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期】社評:「黃金時代」,英國的外交政策向中國轉移

翻開史冊,有些年代之所以顯得突出,那是因為匯聚了許多非同尋常的事件,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拉大歷史的縱深,或許我們將會發現,2015年環繞著中英關係的諸多事件將會在世界史上具有標誌性的意義。今年三月英國率先宣布加入「亞投行」帶動了歐盟國家的骨牌效應,揭開「一帶一路」歐亞經濟一體化戰略的序幕;近日習近平訪英的103響禮炮、和首相卡麥隆在鄉村酒吧大啖「炸魚薯條」,開啓了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作為大西洋主義的信奉者、以美國馬首是瞻的英國工黨前首相布萊爾,日前為自己在2003年配合小布希攻打伊拉克所犯的錯誤公開道歉。年初以來一連串的戲劇性發展,不僅說明了英國外交政策的轉向,為追隨美國的「影子外交」劃上了句點,還可能是世界中心重返歐亞大陸,由「陸權」重新取代「海權」的時代序曲。這一刻,我們足足等了五百年。  Continue reading

【第108期】社評:維持現狀,七〇年代「革新保台論」的老戲新唱

政治性格向來溫吞的馬英九,在他任內最後一次的「雙十講話」中,臨去秋波的說了大白話。所謂「維持現狀已經成為臺灣共識」云云,表面上是狹八成的民意以「九二共識」向蔡英文進逼,實質上卻是以「一中就是中華民國」來暗批洪秀柱,從而也否定自己說過的「終極統一」。近日來甚囂塵上的「換柱」風波,國民黨中央的焦慮,在在說明了數十年來的藍綠惡鬥根本無關乎「統獨」分歧,不過是相互爭奪美日霸權在台代理人的權力遊戲。只不過,相較於國民黨懂得用「一中各表」來唬弄北京的老成持重,蔡英文想要擠身美日圍堵中國軍事同盟的直白就顯得有恃無恐,雖然有點搶戲,但也都恰如其分的合演著上個世紀七〇年代「親美、反共、革新保台」的老舊戲碼。 Continue reading

【第107期】社評:重建兩岸歷史記憶,防制日本走向擴軍備戰的道路

歷史是事實的反思,人無法改變過去,但通過對歷史事件的重構卻可以型塑未來,禍福自取。今年是甲午戰敗、乙未割台的一百二十週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台灣光復的七十週年。就在前幾天,當象徵著抗戰勝利的七十響禮炮過後,「九一八」的警鐘再度在東北的大地響起,矢言不再讓日軍侵華的歷史重演;但也是在這一天,日本安倍政府不顧國際輿論的撻罰與國內超過半數民意的反對,強行在參議院表決通過「新安保法案」,掏空戰後和平憲法,走向擴軍備戰的道路。歷史似乎正以它驚人的重複來嘲諷著人們的無知。 Continue reading

【第106期】社評:敘利亞難民,石油美元霸權體系下的人道危機

一名3歲的敘利亞難民像天使般的趴睡在土耳其海灘上,潮水拍打著他的臉頰也沖擊著世人的良心。但這畢竟不是單一個案,當人們再度把目光投向簇擁在地中海上,以及闖入歐洲之星軌道上成千上萬的敘利亞難民,數量龐大到足以讓所有的道德退卻。據聯合國統計,截至2015年8月,超過400萬敘利亞人逃亡海外,占該國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從馬其頓到匈牙利,再到英法隧道,如潮水般的難民與警察衝突的畫面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人道的考量與排他的嫌惡正撕裂著歐洲社會,醞釀著聯合國難民署官員口中「本世紀最嚴重的人道危機」。 Continue reading

【第105期】社評:抗日戰爭勝利,是全中華民族的擔當與榮耀

1939年5月,馬來西亞檳城協和學校的女教員白雪嬌,化名為施夏圭,瞞著父母在新加坡的馬六甲碼頭登上開赴中國戰場的船隻,同行的還有來自新加坡的汽車公司副總工程師王文松、印度尼西亞的陳壽全和馬來西亞的黃樂垣…等等。他們是響應愛國僑領陳嘉庚的緊急呼籲,從東南亞各國奔赴滇緬公路,加入「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擔任駕駛和技工的華人子弟。據統計,從1939年2月到9月期間,總共有3192名華僑機工響應「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南僑總會)」的號召,分九批回國到滇緬公路搶運國際支援物資。或許,他們當中有許多人並未意識到自己終將埋骨高黎貢山,但是當時他們一定明白唇齒相依的道理,倘若祖國抗戰失利,他們在僑居地安適的小日子必然在日軍侵略的鐵蹄下淪喪。 Continue reading

【第104期】社評:安倍談話,曖昧日語的戰爭修辭學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或日語的表述中經常省略主詞和賓語,充斥著模糊的語意,講起話來留有餘地、繞開話題、以肯定代替否定,一般稱之為「曖昧表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才是說話人要表達的「本意」。正是這種曖昧的修辭,侵蝕著日本國民對過去歷史的認知,也為有野心的右翼政客提供可以引領軍國主義復辟的空間。 Continue reading

【第103期】社評:反課綱爭議,用價值判斷取代事實判斷的悲劇

一個孩子死了,一個傷心的母親的告白與道歉,整個社會除了不捨,還有沈甸甸的擔憂。幾十位中學生「義無反顧」的熱情,重複操演著318太陽花「反黑箱」的戲碼,造就了一群踩踏在孩子屍體上綁架台灣的政治禿鷹。孩子們還年輕,還沒有強壯到足以在政治叢林中維持自身獨立生存的狀態,他想要為這個社會或他的朋友做出一些自認為有意義的事,就只能是以犧牲性命來做為代價。在他們的世界中,政治不是利益格局的調整,不是社會制度的保障,是一種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意志表達,是對一種不能實現的狀態的追求——他們要脫離和超越這個不完美的世界。這種對現實事物和現實世界的輕蔑,最終變成了對生命的否定,是台灣的政治運動多年來用價值判斷來取代事實判斷所必然導致的悲劇。 Continue reading

【第102期】社評:日本新安保法,實現軍工產業大國化的野心

戰爭的歷史與人類文明一樣古老,不管是發生在原始氏族部落之間或部落聯盟之間,為了爭奪生存資源的集體暴力;或是隨著階級和國家的形成,作為一種「營生手段」,作為統治者意志體現的戰爭形態,其共同的特徵都是以暴力活動為開端,以參戰的一方或多方喪失暴力能力為結束,是以「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為本質的極端的政治活動。在戰爭中,物質的生產與毀滅共同存在,沒有誰是完全的贏家,對人民百姓而言更是一場無法估量的災難。 Continue reading

【第101期】社評:希臘公投,攸關歐盟一體化進程的一場賭局

上個星期天的晚上,成千上萬的希臘人聚集在雅典的廣場上歡呼全民公投的結果。根據希臘內政部7月6日所公佈的統計顯示,在已經開出的95%公投選票中,有61.32%的希臘選民反對債權人改革計劃,僅有38.68%的支持者投下贊成票。這個結果意味著希臘將拒絕接受歐盟委員會、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月25日在歐盟峰會中所提出的援助協議,該計劃以希臘實施嚴格的財政緊縮做為前提。儘管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對外接宣稱公投的結果是「民主的勝利」,民眾將賦予他更強硬的手段來與希臘的債權方達成協議。但是,以德國為代表的歐盟國家卻警告,否決援助方案將可能導致希臘被逐出歐元區,進而動搖歐洲團結的根基,給全球經濟帶來震蕩。 Continue reading

【第100期】社評:洪秀柱出線,標誌著國民黨後蔣經國時代的終結

歷史就像一條大河,奔流不息。作為看客,往往我們關心的只是時代的弄潮兒,看到的只是激流處轉瞬易逝的浪花,而忽略了隱沒在河床下的堅石,那是平民百姓有血有肉的社會生活。近日來,隨著洪秀柱以高達46.2%的民調成為代表國民黨競逐2016年大位的候選人,在跌破眼鏡之餘,所有人都被迫要調整自己的視角,從訕笑到怒罵者有之,從隔山觀虎到無措手足者有之,從勉力而為到心存僥倖也不乏其人。雖然,國民黨在明年大選能否賡續其政權尚屬未定之天,但洪秀柱的出線卻意味著國民黨的一個重大轉折,它標示著後蔣經國時代權力結構與意識形態的終結,也是國民黨垂衣拱手、三敦四請的政治文化的結束,是危機但也是國民黨轉型的契機。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