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七〇年代海外台灣留學生保釣時期的思想啟蒙
■ 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籍教授)
近來,對於70年代海外台灣留學生的保釣運動,感興趣者日多。箇中原因很多,主要還是2012年日本政府「國有化」釣魚台(島),所引起的大陸的強力反彈有關。其實,70年代海外台灣留學生的保釣運動,固然保疆衛土是主要的形式,但是其內涵則不止於此。我以為更多的還是思想上的大啟蒙、大解放,從在台灣所受教育的禁錮中來了個大開放。
台灣威權時期(其實就是兩蔣統治的時期)的教育,很大程度(不是全面否定)是把人們的思維能力給糟蹋了。在那個時期,「五四運動」以後的不少圖書、思想均遭禁止。所以,那個時期教育出來的很多人,誇張地說,除了少數人有自己的深思外,多數人即使有所意識到,乃至不滿的,更多的則是「後知後覺」,乃至「不知不覺」了。這個統治時期思想禁錮的後遺症是難以估量的,乃至多年後,台灣社會目前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仍可看到它的影響力。
人們不禁要問,在美國不是很開放,什麼東西都有,都可以看嗎?這個固然不錯,但美國社會從某個角度、層面和領域而言,也不是那麼開放的,反而是相當閉塞的(至少比起歐洲)。它的輿論導向就掌握在幾個大的財團的手中。遠的不說,為何有那麼多美國人支持去打伊拉克(還有阿富汗),說是那裡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結果證明是一個大烏龍(其實也不是大烏龍,美國對其發動戰爭的目的也不僅在此)。可是,事前美國政府把它說得活靈活現,輿論千篇,讓人難以不信。斯諾登(Snowden)揭發出來的美國的大監控系統,其來有自,也不是今天才有的,只是今天有了網路這個現代化的工具而已。
所以,話說回來,當時很多台灣留學生到了很開放的美國,還是逃脫不了從小在台灣所受「黨八股」教育的桎梏,自己的思維還是老樣子。有言:在一個開放的社會,人們的思想也不見得會一樣開放。誠然,社會的開放和個人思維是否也開放,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二者未必有邏輯上的必然聯繫。依此,我們一樣可以看到,今天台灣的社會是很開放了,但是,你稍微注意一下就不難看到,台灣很多人對世事、對外面世界的了解還是很局限、很閉塞的。(前段時候,台灣的一些人還在呼籲應該讓有深度報導時事的大陸電視台落地台灣。)
當然,我們不是在責難這些個別的人,而是說他所處的環境造成了使得他如此閉塞、局限的環境。而這些林林總總的根源,就不能不說到和台灣早期在威權時期所留下的思想的禁錮有關。這個思想上的禁錮,固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是看到了,但是問題是看到了,不等於說馬上就能把整個社會的這個弊病給改變掉。這個思想的禁錮,打個比方就如戴在孫悟空頭上的那個緊箍咒,孫悟空是永遠反不了唐三藏、觀音菩薩的,因為孫悟空的思維永久受制於那個緊箍咒。所以,我們看到很多那個時期的留學生在台灣是什麼樣的思維,到了美國後過了幾年的留學生活,回到台灣還是老樣子。甚者有些人就是在美國住了一輩子,也還是滿腦子禁錮在台灣所受的那個禁錮的思想,完全沒有改變。所以我們說,思想的改變,世界觀的改變,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誇張地說,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認識也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他個人有這個要求「改變」的能動性,驅動力。總之,我通過在那個時期保釣運動的歷程,深深感覺到這點,並且深深感覺到只有年輕人才是推動社會新思維的主力軍。七〇年代海外台灣留學生在推動那個時期(在台灣,就是「黨外運動」的時期)台灣社會的思潮改變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
我說這些是有憑據的。七〇年代海外台灣留學生的這些事蹟,保存在那個時期他們在各個校園中所辦的各種雜誌上。而這些可貴的歷史遺存,經過這些年這些朋友的大力努力,基本都保存下來了。現在台灣新竹和北京的清華大學都有保存,但是應當說北京清華保存的可能更多、更全面。對於這段可貴的歷史遺存,我想即便目前一時做不到,但最終會有有心人將之整理發掘出來,從而展現這段歷史時期,它對於台灣社會政治思潮的變化是起到了多麼有力的推動!歷史的史實是很重要,也容易為人們所認識。但是歷史的意義,特別是思想、思潮方面的,可能不是很多人能看到、理解到的,然而這個也更為重要,影響也更為深遠。
七〇年代海外台灣留學生的「保釣運動」的意義,我想更多的是在於:讓那一代的人有了思想的啟蒙和覺醒,這對於台灣後來在八、九十年代的變化,具有指標性的意義。我們不宜以釣魚台保衛的「成敗」來論「保釣運動」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