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期】中國與世界:經濟篇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4)“中国奇迹”背后的必然逻辑文編/吳松山

「主動融入世界」,幾年前,國際人士常用這樣的語句描述中國大陸經濟。「與中國合作,搭上發展的快車」,今天,人們更願意這樣看待中國大陸。

近年來,中國大陸抓住了世界經濟格局變遷的時機,經濟實力由「大」到「強」,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 Continue reading

【第161期】中國與世界:發展中國家篇

中國大陸在非洲投資建設的鐵路項目。

中國大陸在非洲投資建設的鐵路項目。

採訪/俞懋峰

「中國的發展經驗在世界上已經深入人心。」法國中國問題專家、中歐論壇創始人高大偉如是說。在眾多國際觀察人士看來,「中國經驗」符合發展中國家現實需要,對發展中國家經濟改革實踐,對解決全球包容性發展等問題,提供了思路與資源。

今年6月,埃及央行曾派經濟研究主管到中國大陸學習。雖然埃及和大陸都是在1970年代開始改革開放,但大陸取得的成就卻遠在埃及之上。進入新世紀以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同時,這些國家面對更加複雜的內外環境和矛盾挑戰,需要尋求更豐厚的物質基礎、更穩定的社會局面、更美好的發展前景。中國大陸多年來爬坡過坎的發展經驗,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借鑒,帶來了啟示。 Continue reading

【第161期】美國再度退出教科文組織的背後

美國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是法國巴黎拍攝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外景。  (新華社 陳益宸 攝)

美國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是法國巴黎拍攝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外景。
(新華社 陳益宸 攝)

文編/江英士

近日,美國決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理由包括這一聯合國專門機構對以色列持續存在「偏見」。作為以色列的盟友,美國對教科文組織素有不滿,退出也早有風聲,但在此時宣佈,時機選擇微妙,又一次凸顯所謂「美國優先」、摒棄多邊主義的「任性」。

美國退出教科文組織早有風聲,意外的是宣佈時機,暗含多重盤算。 Continue reading

【第161期】「引力波事件」:中國大陸在國際天文學中的角色

人類首次「看到」引力波事件。這張由加州理工學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GROWTH望遠鏡網路提供的圖片顯示,紫外、紅外和射電波望遠鏡觀測到位於NGC4993星系的兩個中子星合併過程中發出的電磁波信號。(新華社)

人類首次「看到」引力波事件。這張由加州理工學院、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GROWTH望遠鏡網路提供的圖片顯示,紫外、紅外和射電波望遠鏡觀測到位於NGC4993星系的兩個中子星合併過程中發出的電磁波信號。(新華社)

採訪/郭爽

在1.3億光年外的長蛇座NGC4993星系,一例雙中子星合併事件,為整個天文學界送上集體盛宴。本月中旬,多國科學家同時宣佈,人類第一次直接探測到來自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以及伴隨的電磁信號,「多信使天文學」從此迎來全新時代。

在這一國際合作探索過程中,中國大陸不是旁觀者。從最早參與提出理論模型到南極天文觀測,大陸科學家正在成為尖端科學探索的生力軍。

Continue reading

【第161期】台灣女生為繪畫遠赴陜北

a68bkp2533016581619文編/林素卿

蔣明放家的土窯,每間房的牆壁上都掛了不少畫。59歲的蔣明放是一位陝北農民,他說牆上的這些畫是小廖畫的。

蔣明放說的小廖,叫廖哲琳,是一個台灣女生,曾到美國留學。幾年前,她辭掉英文老師的工作,到陜北一個叫魏塔村的窯洞裡住了4年,把自己曬成一個土妞,只為遵循本心畫畫。 Continue reading

【第161期】大陸城市「忙碌兒童綜合症」何時休?

忙碌儿童综合症2文/嘯天

大陸新學期剛開始,人來人往的馬路上,早晚高峰的公車地鐵上,人們經常看到父母帶著孩子背著大書包去上補習班的身影。本應該充分享受童年閑適歡快的孩子們,似乎比大人們過得還忙碌。殊不知,他們有可能患上了「忙碌兒童綜合症」。

「忙碌兒童綜合症」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David Elkind在他的著作《匆忙的孩子:成長的太快太早》中提出的心理學概念,曾經在教育和心理學領域引發了極其深刻的共鳴。「忙碌兒童綜合症」症狀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指家長們將孩子的生活安排地過滿,極力要求孩子在學業上取得佳績,並且希望他們能盡早像「小大人」一樣行為和做事的現象。 Continue reading

【第161期】大陸「建築遊客」掀起新風潮

中國安徽省淮南市為了吸引遊客而修建的小提琴建築文/嘯天

台灣作家陳世良曾經寫過一本書——《上了建築旅行的癮》。書中寫道:「為建築而旅行」已成為我人生的不歸路。我無法旅行時只單單欣賞景色,吹風納涼休息。我的好奇總讓我想參觀其他國家人民的生活──市場、交通、信仰、居家、休閑、運動、吃食、活動……等等,樣樣離不開建築,離不開設計,離不開生活累積的智慧。雖然是不歸路,雖然號稱建築,但這種「癮」讓我沈醉其中,不想自拔。 Continue reading

【第161期】〔專題〕 GDP的4%:辦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編按

大陸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連續5年超4%。教育投入是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資,是教育事業的物質基礎,是公共財政的重要職能。大陸《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不能低於4%,並在北京教育部下設置「4%辦公室」,保證教育投入的實現。

【第161期】五年來,大陸教育發展回顧

 

2016年大陸教育經費總投入38866億元人民幣。(新華社 盧哲 編製)

2016年大陸教育經費總投入38866億元人民幣。(新華社 盧哲 編製)

文編/魏三多

整個高三,對於上海考生徐明來說,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緊張: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選擇的三門科目已經考完,英語也在第一次就考出了不錯的成績,對徐明來說,「高考只有一天」。徐明所經歷的變化,正是近年來大陸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成果。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地處烏蒙山深處的海雀村,曾經是聞名大陸的貧困村。缺水,缺電,沒有公路,全村的苗族、彝族群眾基本都是文盲,連一名初中生都找不到。 Continue reading

【第161期】大陸貧困村為何成為「大學生村」?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領取新學期的免費教科書和作業本。 (新華社 孫參 攝)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領取新學期的免費教科書和作業本。 (新華社 孫參 攝)

文編/魏三多

今年37歲的向敏是在貴州貧困山區執教了13年的小學女教師。她沒有想到,她教過的一個小學畢業班的16名學生今年同時考上大學,而且去學校前相約一起回到母校看望她。

那天,學生們把向老師家擠得滿當當的。這些十七八歲的孩子在老師家裡,一起開心地做飯吃,其樂融融,師生再次共度了半天難忘的時光。

這些孩子都是貴州省仁懷市大壩鎮新田村人,而新田村是當地9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在村裡今年參加高考的60名學生中,考取大學的有43名,另外還有12名學生考取高職及專科學校。考上大學的孩子裡,有16名是向老師教過的同一個班級的學生。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