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吳松山
據《環球時報》報導,「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這是一則很火的手機廣告語,做到這一點靠什麽?靠鈷——這種礦物質是鋰電池的關鍵組成部分,智慧手機、新能源汽車甚至火箭發動機等尖端產品都離不開它。位於非洲中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以礦產資源豐富聞名,那裡有全球近一半的鈷礦,而陸企是當地礦業開發的重要參與者。 Continue reading
♦文編/吳松山
據《環球時報》報導,「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這是一則很火的手機廣告語,做到這一點靠什麽?靠鈷——這種礦物質是鋰電池的關鍵組成部分,智慧手機、新能源汽車甚至火箭發動機等尖端產品都離不開它。位於非洲中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以礦產資源豐富聞名,那裡有全球近一半的鈷礦,而陸企是當地礦業開發的重要參與者。 Continue reading
♦文編/王觀生
編按
向來以「人權立國」自居的美國,每年都會透過其國務院發布各國的「人權報告」,但是卻對美國自身的人權狀況置若罔聞。今年,大陸國務院公布了「2016年美國的人權紀錄」一文,為我們揭露了美國國內嚴重的人權侵害問題。該文所公布的事件與數據皆有詳實的來源標注,大部份的內容引自歐美的主流報紙,如英國《每日郵報》、美國《華盛頓郵報》、《今日美國》、《赫芬頓郵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以下為本報為讀者摘錄的「2016年美國的人權紀錄」。 Continue reading
♦文編/魏三多
由澳洲籍記者約翰.皮爾格(John Pilger)導演的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The Coming War on China)最近在英國上映後引起了網民的注意,本片的拍攝目的如同該片導演所說:當核戰爭已經不再無法想象時,當中國的崛起威脅到了美國的霸權時,誰才是對世界最大的威脅?
紀錄片全長112分鐘,影片一開始是一連串西方主流媒體的報導截圖:通過南海等問題來渲染「中國是全世界的敵人」。
隨後,紀錄片旁白說,西方的媒體一直在鼓動著軍事對峙,卻沒有告訴大家,中國早就處在美國軍事基地的包圍圈中!這些軍事基地多達400個,它們就像一條巨大的鎖鏈,牢牢地套住了中國的脖子。 Continue reading
紀錄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播出後引起包括英國《衛報》、俄羅斯RT電視台、大陸《環球時報》等媒體的報導。其中,《環球時報》對該片導演約翰.皮爾格(John Pilger)做了專訪。以下為專訪內容摘錄:
皮爾格表示,他花了兩年多時間拍攝《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在越南戰爭和(柬埔寨共產黨)波布時期,我在東南亞做駐外記者,也製作了很多電影。我已有十多年沒有去過中國,早就想拍攝一部有關中美的電影,一部挑戰那些危害我們理解中國崛起的陳腐觀念的影片。《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是西方觀眾,尤其是英美觀眾的一面鏡子。 Continue reading
♦文/魯寶
當代著名的人文地理學家、紐約城市大學傑出教授、西方左翼最重要的一位思想家大衛哈維(David Harvey),2016年6月7日在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以「價值實現危機與日常生活政治學」為題進行一場主題演講,大陸「澎湃新聞」對此進行了報導。本版摘錄大衛哈維的演講內容,以饗本報讀者。 Continue reading
♦文/張維為
一場罕見的難民危機正在橫掃歐洲。
2015年以來,來自敘利亞、利比亞等陷入所謂「阿拉伯之春」國家的百萬難民如潮水般湧入歐洲。回想2011年前後「阿拉伯之春」爆發之際,西方世界幾乎是一片歡呼聲,認為這是「普世價值」的勝利,「一個民主的新中東即將誕生」。但僅五年左右時間,這種歡呼幾乎變成了驚叫——巨大的難民潮強烈地衝擊了歐洲社會。人們不禁感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歐洲今天面臨的難民危機與西方在中東地區不遺余力推廣的所謂「普世價值」有直接聯系。這場難民危機暴露了「普世價值」本身存在的諸多悖論和困境,對此作出深刻反思,對於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未來都有重要啟示。 Continue reading
【編按】大衛·哈維是當代馬克思主義地理學的明星學者,任教於美國紐約市立大學(CUNY)研究院。元月初「破土工作室」在網站上首發一篇他與一個由法蘭克福和不萊梅活動家所組成的團體AK Malabocas的對話的中文版( 孫大剩譯)。本刊特別經由「破土工作室」的授權轉載,提供給關心台灣社會發展方向的讀者參考。
哈維在這篇訪談中指出,當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轉變(即從福特製轉向後福特製和新福特製),也讓無產階級的反抗方式發生著變化,一種網絡化和去中心化的反抗結構開始生成,反抗的中心場所也逐漸從工廠轉向生活空間。因此,哈維倡議要建立類似於「社區委員會」或「同業公會」的形式來對無產階級的日常生活進行組織。但他也指出,絕不應該固守某種去中心化的反抗策略,必要的時候也需要奪取像國家這樣的中心化權力。因為「如果你手中不掌握權力,資產階級和大公司資本主義就會奪回權力。」雖然台灣的社會發展脈絡與西方式會不盡相同,但是他對價值實現(流通、消費)和價值生產之間的關係的思考,對服務業受僱勞動者取代傳統製造業無產階級作為社會變革主體的觀點,非常值得我們關注。 Continue reading
──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汪暉教授訪談
訪談/記錄:吳銘(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編按】近年來,伴隨這中國大陸和平崛起,亞洲區域一體化成為知識界關注的議題。特別是2009年美國提出「重返亞洲」戰略之後,西方媒體與親西方學者不遺餘力的將「亞洲區域主義」曲解為由中國大陸所主導的「亞洲門羅主義」的霸權架構,藉以招喚中國周邊國家與美國聯手進行區域安全對抗,共同遏制中國勢力擴張。 Continue reading
甲午戰爭與中日兩國發展戰略的對撞
■ 劉亞洲
編按:大陸參考消息網4月份刊載一篇國防大學政治委員劉亞洲上將針對甲午戰爭所發表的文章,文中的觀點被一位德國學者譽為「目前中國最高水平的軍事戰略思想文獻」。本報特刊此文摘錄之重點,以饗讀者。
甲午戰爭是一場深刻影響和改變了兩個國家命運的戰爭,這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日本。再往大處看,它還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世界歷史。 Continue reading
■ 賀照田(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
一 對中國大陸近三十餘年歷史有較多瞭解的朋友都知道,被認為從1978年年底開始至今的中國大陸歷史新時期,就其開始時推動者的志向來說,是想同時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方面都取得高度成就的。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