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期】大陸城市「忙碌兒童綜合症」何時休?

忙碌儿童综合症2文/嘯天

大陸新學期剛開始,人來人往的馬路上,早晚高峰的公車地鐵上,人們經常看到父母帶著孩子背著大書包去上補習班的身影。本應該充分享受童年閑適歡快的孩子們,似乎比大人們過得還忙碌。殊不知,他們有可能患上了「忙碌兒童綜合症」。

「忙碌兒童綜合症」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David Elkind在他的著作《匆忙的孩子:成長的太快太早》中提出的心理學概念,曾經在教育和心理學領域引發了極其深刻的共鳴。「忙碌兒童綜合症」症狀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指家長們將孩子的生活安排地過滿,極力要求孩子在學業上取得佳績,並且希望他們能盡早像「小大人」一樣行為和做事的現象。

佳佳今年7歲,正讀小學二年級。佳佳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對她寄予厚望,從小就精心培養。幼兒園的時候,佳佳已經開始上一些智力開發的興趣班;升入小學後,學業壓力漸增,但是父母給佳佳安排的各種複習班、興趣班卻只增不減。「周一到周五的晚上除了完成作業,還有家庭教師的特別輔導。周六日則是被鋼琴、芭蕾舞、英語加強班排得滿滿的。」佳佳抱怨說,自己現在完全沒有休息時間,有時候上著課都能睡著了。

孩子們年紀尚小,卻要在各門學科之間求得平衡,還要兼顧各項興趣愛好的發展,自然有抱怨。但是,家長除了望子成龍的心願,同樣也是滿肚子的苦水。

「我們也是希望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盡量給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環境,畢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小梅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一個孩子上小學,另一個上幼兒園。她每天要送老大去輔導班,還要接送二寶上幼兒園,忙得不可開交。對於這樣的生活,小梅卻認為很正常。「現在孩子班裡的同學都是這樣的,家裡都給安排了很多興趣班輔導班,環境就是這樣,學習過的跟沒有學習的肯定不一樣,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作為家長,他們對於孩子未來的綢繆,為他們盡可能提供並創造所有能想象到的有利條件,這種不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並能夠幫助他們在競賽中領先他人的願望在家長中並不少見。然而,許多家長可能並未意識到,當他們以愛的名義不遺餘力地為孩子謀劃最美好的未來的時候,反而會導致危險和壓力的產生。

曾經的佳佳活潑可愛,經常能看到她在院子裡跟小朋友們玩耍打鬧;可是,自從佳佳患上了「忙碌兒童綜合症」,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去上補習班的路上,偶然碰見打聲招呼,小姑娘也是猛然抬頭,一臉茫然,似乎心事重重,走起路來也多是低著頭,機械地挪動雙腿。望子成龍用力過猛,就有可能拔苗助長,事與願違。

哈佛大學的學生日報曾發表過一份調查引起人們的關注:在為期六個月的大學生情感健康課學習期間,80%的哈佛學生經歷了超過半年的情感低潮期;47%的學生極度意志消沈,以致無法正常工作和學習。這種現象,當然並不只是在哈佛出現。

大人們要明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只是輔導班的宣傳口號而不是孩子的衝鋒號角。讓孩子的周末和假期排滿輔導班只是在滿足家長的所謂期待,帶給孩子的卻很可能是巨大的壓力和煩惱。或者,大人們已經停一停腳步,靜下心來思考什麽才是對我們而言,真正重要而珍貴的?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說不定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改變。希望花季的孩子們,少一些忙碌,多一些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