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期】國企改革方向確立:大陸煤企轉型脫困的可能

♦ 文編/吳松山

近日,被稱為「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頒布。這對大陸煤炭企業來講意義重大,作為90%都是國企的行業主體,作為一次能源企業,煤炭企業將面臨著全方位、深層次的企業改革。同時,當下低迷的煤炭市場也迫切需要行業做出改革,化解產能過剩的局面。

目前煤炭行業面臨最大的窘境就是下游需求不足、產能過剩嚴重。自2012年煤價下跌以來,煤企虧損比例高達70%以上。被稱為煤炭行業風向標的大陸神華集團自今年6月以來已經連續6次作出降價促銷以緩解壓力,同時集團還在謀劃煤炭出口、出售旗下煤炭資產試圖扭轉不利局面。  Continue reading

【第108期】人間書訊:《當世界年輕的時候:參加西班牙內戰的中國人(1936-1939) 增訂版》

110/20全台上市!!!

1936年至1939年,被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奏曲的西班牙內戰開戰。這是一場非比尋常的戰爭,讓全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四萬多名男女老少志願去西班牙。這場戰爭曾經讓畢卡索的畫筆顫抖,因而畫出了〈格爾尼卡〉,向世界控訴佛朗哥政權和國際法西斯的不義;讓聶魯達的詩筆流淚,因而替西班牙志願軍留下了悲壯的詩篇;讓卡繆的心口淌血,因而用文章替這場不公不義留下了憤怒的證明;更讓喬治‧歐威爾、康福德等人獻身軍隊,直接用肉身抵擋國際法西斯入侵西班牙。而在這一場與法西斯隻身肉搏的良心之戰中,在這四萬多名西班牙志願軍中,有沒有中國人參戰呢?答案是有的,並且有十三人!一對旅美華裔的科學家夫婦,台灣人,他們踏訪世界三大洲,堅持十多年的獨立研究和資料查找,終於慢慢拼出這十三位參加西班牙內戰的中國人殘缺、模糊的面孔和歷史,從此,他們不再是躺在紙上的名字,而是一段活的歷史,一段世界史上的反法西斯的戳記,他們與世界各地的國際志願軍合力吹奏出一首首超越國境、種族的、名為「No Pasarán!」(不讓法西斯通過!)的正義之歌。  Continue reading

【第108期】盛世危言:民進黨偷梁,國民黨換柱

♦ 文/石佳音(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洪秀柱在10月初提出的「憲法終極統一論」引起台獨與獨台的瘋狂撻伐。10月7日,國民黨中常會以其「不符合主流民意」為由,決定「換柱」。在此過程中,國民黨不考量「終極統一論」是否合乎《憲法》、合乎其黨章,只在乎其是否符合「主流民意」。這一方面顯示了該黨毫無是非的媚俗本性,另一方面也突顯了台灣「主流民意」連遠在天邊的「終極統一」都已不願接受的事實。那麼,究竟現在的「主流民意」是什麼? Continue reading

【第108期】病中偶感:生命的喜悅與讚歎

♦ 文/林孝信(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年輕時閱讀《射雕英雄傳》曾被金庸絕佳的文筆吸引。例如:柯鎮惡心想:「這是我最後一次聽到雞啼了!明天嘉興府四下裡公雞啼聲仍是一般啼鳴,我卻已死在小妖女手下,再也聽不到了。」以「再也聽不到公雞啼聲」觸景動情的方式表達柯鎮惡自料必死的心情,襯托出他對黃蓉誤會的深度。

這次大病之後,對金庸這段話,卻另有一番體會。在5/18大手術之前幾天,不知怎的,金庸這段話卻在我心頭閃過。「台南後甲國中運動場中間的綠草坪我還看得到嗎?」那個運動場是長期我慢跑的場地。跑道中間是足球場。由於使用者眾,足球場的草皮像癩痢頭。後甲國中幾次整治都失敗。但是那塊草皮已經伴隨著我十多年慢跑,有了一份感情。我雖然達觀,也不免會想:「我還能看到後甲國中的這塊草皮?」 Continue reading

【第108期】2015秋季認識釣魚台研習營來囉!

1三年來,「認識釣魚台教育計劃」堅持嚴謹態度。兩整天的研習,既介紹有關釣魚台的事實與知識,更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幫助您回應學生的疑問,更充實您的學識。

前總統李登輝說,釣魚台是日本的。學生困惑了!老師要有備而往!

因應局勢,本屆研習營更增加一些全新主題。保證收穫滿滿! Continue reading

【第108期】華北行對於我的意義

【龍脈相傳.共創未來】
2015年 第五屆《兩岸犇報》青年徵文獎佳作

♦ 文/黃廷宇(東吳大學社會系)

在還未真正去過中國前,我對中國存在著一些想像,想像著極度繁榮的大都市,卻也想像著傳統尚未發展的農村地區,兩極化的發展是我對於中國的初步想像。或許是因為我念政治學跟社會學的緣故,因此對於觀察社會的結構以及他們的政治感到些許的好奇,剛好學校跟北京清華大學聯合舉辦了一次調查研究華北農村的活動,基於對中國想像的印證及伴隨著初次體驗截然不同生活的興奮感,我前往了中國,拿起了我對於中國認識的金鑰,開啟影響我一輩子的旅行。  Continue reading

【第108期】朋友,讓我們的世界更接近

【龍脈相傳.共創未來】
2015年 第五屆《兩岸犇報》青年徵文獎佳作

♦ 文/李京機(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二零一二年的夏天我參加由世新大學舉辦的兩岸大學生新聞營,到大陸實地體驗北京帝都的魅力和內蒙古邊塞的風光,透過營隊使兩岸大學生互相交流與學習,並聆聽名人講座和實地參訪且編報期刊,促進兩岸深入文化融合。

印象中那年夏天在北京機場的大廳裡臺灣的同學們依依不捨地走向候機室,眼裡閃著淚花,大陸的同學們眼含熱淚,灑淚揮別這群相處了十天的朋友。雖然在一起的時間只有十天,但卻已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十天裡,我們找到的是知己,結識的是一生的朋友。  Continue reading

【第108期】台商「創二代」的「兩岸搭橋術」

♦ 採訪/許雪毅

在台中酒吧碰到一群東海大學的學生之前,孟憲霆正對事業和前途感到沮喪和迷茫。作為台商第二代的孟憲霆生於1989年,2012年畢業後接手父母在福州創辦的兩岸金橋(福建)就業訓練機構。當時,爸媽年近古稀,成立於2005年的「兩岸金橋」也面臨「七年之癢」。例如雖然設立了網站,卻疏於維護,乏人問津。孟憲霆想,該讓公司做一些改變了。還在廈門大學國貿系就讀時,他就在公司裏幫著校對教案、安排考務流程等。但真當了總經理,孟憲霆躍躍欲試,卻有點無從下手。  Continue reading

【第108期】火燒的青春(上) ── 一九七七年「台灣人民解放陣線」案

採訪側記,及反思如何採訪與理解「白色恐怖」政治案

文、圖/張立本

「火燒」的青春,是我目前想得到的形容詞。我們似乎常用「烈火」之類的說法形容青年的狀態,好像意味著激情、奮勇、無畏、果敢……等青年特有不顧一切的夢幻情緒。然而火燒──火燒島,我們都知道這是什麼──就帶著承受鞭笞、刑罰、責難……等,極現實的隱喻。

台灣人民解放陣線組織章程草案。

台灣人民解放陣線組織章程草案。

台灣地區「白色恐怖」歷史重建與研究方興未艾,但除了控訴「國家暴力」還能如何?在線性史觀下,彷彿人類社會無論政治與經濟都會有「第X波」的演化,但「台灣人民解放陣線」案卻讓我們尷尬。高喊「轉型正義」與「人權」的台灣,政黨輪替再輪替,都『無法』平反本案。為什麼?而我們又還能怎麼看待「台灣人民解放陣線」的發生?案發時,成員中年紀最大的不過二十七、八,年輕的甫升大四,他們怎樣走上這條路?當時怎麼想?看似突發的案件,該怎麼放在歷史長河中理解?三十八年過去了,這個「左派青年」案,又能對今天與明日的青年運動有何啟發嗎?能對歷史認知有啟示嗎? Continue reading

【第108期】毒蘋果札記

♦ 文/施善繼

2015・9・15・迪里拜爾

《瑪依拉》一曲女高音獨唱,唱出哈薩克放牧民族高亢、挺拔的特點,也唱出旋法上貫串始終迴環音型的難點。毫無疑問,維吾爾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爾,1993年4月在赫爾辛基的一份錄音(ONDINE ODE 812-2),是這首曲子最傳神韻的標誌。

天山腳下的維族姑娘接受科學發聲法的嚴格訓練,日後她完整參透領會了技術為藝術服務的真諦,使洋歌洋到家民族民到家達致平衡的雙美。上述提及的錄音,她也唱了《燕子》、《茉莉花》、《洪湖水浪打浪》、《繡荷包》、《月亮出來》,以及四首維族民歌。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