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石佳音(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洪秀柱在10月初提出的「憲法終極統一論」引起台獨與獨台的瘋狂撻伐。10月7日,國民黨中常會以其「不符合主流民意」為由,決定「換柱」。在此過程中,國民黨不考量「終極統一論」是否合乎《憲法》、合乎其黨章,只在乎其是否符合「主流民意」。這一方面顯示了該黨毫無是非的媚俗本性,另一方面也突顯了台灣「主流民意」連遠在天邊的「終極統一」都已不願接受的事實。那麼,究竟現在的「主流民意」是什麼?
台灣競爭力論壇於每季做一次「台灣民眾國族認同調查」。這一系列民調的問卷設計大概是目前對統一最友善的調查。但是,該論壇在9月23日公布的今年第三季調查結果,卻顯示了:即使最樂觀的民調,也不容我們再樂觀了。
關於「我是誰」的「認同」問題,有兩個層次:客觀的「身份界定」與主觀的「群體認同」。台灣競爭力論壇的民調,先對「中華民族」提示一個「客觀定義」(「中華民族具有共同血緣、語言、歷史文化」),然後在不提示其他選項的情況下,問受訪者「覺得自己是不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這種問法,其實只針對受訪者對自己身份背景的客觀知識,而不是主觀的群體認同態度。結果,儘管這一系列的民調每次都有超過八成受訪者「覺得」自己屬於中華民族,此次調查仍創2012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83.6%。接續此題(中華民族認同),同樣在不提示其他選項的情況下,再問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不是中國人」,結果自然也會得到偏高的肯定答案。然而若與去年以反中為主軸的太陽花時期比較,此次認為自己是中國人(47.7%)的比例僅略高於去年,而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者(46.9%)已超過太陽花時期。按照目前趨勢(「是中國人」者下滑、「不是中國人」者上揚),可以預見即將發生「死亡交叉」。
實際上,若根據其他在問卷裡向受訪者提示「台灣人」認同選項的民調,則此一死亡交叉早已發生。例如,政大選研中心發現,廣義中國人(含「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47.10%),早在馬英九剛就任時的2008年底,就被狹義台灣人(「是台灣人但不是中國人」,48.40%)超過。因此,這次台灣競爭力論壇調查結果的意義之一就是:在這個島上,「中國人」的定義無論如何放寬,都將只是少數群體的認同。這就是現在的「主流民意」。
造成此種結果的原因,主要是台獨教改及「去中國化」宣傳,已經改變了台灣民眾關於自身身份的「客觀知識」結構。現在台灣許多民眾不假思索地認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和「生在台灣就是台灣人」乃是「客觀事實」(有些激進派甚至主張「台灣人」在血緣、文化上也異於「中國人」),而不知這是台獨教改和宣傳刻意塑造的結果。基礎教育的教科書,是一般人吸收知識的主要來源。台獨透過掌握「國民教育」教科書的編纂權,把荒誕的台獨史觀假扮成「客觀知識」,將年輕世代「教育」成「非國民」,再透過壓倒性的去中國化宣傳,鞏固、擴大這樣的「知識」。
我們常說:「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如今,民進黨已經假教改之名,使這些「棟梁」不再願意支撐中國這個「大屋頂」,於是才會出現今天這樣的「主流民意」。獨派為了維護這個成果,自然極力反對根據憲法所進行的「課綱微調」。有人甚至揚言:應該修改的是憲法而不是課綱。可見在獨派眼中,台獨課綱的位階已高於憲法!當台獨意識型態取得如此至高無上的正當性後,按照憲法進行的課綱微調,便毫無可能藉著形式上的「程序正義」而生效、實施。
回顧馬英九當政以來最嚴重的瀆職失政,不在公共政策,而是他縱容台獨教改長期持續,坐視國家和憲法的正當性不斷流失,最後把自己的「中國」國民黨和政權全賠進去,才使得任何政策底線都守不住。但他卻始終不知自己做錯了什麼,總以為只是民眾不了解他的苦心孤詣。
由於馬英九、朱立倫這類國民黨外省官二代是罹患「原罪」感的道德殘障者,一面對台獨就自慚形穢,毫無道德自信,除了拿香跟拜便無計可施。於是,民進黨「偷梁」在先,國民黨只好「換柱」在後。如果國民黨換柱成功,等於徹底自我改造成「台灣國民黨」,並淪為民進黨重返執政後的外圍政團,台灣民意將更向深綠挺進,而這次民調所發現的「遲來的死亡交叉」,將難再「死而復生」。
在這樣的「主流民意」結構和趨勢下,民進黨當然傾向於對其台獨立場不做任何退讓,使明年的總統大選有如一場統獨公投,藉多數選民來否定「兩岸同屬一中」。他們認為:只要蔡英文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仍然高票當選,那麼大陸的「兩個寄希望」(寄希望於台灣當局,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就難以為繼。正如蔡英文今年6月3日在華府與美國前國務院亞太助卿坎貝爾對談時所言,她希望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以他對台灣情勢的了解,以及他對台灣作為一個民主體制的理解,他可以在與台灣面臨的分歧中有空間展現彈性。」顯然,民進黨的盤算是:當台灣的「民主」等於「否定九二共識」時,大陸要搞「地動山搖」就會投鼠忌器。
確實,大陸在「九二共識」的堤防上已經自己動手開了一個口子,接受柯文哲含糊籠統的「一五新觀點」,讓他在8月中旬去上海出席雙城論壇。此舉或可為大陸保留在蔡英文當選後的一點迴旋空間,但其副作用則是:使民進黨更忽視「地動山搖」的風險,降低台灣選民票投蔡英文時的顧忌,因此實際上有助於民進黨贏得明年的大選。
因此,「一五新觀點」這個口子對「九二共識」的大堤造成的最終結果,究竟是「洩洪」還是「潰堤」?就要看大陸如何拿捏底線了。但是,可以預見的是:即使兩岸在蔡英文當選後還能保持表面的「和平」,但是「發展」大概免不了要停滯或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