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奧運村人民法庭黨支部書記、庭長。從業十餘年來,劉黎審理的案件3000餘起,涉及當事人8000餘人,無一人上訪、投訴。
「兒啊,你走了我倆還怎麽活啊……你們還我兒子……」在劉黎的一次庭審現場,失去兒子的一對老夫婦撕心裂肺地呼喊著。 Continue reading
劉黎,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奧運村人民法庭黨支部書記、庭長。從業十餘年來,劉黎審理的案件3000餘起,涉及當事人8000餘人,無一人上訪、投訴。
「兒啊,你走了我倆還怎麽活啊……你們還我兒子……」在劉黎的一次庭審現場,失去兒子的一對老夫婦撕心裂肺地呼喊著。 Continue reading
他是中車長客股份公司的一名普通焊工。30年前,他從水箱工段幹起,兢兢業業,立足本職,鍥而不捨於火星煙霧之間,時至今日仍手持焊槍,奮戰在焊接一線。
他又注定不是一名普通的焊工,多年來,他靠一把焊槍贏天下,榮獲中華技能大獎、「五一」勞動獎章,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他為中國軌道客車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城軌車、地鐵車、高速動車組成功製造的功勳簿上,都有他的名字! Continue reading
塞罕壩的魅力究竟在哪?林場的中生代技術派常偉強圍繞森林經營和生態環境建設的話題說到,「希望通過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使塞罕壩的森林面積越來越大,森林質量不斷提升,森林生態系統越來越穩定,能夠為國家生態提供更好的服務支撐。」
森林系統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關鍵因素,增加森林碳匯能力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對於減緩氣候變化來說同樣重要。 Continue reading
夏日的塞罕壩,美不勝收。位於河北省承德市的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是清代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的一部分。被譽為「水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異獸的天堂」。
塞罕壩是蒙漢混合語,古語的意思是「美麗的高嶺」。歷史上的塞罕壩是一處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在遼、金時期稱作「千里松林」,曾作為皇帝狩獵之所。 Continue reading
攻克漠北風沙
行車於塞罕壩,左右兩側均是密不見光的樹林,抬眼望去,根本看不見盡頭,很難想像50多年前,塞罕壩是一片了無生機的荒漠,每到雪季,更是大雪封路。由於它身處靠近京津的高地,有關專家曾斷言,如不盡快進行治理,渾善達克、巴丹吉林等沙漠將繼續南侵,不出50年,漠北風沙就將兵臨北京城下。 Continue reading
♦文編/林素卿
根據《揚子晚報》的報導,一位曾經的天才兒童, 16歲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大三開始,因癡迷數學,最終沒能拿到大學畢業證書。離校後,卻又繼續沈迷於「數學研究」。二十多年後,淪落到僅靠每個月400元的低保收入維持生活。
他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8095班的劉漢清,現蝸居在泰州興化戴南鎮雙沐村五組一幢屋頂見光的三間農舍裡。 Continue reading
♦文編/林素卿
《白鹿原》是大陸導演劉進執導的年代劇,根據已故陝西作家陳忠實同名小說改編,由張嘉譯、何冰、秦海璐、劉佩琦等大陸演員領銜主演。該劇以陜西關中平原上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講述了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之間恩怨紛爭的故事。 Continue reading
♦文編/林素卿
大陸媒體新華社近期追蹤報導了大陸農村出現的一些「村霸」現象,在部分農村,「村霸」、宗族惡勢力猖獗,「土皇帝」橫行一方,操縱選舉、開設賭場、暴力抗法、霸占資源,讓大陸民眾深惡痛絕。 Continue reading
文編/林素卿
2017年《打工者春晚》在一個遠離北京城市中心的偏遠村莊錄製,這是打工春晚的發起者北京工友之家的所在地。這天下午,天寒地凍,在簡陋的、沒有任何取暖設備的「新工人劇場」裡,200多個觀眾和70多個演員 「抱團取暖」,靠著「燃燒的激情」一起度過了冰火兩重天的難忘的3個多小時。 Continue reading
♦文編/林素卿
「春晚」一詞指中國大陸農曆春節除夕晚間在央視播出的「春節聯歡晚會」。近日,大陸央視拍攝了名為《春晚》的紀錄片,內容歷數從1983年首播以來美年春晚的特色與歷年的變化。
1983年的中國大陸,正在迎來一個萬象更新的時代,越來越多的變化出現在人們身邊,每一個人都對生活充滿著期待。對美好情感和高尚文化的嚮往,成為了當時社會的強烈需求。1982年底,中央電視台決定,在1983年除夕辦一檔春節聯歡晚會。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