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江英士
南京城中華門附近的古樹參天,人們在城牆邊悠閒漫步。城牆上,79年前日軍攻佔南京城時激戰留下的槍眼依稀可辨。
抗戰時期,南京作為中華民國首都,遭受日軍暴行最為慘烈的城市,南京大屠殺令中外震驚。
屠殺伴隨著劫掠、縱火和姦淫。三十多萬人遇難。南京約三分之一的建築和財產化為灰燼,中華文化的珍品也遭到掠奪。據查,日軍佔領南京後,每天搬走圖書文獻十幾卡車,共搶去圖書文獻88萬冊,超過當時日本最大的圖書館--東京上野帝國圖書館85萬冊的藏書量。
70多年後,昔日的人間地獄再度成為一座繁華都市。自1978年始,南京與名古屋結為友好城市。中國與日本,在這裡展開了另外一種交流。據南京市投資促進委員會統計,各國(地區)在南京投資排名中,日本位於前十位,是主要投資國。
但是,這裡畢竟是南京。它曾經的遭遇,如今仍像是一道無法消弭的創傷,在內心深處影響著一些人。南京外國語學校在南京人心目中是最理想的中學之一,但日語班卻很難成為首選。南外日語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說,日語班確實有時招生比較困難,「在南京這個對中日關係特別敏感的城市,有的家長因為感情上不能接受當年日本侵略者對南京人的大屠殺,以及如今日本右翼勢力否認歷史事實的態度,不願意讓孩子上日語班。」她說。
但也正是從日語班等場合開始,南京的年輕一代開始有更多機會瞭解日本與日本文化。日語班學生每年有機會和名古屋的東邦高校進行交換。日本學生每年冬天會來南外訪問交流,中國學生也去名古屋,住到日本人家裡。
一直致力於中日民間交往的南京民間抗日博物館館長吳先斌說,平常日子裡,年輕一輩只能從教科書上瞭解南京大屠殺,然而,這段血淋淋的屠城史永遠是南京人和中華民族心裡最深的痛。
吳先斌說,在日本,南京大屠殺歷史在教科書中被淡化、被歪曲,甚至被掩蓋,這讓中國人特別是南京人痛上加痛,「歷史的真相不容被遺忘,更不容被抹殺,尤其是南京大屠殺這場人類文明上慘絕人寰的浩劫。」
一段時間來,安倍政府強推安保法案,解禁集體自衛權,並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標,強化日美軍事同盟。日本政府的《防衛白皮書》又借南海問題渲染中國威脅,安倍政府謀求建立地區軍事大國的意圖明顯。
63歲的中國大陸作家王樹增認為,這樣的軍國主義思維與二戰前的日本有相似之處。「如果日本政客堅持右翼路線,執意走軍國主義道路,將使日本在國際上努力取得的經濟政治地位化為烏有,必定會給日本民族帶來災難。」他說。去年,王樹增剛剛推出180萬字的新作《抗日戰爭》第一卷。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郭必強說:「南京人以和平願望出發,對日本右翼否定大屠殺是很不滿的。因為就在身邊發生的事情,他們居然不承認,我們認為日本一些人對和平的誠意不夠。」
「在一個大國的首都,發生這麼大規模的屠殺,是曠世未聞的。大屠殺史料檔案數量之大之全,也是前所未聞的。這是鐵板釘釘的事,賴不掉。」郭必強說。
美國羅文大學歷史系教授王晴佳認為,國家間的和解要求對他們共同的歷史經驗建立共同的敍述,也就是中日雙方應開展對共同歷史的研究,中日雙方都要努力實現為兩國公眾提供「正確」的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