的人生(四): 吳澍培自述

吳澍培夫婦與孩子們。(吳澍培提供)

吳澍培夫婦與孩子們。(吳澍培提供)

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

獨自經營亞都公司後,除了我與夫人洪美容兩人勞苦地不休工作外,幾個還在念國中及五專的兒子們在課後或假日也都協助工作,始能掙得基本的業務。真是難為孩子們,也對不起孩子們,沒能讓他們好好地去讀書。經過慘澹的經營後,有了積蓄,就打算在郊外購買較低價的房屋,一方面可以省掉住家及廠房的雙重租金,也可以更安定地工作與生活。終於在南港中央研究院附近的山坡上找到較適合的房屋,因為地屬偏僻,價錢又較便宜,總價在一百二十萬左右,又可以申請九十萬左右的銀行貸款,所以就輕鬆地買下了。但是,銀行貸款要有在南港地區有不動產的人擔任保證人,只有去請求難友周子良幫忙。周子良馬上答應擔任連帶保證人,真是很感謝他。 Continue reading

【第134期】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三):吳澍培自述

一個平凡而優秀的女人

我有一份比較安定的工作時,我的父母親見到我生活已有著落,便很積極的催促我要趕快結婚成家。我的弟弟妹妹都已成家,只有我尚未結婚。父母親在我入獄時為我操心受苦,於是我就順著他們的意思很快就結婚了。我的婚姻是在父母親的催促下,由媒人介紹成婚的。我的太太叫洪美容,結婚前在家裡經營的藥鋪幫忙。她家在離我家不遠的街上開了一家中藥鋪,我們兩家人本來就很熟,只是我和她互不相識。訂婚前,我曾向媒人表示,我是出獄的政治犯,婚後她會跟我一起吃很多苦。 Continue reading

【第133期】動盪的年代坎坷的人生(二) 吳澍培自述

吳澍培與妻子洪美容合影

吳澍培與妻子洪美容合影

有期徒刑十二年

在保密局的牢房裡,從送飯菜的小窗口能看到放封時其他牢房的人。我看到過李炳昆陳汝芳彭沐興等人,直覺地感到我們的組織被破壞了,於是我便想到被偵訊時應如何應對。

被捕後大概經過半個多月,我才被叫出去問話。問話的內容很簡單,問我認不認識彭沐興翁啟林?我說認識,我們是同學又同住學生宿舍當然認識。又問你們是不是參加共產黨,一起開會討論?我說沒有,我們只有時候在一起討論一些學校的事情或社會上的事情而已。他便說這就對了,我們已經很清楚,好了你就在這上面簽個字。這樣幾句簡單的問話後就又把我押回牢房。 Continue reading

【第132期】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一):吳澍培自述

 

青年吳澍培

青年吳澍培

文/吳澍培

我的名字叫做吳澍培,於1932年9月6日出生於台灣台中州北斗郡大城庄〈現在台灣省彰化縣大城鄉〉。大城的地理位置在台灣中部,西臨台灣海峽,南面濁水溪,是彰化縣最西南的小鄉村,多以耕農為主,由於土壤含沙率甚高,是個貧瘠的農村,農民都相當的窮困。

我的家庭在此偏僻貧瘠的鄉村裡算是中上的家庭。我家大概持有將近10甲的土地,父親就職於當地農會,所以大多的土地都放租於佃農,因此是個小地主的家庭。 Continue reading

【第122期】葉榮鐘的信仰問題

文/張重崗(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

近來,隨著《葉榮鐘選集》的出版,葉榮鐘的思想和寫作再次引起了社會和學界的熱議。在臺灣近現代文化史上,葉榮鐘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在日據時期,他追隨林獻堂,投身於臺灣民族運動;光復之後沉寂多年,終於奮起,以著述立身,奠定一生的地位。他的著述涉獵頗廣,對於史學、文學和經濟學,均有獨到而深刻的論述。在史學方面,他的《臺灣民族運動史》可謂殖民地歷史的經典之作;在文學方面,他的《中國新文學概觀》乃是繼張我軍引入新文學思潮後臺灣人撰寫的首部成書的中國新文學概論;在經濟學方面的史著《近代臺灣金融經濟發展史》,亦頗受臺灣金融史學者的推重。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