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期】格達費身後5年的利比亞:從平靜祥和到趨於崩潰

文編/江英士

根據大陸《參考消息》的報導,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亞強人格達費遭到槍殺。當時,利比亞民眾走上街頭歡慶「革命」勝利,西方國家領導人稱讚利比亞人民選擇自由、民主,並承諾給與支持和幫助。

5年後的今天,利比亞流傳著一個家喻戶曉的段子:「格達費死後的利比亞,我們以為會變成迪拜(象征開放、富庶和現代化),沒想到成了索馬里。」由於持續內戰使國家面臨分裂危機,國民經濟瀕臨崩潰,人民生活舉步維艱。如今的利比亞已像一列失控的火車,似乎在不可逆轉地滑向深淵。  Continue reading

【第136期】反思美國民主:肆無忌憚的權錢「旋轉門」

新華社數日來發表多篇有關美國選舉的評論,其中一篇涉及美國政壇權錢交易的現況。以下為全文。

文/吳黎明

美國總統選舉三輪電視辯論結束後,川普與希拉蕊兩名總統候選人共同出席一場慈善晚宴,川普在發言中諷刺「這是希拉蕊首次對大型商界領導人聚會講話不收費」,而希拉蕊則自嘲稱不收費是「特殊優待」。 Continue reading

【第135期】專題:中菲關係啟示錄

菲律賓總統10月18日深夜抵達北京,與大陸外長王毅寒暄。

菲律賓總統10月18日深夜抵達北京,與大陸外長王毅寒暄。

編按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10月下旬赴中國大陸進行為期四天的國事訪問,這是他上任以來扭轉菲律賓成為中美大國對抗下被犧牲的過河卒子的外交政策中,最重要也最具歷史意義的一步。國際媒體上,除了美國媒體,例如CNN,在其報導中一貫地唱衰與酸葡萄心態外,包括大陸媒體、菲律賓媒體在內的各國、各地區媒體都呈現了高度關注的狀態。本期「國際瞭望」為讀者剖析中菲關係的新進展。

【第135期】中菲關係正常化的影響力

杜特蒂在北京下榻酒店時接受媒體採訪。

杜特蒂在北京下榻酒店時接受媒體採訪。

文編/江英士

近日,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對中國大陸展開為期四天的國事訪問,大陸是其除東盟之外首個出訪國家。此一訪問或將對外傳遞出兩國關係重回正軌的強烈信號。

眾所周知,在西方一些國家的鼓動下,菲律賓前政府挑起「南海仲裁案」,讓中菲關係蒙上陰影。杜特蒂上臺後,摒棄了阿基諾三世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做法,重拾對華友好政策。在此背景下,杜特蒂訪華將有利於增進兩國政治互信,推動兩國的戰略性合作關係。 Continue reading

【第135期】菲律賓不願與美國「搭夥」的背後

文/楊天沐

近日,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說,菲律賓將不再與美國聯合在南海巡航,杜特蒂還表示美國應從菲律賓南部地區撤軍。

觀察人士認為,菲美多年來保持的親密盟友關係正出現微妙變化。由於杜特蒂政府奉行獨立自主、在大國間保持平衡的外交政策,預計菲美關係將進入一種新常態。 Continue reading

【第135期】新華社專訪:杜特蒂說了什麼?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左)接受新華社專訪說:「只有中國才會幫助我們」。 (新華社)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左)接受新華社專訪說:「只有中國才會幫助我們」。
(新華社)

文編/江英士

杜特蒂近日在菲國總統府接受新華社專訪,以下為杜特蒂的訪問內容摘錄:

首先,杜特蒂盛讚中國大陸有著大國擔當,慷慨助人,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還不忘幫助其他貧窮落後國家。中國大陸幫助非洲和東南亞國家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談到菲中兩國在經貿領域的合作,杜特蒂表示,菲律賓有著豐富的旅遊、礦產和農副產品資源,大陸市場巨大,兩國在這些方面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 Continue reading

【第135期】杜特蒂:一個務實主義者的改革之路

杜特蒂(中)在菲律賓猶太人聯合會上發表講話稱,要「調整外交政策」,任內「與美國分手」。(新華社/路透)

杜特蒂(中)在菲律賓猶太人聯合會上發表講話稱,要「調整外交政策」,任內「與美國分手」。(新華社/路透)

文編/江英士

隨著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赴中國大陸進行國事訪問,引起眾多媒體的關注。近期,陸媒「觀察者網」專訪了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院研究員許利平,針對杜特蒂訪華與對華態度的轉變提出個人的觀察。以下為本次專訪的內容摘要:

阿基諾三世期間,中菲之間的政治互信遭受嚴重破壞。雙方部級以上官員的交流基本停滯,雙邊貿易也都受到了影響。杜特蒂上台,首先要釋放善意,建立互信。他取消和美國在南海的聯合軍演,應該說是回應了中方的關切,這是善意的表現。 Continue reading

【第134期】非洲第一條「中國標準」電氣化鐵路通車:「衣索比亞」至「布吉地」

 

由大陸中鐵承造的亞吉鐵路鐵軌與列車機頭。

由大陸中鐵承造的亞吉鐵路鐵軌與列車機頭。

文編/江英士

由中國大陸企業採用全套「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造的非洲第一條現代電氣化鐵路——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至吉布地首都吉布地市鐵路(簡稱「亞吉鐵路」)已於10 月5日正式通車。 Continue reading

【第133期】專題:中日關係的愛恨情仇

編按

隨著「九一八」85周年紀念日剛剛過去,中日兩國近日的緊張關係又引起了媒體的關注。不久前,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發布了一個調查報告《敵對的鄰居:中國vs.日本》,回顧了最近十年統計的中日民間的互相看法。這些數字再次反映了雙方的成見根深蒂固,難以消除。調查顯示,兩方人民相互不喜歡對方的比例都高達8成以上;日本人對中國人的印象最高的兩項是「傲慢」與「民族主義」,而中國人對日本人印象最高的兩項則是「傲慢」與「暴力」。雙方民間都認為對方「傲慢」,這一現象本身就顯示了雙方存在太多的誤解與偏見。本期國際瞭望,為讀者解讀中日關係的恩怨情仇。

【第133期】日本人的「8.15」認知

藉由G20杭州峰會,中日兩方領導人難得會面。      (新華社 龐興雷 攝)

藉由G20杭州峰會,中日兩方領導人難得會面。
(新華社 龐興雷 攝)

文編/江英士

你知道「8.15」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從這一天起,「8.15」成為一個象徵。它宣示了正義者的勝利和侵略者的失敗,更提醒戰爭始作俑者正視歷史,深刻反省侵略罪行,不再重蹈軍國主義覆轍。今年是第71次「8.15」。曾經的侵略者日本,又是如何看待?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