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期】國企改革方向確立:大陸煤企轉型脫困的可能

♦ 文編/吳松山

近日,被稱為「國企改革頂層設計」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頒布。這對大陸煤炭企業來講意義重大,作為90%都是國企的行業主體,作為一次能源企業,煤炭企業將面臨著全方位、深層次的企業改革。同時,當下低迷的煤炭市場也迫切需要行業做出改革,化解產能過剩的局面。

目前煤炭行業面臨最大的窘境就是下游需求不足、產能過剩嚴重。自2012年煤價下跌以來,煤企虧損比例高達70%以上。被稱為煤炭行業風向標的大陸神華集團自今年6月以來已經連續6次作出降價促銷以緩解壓力,同時集團還在謀劃煤炭出口、出售旗下煤炭資產試圖扭轉不利局面。 

大陸的業內人士普遍預計,進入10月後,雖然秋季大秦線檢修、季節性需求回升以及年度合同談判等因素將有利於煤炭市場價格回升,但產能嚴重過剩致下游需求難有起色,價格回升幅度仍將低於往年。煤炭作為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者,如何度過嚴冬以謀求新的發展,成為煤企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此次公佈的《指導意見》中,大陸提出要建立健全優勝劣汰的市場化退出機制,充分發揮失業救濟和再就業培訓等的作用,解決好職工安置問題,切實保障退出企業依法實現關閉或破產,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淘汰落後產能。這對煤企來說,確實是一大好消息,在煤炭行業形勢全面低迷甚至惡化的情況下,協助產能低下、資源枯竭的礦井退出生產也是煤企脫困自救的一個方面。

之前煤礦退出存在諸多歷史因素難以解決,國有普遍煤礦背負人員眾多、社會職能移交難等沉重包袱,退出資金成本高昂,再加上國有煤礦退出機制和相關政策缺失或不完善,造成了國有煤礦停不起,更「死不起」的現狀。此次,憑藉政策東風,煤企無疑可將部分實力和規模、資源稟賦較差的礦井清退出市場,脫下沉重的外殼,輕裝上陣。

此外,《指導意見》中還提到,主業處於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國有企業,要保持國有資本控股地位,支持非國有資本參股。考慮到煤炭作為大陸主體能源的地位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大部分企業可能需要保持國有資本控股地位,但可以引入非國有資本,並穩步的推進煤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股權多元化,探索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