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期】堅守鄉村的教師群像

鄉村教師杜程楓的選擇

鄉村教師張學明在教室裡指導孩子做作業。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區的和平教學點如今只有一、二年級共9個學生,因為沒有年輕老師願意來,62歲、患有輕微腦中風的張學明退休後又被返聘回來。他說:「等到孩子們不需要我了,我再退休吧。」  (新華社 李亞楠 攝) 

鄉村教師張學明在教室裡指導孩子做作業。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區的和平教學點如今只有一、二年級共9個學生,因為沒有年輕老師願意來,62歲、患有輕微腦中風的張學明退休後又被返聘回來。他說:「等到孩子們不需要我了,我再退休吧。」 (新華社 李亞楠 攝)

矮小、擁擠的土坯房裡,擺放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傢俱;紅磚壘砌的矮牆,只有鄰居水泥院牆的一半高;院子裡堆滿雜物、柴火和廢品……這是鄉村教師杜程楓的家。

雖然並不富裕,這位河南封丘縣樹人中學的語文老師卻已經堅持從教二十多年。和他一樣,中國大陸三百三十萬鄉村教師就像黑夜裡的蠟燭,給十五萬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四千多萬個農村娃帶來溫暖的光。 

河南封丘,位於黃河灘區的國家級貧困縣。樹人中學距離縣城約9公里。杜程楓和妻子段振岩大半輩子都在這裡工作。一個月2000元(人民幣,下同)出頭的工資,杜程楓夫婦要養活兩個學齡女兒和雙方老人。大女兒一直想買台電腦,可杜程楓卻不敢買,「買了電腦,家裡其他開銷就『扯不開』了。」

經濟拮据的家庭最怕病,偏偏妻子段振岩身體孱弱,杜程楓也因多年站講臺而落下了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捱到非治不可的地步,在學校爬一層樓要一個小時。「為醫藥費發愁的時候,覺得自己都不會笑了」,杜程楓掏出一個皺巴巴的白色塑膠袋,裡面是幾十張醫院繳費單,不少看起來已有些年頭,「我都存著,給自己留個念想,記得當初最苦的日子。」

縱然如此,杜程楓、段振岩夫婦從沒想過改行。「最初也有點衝著公家的鐵飯碗,被分到了農村,幹著幹著,就捨不得學生了。」

當被問起最幸福的事是什麼,杜程楓憨憨一笑說:「評上了職稱,可以加點兒工資。」而他最驕傲的是逢年過節,自己親手送出農村的學生們回鄉過年,會來看望他。

搬磚、綁鋼筋、賣春聯、貼年畫……在鄉村教師平均工資不到兩千元的封丘縣,這是老師們貼補生活的常態。可是,很少有人因此離開。

單腿校長卓從美的堅守

距離封丘縣九百多公里的湖南慈利縣,鄉村教師卓從美在這個崗位上的年頭比杜程楓更久。如果算上退休返聘,他已經工作了整整四十年。

退休返聘教師卓從美,是湖南慈利縣鄉村教學點的校長,也是老師,還是保安員和保育員。年過花甲的他,一個人守著這裡的8個孩子。多年前,卓從美為保護學生而被落石砸中受傷,左腿截肢,之後,學生和家長一直稱他「單腿校長」。

卓從美的作息時間是這樣的:5點半起床,6點20分開學校大門,帶著孩子們上早自習,然後去給孩子們做早餐。7點40分帶著孩子們吃早餐,8點20分開始給4個年級輪流上課。11點30分,上午課程結束,孩子們做作業、玩耍的時候,卓從美就進食堂做午飯。12點帶孩子們吃午飯,吃完他開始守著孩子們午睡。下午2點20分上課,4點多孩子放學了,他才開始忙自己的事。

因為是「包班制」,卓從美上課時常常需要裝著義肢連續站4個小時,下課了再轉戰廚房給孩子們做午飯,「上完語文上數學,上完這個年級上那個年級,中間連去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因為長時間站立,他的腿經常隱隱作疼。

一個老師,八個學生,空蕩蕩的教學點裡,還有一片綠油油的菜地。卓從美自己種了油麥菜、蘿蔔、白菜。他說,自己種的,孩子們吃起來健康。儘管和家人分隔兩地,但一人堅守的他毫無怨言,「學生愛吃我種的菜、做的飯,我最開心。」

1976年開始,卓從美成了一名鄉村教師。今年1月,他原本已經退休了,可因為當地是山區,太偏遠,其他老師不願意來。於是,他成了返聘教師。「其他人都不來,孩子們離不開我,我得守在這兒,直到守不動為止。」

北京近郊教師小雪的掙扎

80後鄉村教師小雪工作的學校,離北京市核心城區只有80公里,但孩子們去「真正的北京」機會還是不多。她說,這裡是「另一個北京」。

2010年,從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大學本科畢業之後,小雪選擇來到北京門頭溝山區當老師。從學校到她位於城裡的家,需要2個多小時。

2014年8月,小雪做了媽媽,今年3月恢復上班。為了早些給山裡的孩子上課,她把半歲的寶寶也帶到了大山裡。因為工作太忙,婆婆只好隨著她一起到山區照顧孩子。

學校給小雪分了一間宿舍,5坪左右的房間裡,陳設是一張床和一台電視機。「來了才發現有落差。這裡的學生比我過去實習的重點中學少多了。」小雪滿心以為自己開口唱歌孩子們會喜歡,「可是我一張嘴,他們都嚇壞了,覺得特別不好聽,因為還不懂得欣賞美聲」。

小雪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多組織幾次活動,帶孩子們到80公里外的北京去看看。小雪的內心不是沒有掙扎。「剛畢業的時候也沒想那麼多,可是生活太現實了,有了孩子以後,我會猶豫,不想讓孩子也在大山裡生活。」

代課教師段曉霞的收入

距北京一千五百多公里遠的甘肅省李灣小學,36歲的代課教師段曉霞在教了十多年學後,對未來也不那麼確定了。

段曉霞教六年級數學、英語和二年級數學、思想品德,經濟收入卻還不到其他老師的零頭,因為她是代課老師。

從剛工作時每月19元到現在每月200元,段曉霞和打工的丈夫、一對兒女生活得非常艱難。「最怕孩子生病,沒有錢給他們看病,作為母親,我難受。」

段曉霞全家住在學校的一間單身宿舍裡,屋子裡只有兩張桌子、一個火爐一張床和一個櫃子,寫字臺臺面掀起來就是切菜板,家裡最值錢的是一台300元買來的舊電視機。

「和同齡人相比,我的臉上就帶著老相。」段曉霞黯然,也覺得委屈,都是老師,待遇卻十分不同。同時,她也恨自己沒有抓住機會考取轉正名額。

段曉霞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盒子打開,裡面是她這些年來獲得的所有獎勵: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可她不是正式編制教師。

根據甘肅省相關政策,她還可以通過考試轉正。但是對於是否能通過考試,趙曉霞心裡沒底:「年紀大了,記憶力也下降。如果不能轉正,我也不知道該咋辦。」

《鄉村教師支持計畫》提出,嚴禁在有合格教師來源的情況下「有編不補」、長期使用臨聘人員。對於段曉霞們而言,這是否是另一個希望,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