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徐劍梅
9月22日至25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兩年多來,以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為主軸,元首外交強有力地主導著中美關係的發展。習近平和歐巴馬4次面對面會晤、多次共同出席地區和全球多邊峰會,並以通話、通信、派遣特別代表等方式保持密切聯繫。 Continue reading
♦ 文/徐劍梅
9月22日至25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美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兩年多來,以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為主軸,元首外交強有力地主導著中美關係的發展。習近平和歐巴馬4次面對面會晤、多次共同出席地區和全球多邊峰會,並以通話、通信、派遣特別代表等方式保持密切聯繫。 Continue reading
♦ 文/倪紅梅、顧震球
為紀念成立70周年的聯合國,於9月25日至27日召開會議,各國領導人在聯合國發展峰會上通過2015年後可持續發展議程,為未來15年國際發展合作指明方向。
分析人士認為,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重申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承諾,通過新發展議程並商討如何落實,成為系列峰會焦點,而地區衝突、氣候變化和難民危機等議題也是峰會熱點話題。 Continue reading
♦ 文編/江英士
隨著汽車「排放門」醜聞越鬧越大,德國福斯不僅在美國面臨高達180億美元的天價罰單,韓國、澳大利亞和法國等國政府也表達關注。近日該公司還承認,安裝排放「作弊」軟體的柴油車可能達1100萬輛。
那麼,這種軟體怎麼工作?為什麼能兩次欺騙美國政府?後來又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Continue reading
♦ 文/伊蕊
搭車難,是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尤其是生活在大陸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居民們普遍遇到的煩惱:上下班高峰,招不到車;遇到雨雪大風天氣,招不到車;有急事趕著出門,招不到車……遇到這種情況,人們恨不得有動畫片《機器貓》(多啦A夢)中的任意門,門一開就能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但動畫只是美好的幻想,現實中還是要與計程車「硬碰硬」,於是如何尋找搭車幾率高的地段,以及如何在人群中搶到計程車,都成了不少城市居民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之一。 Continue reading
♦ 文/常明
要給大陸「網農」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並不容易,他們的形象是立體的、多維的。他們是農民,但又不完全是農民,他們出身不同、學歷各異、經歷不相似,但是,有一樣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在農村、乘著大陸互聯網發展浪潮,開創了生活新局面。 Continue reading
♦ 文編/吳松山
2015年6月大陸國務院發佈了《鄉村教師支持計畫(2015-2020)》,提出了拓展鄉村教師補充管道、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推動城市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等八大舉措,以解決目前中國大陸鄉村教師「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問題。本報與新華社港台部合作,通過記者親赴鄉村調研,為讀者提供第一手大陸鄉村教育現況紀錄。
近些年來,大陸逐年加大農村教育投入,農村教學條件和品質獲得長足發展。硬體上,僅2014年中央財政就投入500億元(人民幣,下同)專項資金,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軟體方面,中小學、幼稚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畫得到擴大實施,全年培訓240萬人次,實現中西部義務教育和幼稚園的全覆蓋。
不容否認的是,大陸農村教育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生源流失、教師老齡化、教學品質有待提高等。 Continue reading
鄉村教師杜程楓的選擇
鄉村教師張學明在教室裡指導孩子做作業。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區的和平教學點如今只有一、二年級共9個學生,因為沒有年輕老師願意來,62歲、患有輕微腦中風的張學明退休後又被返聘回來。他說:「等到孩子們不需要我了,我再退休吧。」 (新華社 李亞楠 攝)
矮小、擁擠的土坯房裡,擺放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傢俱;紅磚壘砌的矮牆,只有鄰居水泥院牆的一半高;院子裡堆滿雜物、柴火和廢品……這是鄉村教師杜程楓的家。
雖然並不富裕,這位河南封丘縣樹人中學的語文老師卻已經堅持從教二十多年。和他一樣,中國大陸三百三十萬鄉村教師就像黑夜裡的蠟燭,給十五萬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四千多萬個農村娃帶來溫暖的光。 Continue reading
一方面是資金傾斜,投入增多,硬體加強;另一方面則是師資老化斷層,結構性短缺……
雖然近年來大陸鄉村教育進步巨大,但邊遠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建設中的短板問題仍十分嚴重,尤其是師資問題是「最痛的痛點」。
怎樣的鄉村教育才能托起農村明天的太陽?面對幾個月前頒布的《鄉村教師支持計畫》,人們普遍期盼,各項政策能精準發力,儘快到位,讓「漂亮的薄弱學校」不再薄弱。 Continue reading
♦ 文/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籍教授)
有謂:什麼東西都有個底,只有人心是沒有底的。誠然,人的欲望可以是無窮的。沒有節制的欲望就造成了世界多少的罪惡之源。其實,一個人所能占有的是很有限的,多少人並不這樣看。食衣住行,一個人的胃是有限的大小,能吃多少呢?然而,他要吃得所謂的好,整天花天酒地,古怪的野味(其實最受污染的)。一個人的身體也就那麼大,你能穿多少呢?幾十件、幾百件也不嫌多,總要與人不同。住也類似,你能住多大的房子、多好的房子?要個幾十套,能住那麽多房子嗎?行呢?除了再好的車子,乃至私人的飛機,你又能使用多少行的工具呢?而開車呢,也要各種名牌的、各種檔次的,不單是作為行的角度看待的,而更多的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與他人的不同。哎!一個人到了這份上,並不是把自己的一身看作是自己,而是把自己的一身看作是一個可以使用、玩樂、玩弄的外在工具了。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