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期】社評:金川會,朝著諾貝爾和平獎的方向裹脅前進

金川會才剛剛落幕,金正恩就風塵僕僕的前往北京。許多人都在揣度,美國是否真的願意放棄插足東亞的戰略利益,特別是,以掀起貿易爭端和軍備競賽為老虎鉗的兩端,矢志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川普政府,是否真心誠意的樂見朝鮮半島無核化實現,又如何兌現對平壤政權的安全保證?

翻開歷史,美國插足東亞的意圖並非始於今日,也無關乎冷戰格局,是美國國家戰略從不干涉主義朝向門戶開放的擴張主義發展的標誌性舉措。1867年,美國結束一場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傷殘的南北戰爭才剛剛屆滿兩年,為了適應製造業的興起,擴張世界市場,就曾利用「羅發號」商船在台東近海擱淺,船長率眾登岸南下與排灣族人發生衝突遇害的契機,由當時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擘劃、組織船艦企圖攻佔台灣作為美國前進東亞的基地。

羅發號事件(美史稱為「福爾摩沙遠征事件」)雖然無功而返,李仙得也在清朝政府的抗議下丟官。但隨後在美國駐日公使的引介下,與日本外務大臣副島總臣會晤,極力慫恿日本侵台,並提供台灣地圖、照片、水文資料,為日本出謀劃策,一手炮製了「牡丹社事件」,並出任日本防務部門的外交顧問。牧丹社事件在各國的干涉下,最終以清朝政府與日本簽訂《北京專約》賠款50萬兩白銀並承認日本攻台是「保護其國民的義舉」而落幕,但其客觀結果,卻是啟發了日本推行「戰爭積累」的野心,並間接造成琉球王國的撤廢與兼併,淪為日本的禁臠。從此日本走向擴張主義侵略東亞的道路,而在背後出謀劃策,甚至提供軍艦和戰爭貸款撐腰的就是美國。

當時美國內戰剛剛結束,綜合國力不足以跟瓜分中國市場的英法德俄等西方列強爭食,在亞洲也沒有像樣的前進基地。因此,採取一方面培植日本作為其亞洲利益代理人,一方面發動美西戰爭,武裝佔領菲律賓與關島的兩手策略。根據日本海軍部檔案(JN-R34-F44937-45)顯示,1873年李仙得在留給日本政府的備忘錄提到:「日本、朝鮮、琉球、台灣這個半月形地區,在日本領導下,將是亞洲現代化的重心,為了亞洲未來的繁榮,日本向台灣用兵,既是應然,也是必然的。」這就是日後日本侵略亞洲,推行「大東亞共榮圈」的思想原型。從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從佔領台灣到侵略東北,日本軍國主義窮兵黷武的背後,都不乏美國武力與西方金融資本的身影。要不是日本北進政策受挫於蘇聯,為了取得戰爭補給冒險南進,與美國在東亞及西太平洋的利益衝突,爆發太平洋戰爭,恐怕二戰遠東戰場的局面又是另一番風貌。

戰後初期,美國的東亞戰略是以遏制蘇聯的擴張作為政策目標,希望透過扶持和控制蔣介石政權來共同對抗蘇聯,並在美國嚴格的控管下對日本進行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造(包含廢除天皇制,推行和平憲法;解散武裝部隊,整肅軍國主義勢力;解散財閥;實行土地改革….)。當時美國對日政策的目標是「保證日本今後不再成為美國的威脅,不再成為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威脅」。但是,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人民自願軍進入朝鮮戰場,亞洲大陸一連串的局勢變化逼使美國將亞洲政策的重心,轉向以美、日軍事同盟為核心的「日本—東南亞—美國」戰略防禦框架,重新武裝日本,並以勞務補償名義將東南亞的資源與市場奉送給日本,作為日本參與遏制中國政策所造成在中國市場損失的補償。可以說,朝鮮戰爭的爆發,決定了冷戰期間東亞的地緣政治格局和以輸出美國市場為標的的新殖民主義東亞分工構造。

事隔七十年後,我們回頭來看這場為期三年,造成數以百萬計軍民傷亡的朝鮮戰爭,雖然最終在1953年由中朝雙方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共同簽訂了停戰協定,但是朝鮮半島永久和平機制和民族統一卻遲遲未能兌現。朝鮮戰爭之後,美國除了不顧中國與菲律賓的反對,片面的與日本簽定《舊金山和約》與《美日安全條約》之外,為了實現遏制政策和冷戰軍事化,還通過一連串的雙邊和多邊軍事同盟條約在亞洲構築軍事防禦體系,包括:《泰國美國關於軍事援助協定》、《美國菲律賓共同防禦條約》、《韓國美國共同防禦條約》、《美國與台灣共同防禦條約》(已廢除),並召集了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菲律賓、泰國和巴基斯坦在馬尼拉簽訂《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及其附件《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議定書》和《太平洋憲章》。以朝鮮戰爭作為支點,以遏制中國和蘇聯共產主義威脅為口實,美國透過這些軍事同盟條約構築了「西太平洋集體安全體系」,堂而皇之地取得駐軍東亞、直接插手東亞事務的門票。

如今蘇聯式的共產主義實踐已是昨日黃花,中國走向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型全球化道路也日漸得到西方主要國家與第三世界朋友的肯認,任何意圖以兩體制對立的意識形態再次招喚冷戰圍堵政策的企圖,恐怕都要落空。少了朝鮮半島爭端作為支點,失去了蘇聯是共產主義這個直接的對立面,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東亞戰略可以說是進退失據。近日,中日韓峰會重啟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開動貨幣互換機制,日本安倍當局的政策轉向,說明了昔日冷戰軍事圍堵的戰略機遇已經一去不返,在川普「美國優先」的戰略思維下,真正「重返亞洲」的是日本、韓國等亞洲盟友,而不是美國。

當然,朝鮮半島的和平與安全還充滿變數,不容樂觀。見諸媒體所披露雙方互換的立場清單歧見仍大,但是能坐下來談總是好事,過程中迂迴一點、曲折一些,也無傷大雅。從近日美韓雙方商定暫停UFG聯合軍演,以及朝鮮可能以關閉洲際導彈(ICBM)發動機試驗場的作為回應來看,文在寅與金正恩聯手上演兄弟和解的劇碼,可以說是成功的用閫仙繩裹脅了美國當局,不得不朝向和平發展的道路前進。川普即便心中有一百個不願意,也只能按著「諾貝爾和平獎」的劇本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