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期】RCA員工勝訴:一道希望的微光

♦ 文/韓多魯

「我滿懷著確信,從巨船蓬萊丸底甲板上凝視著臺灣底春天,那兒表面上雖然美麗肥滿,但只要插進一針,就會看到惡臭逼人的血膿底迸出。」-《送報伕》(楊逵,1934/10)

楊逵在80年前寫下小說《送報伕》結尾,藉著勞動者對著臺灣投注著那道犀利的眼光,隱含衝破一切階級矛盾的力量。2015年4月,臺北法院對臺灣史上最嚴重工殤事件的RCA(美國無線電公司)污染案做出一審判決,RCA、美商奇異、法商湯姆遜等公司共應賠償前員工新台幣5億6645萬元。對於與RCA纏訟前後長達15年官司的工人們,他們對插向跨國企業的一針,若只換得些許的綿薄補償的「慘勝」,顯然與他們的初衷有所出入。 Continue reading

【第99期】盛世危言:一國三夢

♦ 文/石佳音

政治領導人不能沒有方向感。這種方向感,無論稱作願景、使命或夢想,都是安排群體目標優先次序、決定各種公共政策的準繩。兵聖孫子將這種方向感稱為「道」,指出:「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民不畏危。」大意就是:「道」的作用,在於使人民與其領導者心意相通,於是全國上下可以同生共死,不畏懼危難。 Continue reading

【第99期】音樂可以很政治:從蕭泰然談起


♦ 文/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

音樂可以很政治,我並不反對音樂為政治服務。但我厭惡具有鮮明政治意涵的音樂,卻以無辜之姿,說「音樂無國界、音樂是人類共同語言、音樂超越政治」等等。再者,政治立場有正義、不義之分。(區別的標準應該是此政治立場能否「人我一致」、「前後一致」。)依據不同政治立場寫出的音樂,當然也有正義、不義之分。既然是政治音樂,就不能只以純音樂的標準來評斷。 Continue reading

【第99期】台灣學生大陸職場研習體驗周

親愛的同學們,職場熱身,你準備好了嗎?趁著暑假感受一下大陸的職場氛圍,你好台灣網特安排台灣學生深入到北京的合作企業進行為期一週的研習。感興趣的同學趕快聯絡我們吧!新鮮人須每天紀錄實習日誌,在facebook、line等網路平台轉載後,截圖給「你好台灣網」,並在研習期間配合廣播、網絡採訪。

研習時間:2015年7月13日至7月19日 Continue reading

【第99期】「兩岸關係與台灣的經濟及勞動:對民主、進步的再檢驗」座談會紀要

時間:2015年5月22日(星期五)下午2-4時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會議室
主辦單位: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兩岸犇報》社

主持人:
王娟萍(勞動人權協會執行長)
許育嘉(夏潮聯合會會長)

引言人:
吳榮元(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勞動黨主席)

與談人:
王裕文(台北捷運工會理事長)
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許孟祥(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秘書長)
臧汝興(勞動黨副秘書長)
唐 曙(勞動黨副主席)

記錄:政治經濟研究室 Continue reading

【第99期】《卓姨》(二)

♦ 文/李聖宇(彰化師大交換陸生)

當大家都聚在一起時,卓姨和姨父掩不住臉上的笑容,抱出了一個尚在繈褓中的孩子。

那天卓姨上街去買菜。她向來專門挑下午菜販們都要收攤的時候,去菜攤子周圍的地上撿一點被丟掉的菜葉子,或者是賣不出去的剩菜,圖個便宜。就是這麼巧,偏偏在她撿爛菜的時候,看見了一個被丟在角落裡的一個大菜籃子,卓姨以為是別人不小心忘記拿的買菜籃子,打開想看看有什麼菜可以撿點回去,結果看到了一個被一塊藍黑格子破布包著的一個女嬰,上面還有出生證明和孩子的名字。這就是小妹的來曆,她真的是在菜場裡被撿來的。 Continue reading

【第五屆兩岸犇報青年徵文獎】暨【創意中國研習營】得獎名單公告

兩岸新視界,帶你看一看~

感謝所有青年朋友們的熱情投稿參與,本次《兩岸犇報》與《台聲雜誌》舉辦的「兩岸新視界」徵文獎共有51人報名參加,所有參賽作品皆以匿名方式送交評審老師評分並進行決選。經過所有評選老師的仔細評議擬定後進行公告,評選結果公告如下:

■ 評審團成員:施善繼(名詩人)、藍博洲(名作家)、徐秀慧(彰師大國文系副教授)、許育嘉(夏潮聯合會會長)、陳福裕(兩岸犇報社社長)

■ 得獎名單:得獎者將受邀參加2015年暑假8/22~8/31期間舉辦的「創意中國研習營」,名單如下:

1) 優選3名:洪琳茹、陳泓宇、吳懿純,前述三名同學獲得研習營之行程(住宿)、機票、團費等全額補助;
2) 佳作5名:李佳穎、羅偉綺、林雅雯、李京機、黃廷宇,前述五名同學獲得研習營之行程(住宿)全額補助、團費補助5000元台幣;
3) 入選10名: 李明書、張婉柔、林亭瑜、蔡宏易、周威成、林郁宸、張翠璇、莊柏揚、劉彥良、簡菀萱,前述十名同學獲得研習營之行程(住宿)全額補助、團費部分自付。

■ 所有得獎朋友於同年度8/22~8/31期間,接受本徵文活動主辦單位《兩岸犇報》與《台聲雜誌》之獎助,參與「創意中國研習營」活動,作品並將擇優刊登於前述主般單位之平面與網路出版品中,活動獎助不予折現,亦不另計稿酬。

■ 以上名單公告於《兩岸犇報》網站,並同步刊載於《兩岸犇報》雙週刊(99期)。

【時事論壇】六張犁白色恐怖受難者棄葬區不能只以「市定古蹟」了事

文/蔡裕榮(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總會會長)

近日兩位台北市議員在六張犁白色恐怖受難人棄葬區召開記者會,並在市議會質詢時要求台北市政府將此區域規劃為「市定古蹟」,由市府提供維護修繕費用。根據平面媒體的報導,柯文哲市長在市議會備詢時回應稱將要求民政局、文化局組專案小組,並專案編列預算處理。 Continue reading

【第98期】社評:放棄南海主權,民進黨必遭歷史與人民唾棄

現階段在台灣叫得出字號的政治人物,大體出生於戰後、成長於風雨飄搖的七〇年代。在那個「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反共抗俄」高唱入雲的時代,「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不但是他們共同的人生願景,也是他們尋求翻身的終南捷徑。或許是從小喝多了美援機構發放的奶粉,穿多了「中美合作」的麵粉袋,也看慣了美國在國際政治與地緣戰略上的翻雲覆雨,他們當中一部分人、絕大部份人的生存之道,就是將西方的價值內化為自己的價值,以美國人的利益作為自身的利益,就算是在歷史的詭局中被出賣了,也要能識大體,甚至競相加碼的為美國國家利益效命,以期能夠喚來老大哥的回眸眷顧。翻開戰後的歷史,這種自我價值喪失與認同錯亂的劇碼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不絕如縷。但若論起醜態,大概就只有昔日李登輝宣稱「釣魚台是日本領土」,以及近日民進黨的國安要員向美國表態,如果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將考慮放棄對南海主權的主張」差可比擬。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