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期】方遠觀點 2013.02.05

馬習會不會?── 台灣的最後一哩路 

張方遠

方遠觀點 logo早在35年前,兩岸尚處於軍事政治壁壘分明的時期,1979年中國大陸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在這份兩岸關係的著名文件中,北京提出了「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並且提議兩岸共商結束軍事對峙,期待早日結束兩岸分裂「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面」。 Continue reading

【第64期】審判日本戰犯未盡的後果

【小市民的大聲公】

王錦南

在美國決定重建日本成為遠東基地的利益考量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無罪釋放了包括岸信介等40名甲級戰犯。(網路圖片)

1946年1月19日,麥克阿瑟批准頒布《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並通告在東京設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戰後日本政府企圖獨自審判戰犯,以開脫侵略罪責的願望落空。 Continue reading

【第63期】荷清苑書簡 2014.01

也談歷史的是非

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籍教授)

司馬遷的《史記》一書,給中國的歷史是非立下了楷模。(網路圖片)

中國自古以來,就把歷史看成是一個朝代是非曲直的重大事情。自古以來,歷史就有「春秋大義」的道德內涵。所謂「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意思是一個人不論何時如何風光,只要是做了違反道德的事,在歷史上總要留下污點記錄的,誰都逃脫不了。 Continue reading

【第61期】荷清苑書簡

談七〇年代海外台灣留學生保釣時期的思想啟蒙

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籍教授)

荷清苑

70年代海外台灣留學生的「保釣運動」的意義,在於讓那一代的人有了思想的啟蒙和覺醒。圖為2013年9月在台北舉辦的保釣大遊行。(圖∕兩岸和平展論壇)

近來,對於70年代海外台灣留學生的保釣運動,感興趣者日多。箇中原因很多,主要還是2012年日本政府「國有化」釣魚台(島),所引起的大陸的強力反彈有關。其實,70年代海外台灣留學生的保釣運動,固然保疆衛土是主要的形式,但是其內涵則不止於此。我以為更多的還是思想上的大啟蒙、大解放,從在台灣所受教育的禁錮中來了個大開放。 Continue reading

【第60期】兩岸壁壘的轉機還是危機?

張懸風波的弦外之音 

張方遠

方遠觀點 logo隨著年底北京演唱會的取消,11月初發生在英國曼徹斯特的「張懸事件」,應該算是告一段落。把這個事情稱之為「張懸事件」,其實過度放大了這次的風波,但在這個人人都能擅用網路的時代,再加上媒體的渲染,再小的雪球也能滾成威脅脆弱的兩岸關係的大雪球。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