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xiachao1976@gmail.com
2018 第八屆「創意中國研習營-融合發展閩台情」預報名開始囉!!
龍脈相傳。融合發展
2018 第八屆 創意中國研習營 預報名開始囉 !!
【今年最夯的重點主題,你不能錯過】
「創意中國研習營」是兩岸犇報所舉辦的特色文創主題研習營,今年已經堂堂邁入第八屆。「創意中國研習營」一向標榜研習與旅遊並重,要讓學員有得玩又有內涵,今年一樣是要讓你收穫滿滿而歸。自大陸在三月份起公布「31條惠台措施」以來,在台灣社會引起了廣泛的熱潮,而大陸各地也紛紛推出以該措施為本的居民化優惠政策,其中力度較大的就是與台灣同根同源的福建省,也是大陸「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所在地。在台灣1111人力銀行的最新就業訪調中,而在今年推出對台31項政策的大陸是台灣社會新鮮人心中就業的首選,顯示台灣青年一輩已打破「逢陸必反、固步自封」的心態,瞭解大陸已是最新發展趨勢,而思考融合生活的前景,也已經成為台灣青年不可不面對的選擇。今年的研習營主軸一樣是讓你從參訪中體驗學習,從講座課程中吸收經驗值,如果你願意瞭解這些趨勢,今年的「創意中國研習營」將會是你邁入全新思考領域的第一站! Continue reading
【第178期】於無聲處聽驚雷(下):讀陳映真論台灣1968的一篇手稿
文/趙剛
4. 1960年代台灣的存在主義與現代文學是反體制的進步文藝嗎?
那邊忘記傾盆美雨,宣稱台灣是「孤立」的「安文」,這邊又忘記「橫的移植」,論斷1960年代台灣的存在主義與現代文學是「對反共文藝不自覺的反擊」。陳映真不同意,因為「不全符合事實」。陳映真說「不全」,展現了一種對歷史複雜性的負責態度。 Continue reading
【第178期】社評:金川會,朝著諾貝爾和平獎的方向裹脅前進
金川會才剛剛落幕,金正恩就風塵僕僕的前往北京。許多人都在揣度,美國是否真的願意放棄插足東亞的戰略利益,特別是,以掀起貿易爭端和軍備競賽為老虎鉗的兩端,矢志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川普政府,是否真心誠意的樂見朝鮮半島無核化實現,又如何兌現對平壤政權的安全保證? Continue reading
【第177期】大陸棒球隊赴美取經記:備戰2020東京奧運
文/張卓如
炎炎夏日的早上,筆者透過手機及電腦,跨洋收看有中國大陸棒球隊國手參加的美國職業棒球實況轉播。這是有史以來首度有國家隊參加美國職業棒球系統的單一球季比賽。今年3月,中國棒球協會展開全國選拔,最終組成了40餘人的新一屆國家隊。今年的亞運會以及未來的亞錦賽、奧運會資格賽甚至是2020的東京奧運會,都將以這支隊伍為主參賽。 Continue reading
2018年 第九屆 犇報聯絡員研習團 開始報名了!【湖北】[恩施、武當、三國情]
2018年 犇報歷史文化研習團
[湖北 – 恩施、武當、三國情]
★ 時間:2018 年 8 月 6 日- 8 月 13 日 武漢來回
★ 對象:兩岸犇報編輯、版主、作家、志工(校園聯絡人與志工)
★ 活動費用:16500 元(不含辦理證照)
★ 研習名額:25名
★ 主辦單位:兩岸犇報社
★ 通訊地址: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兩岸犇報社
★ 電子郵件:chaiwanbenpost@gmail.com
請注意!本團為《兩岸犇報》的版主、作家與 校園聯絡員 專屬團隊
如果你曾擔任犇報聯落員,並擔任犇報製工滿一年才有資格報名
# 本團有報名限制,如果您不符合基本報名資格請不要來電詢問,謝謝!
Continue reading
【第177期】田富達:與毛澤東握手兩次的台灣原住民
【老台胞故事集】編按:1949年國共內戰讓海峽兩岸斷絕往來,當時有一群台灣人留在了大陸,時至今日,他們被人們稱為「老台胞」。生活在大陸的老台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與台灣有著濃濃的血緣親緣關係,這種情感的刻骨銘心,就是二代三代台胞也難以望其項背。本報將陸續刊登這些老台胞的故事,讓我們一同追尋老一代台灣人的個人素養、道德水準、高風亮節和敬業精神,從不同側面折射出老一代台灣人的祖國情懷。
文圖/閻 崑(文史工作者)
見到這個標題讀者起碼會有三奇:第一奇,跟毛澤東握手!第二奇,竟然兩次!第三奇,還是台灣原住民!您沒看錯,這是真的,他就是來自台灣的泰雅族原住民田富達。
當上參加政協會議的代表
故事還得從1949年田富達得知即將在北京召開全國政治協商會議說起,那時,他正在石家莊華北軍大學習。華北軍大有個台灣隊,裡面有個台灣原住民族班(當時稱高山族班),田富達是這個班的學員。他回憶說:「領導開會傳達要選一位高山族代表參加全國政協的會議,大家都推選我。我說我不行啊!因為還有幾個比我先入黨的,還有一個是副區隊長,阿美人,我聽說他的水準高,曾經在華東行政委員會民政部工作過。但是最後還是定了我。」 Continue reading
【第177期】毒蘋果札記
文 | 施善繼
2018‧5‧10喪鐘
事實上,甚囂塵間的維持現狀想像,意即心緒毫無遮掩的坦露,往昔已然於今為烈,隱形的哀吟字字抖顫句句慌竄。喪鐘為誰而鳴。
老蔣束裝背祖南逃另立王闕,安頓於此島,自彼時起,一切的一切,直至今夕,每一分每一秒被海峽阻隔,被強大外力密閉封存於維持現狀森嚴的透明囚籠,空間彷彿靜止,但時間繼續前行。 Continue reading
【第177期】人間書訊:《重認中國:台灣人身分問題的出路》
鄭鴻生,台灣台南人,1951年生。台大哲學系畢業,留美電腦碩士,曾任職美國的電腦網路公司、台灣的資訊工業策進會,現從事自由寫作。 Continue reading
【第177期】專題_台灣人的身份認同(上)
編按:今日,當兩岸政治全面對抗,而社會經濟卻表現出進一步融合的需要時,「脫台者」這個觸動政治敏感神經的詞彙應運而生。二十一世紀之後台灣再度來到十字路口,台灣人再度面臨出路的選擇。台灣將往何處去?台灣人將要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本版專題「台灣人的身份認同(上)」,刊登葉蔚南、張方遠兩位先生的文章,從歷史的縱深為當前台灣人身份認同危機把脈。另外,預告本報下一期(178期)的「台灣人的身份認同(下)」,也將刊登鄭鴻生先生的文章〈台獨運動自我否定的空洞主體〉。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