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期】社評:敘利亞難民,石油美元霸權體系下的人道危機

一名3歲的敘利亞難民像天使般的趴睡在土耳其海灘上,潮水拍打著他的臉頰也沖擊著世人的良心。但這畢竟不是單一個案,當人們再度把目光投向簇擁在地中海上,以及闖入歐洲之星軌道上成千上萬的敘利亞難民,數量龐大到足以讓所有的道德退卻。據聯合國統計,截至2015年8月,超過400萬敘利亞人逃亡海外,占該國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從馬其頓到匈牙利,再到英法隧道,如潮水般的難民與警察衝突的畫面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人道的考量與排他的嫌惡正撕裂著歐洲社會,醞釀著聯合國難民署官員口中「本世紀最嚴重的人道危機」。

平心而論,「文明」的歐洲可能不如他們向世人所展示的那般「無辜」。從上世紀九〇年代北約組織與美國共謀肢解南斯拉夫伊始,難民問題就是他們自己所一手炮製出來的禍端;2003年,美英聯軍以「大規模毀滅武器」為口實摧毀伊拉克之時,500萬難民就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為其承擔的代價,其中大約有100萬人逃至敘利亞;2011年,西方國家發動「阿拉伯之春」,假口「民主」武裝敘利亞叛軍發動內戰,更是其「石油美元迴路(recycling of petrodollars)」斷裂的危機轉嫁。如果說,由美國所主導的石油美元體系是導致今日中東危機的始作俑者,那麼英、法、德、義等歐盟主要國家就是共犯,層出不窮的人道危機不過是「石油美元」和「石油歐元」相互角力下的客觀結果。

上個世紀七〇年代初,有鑒於黃金儲備的大量流失,美國片面廢除了「美元/黃金匯兌體系」。為了鞏固搖搖欲墜的美元霸權,1973年美國與世界上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密謀建立「石油美元體系」,宣布OPEC只能用美元計價、美元支付。以黃金作為本位的貨幣體系,具有無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各國央行隨時都可以35美元:1盎司的比例向美國聯邦儲備局兌換成黃金,在國與國之間自由的進行轉移。它的權利義務對等,欠債還錢,天公地道。但是,石油美元體系則破壞了這種平衡,導致權利與義務不對稱的分離。在石油美元體系下,美國只負責印製鈔票,可以幾近無償地向全世界刮取直接消費品;產油國則負責提供石油出口,無條件的吸納溢流在世界市場上的過剩美元,再將它流向紐約金融市場和歐洲貨幣市場;石油進口國家再通過歐洲銀行的貸款來彌補因石油價格上漲所造成的貿易逆差,維持經濟增長。在「石油美元迴路」的國際金融架構下,美國人享受任意填寫「美元支票」的權利(例如2008年以來的量化寬鬆),但負有維護美元信用和武裝威懾力的義務。只要世界的原油還用美元交易,石油本位的美元就不會垮;只要美國的武力仍然可以征服世界,持有美元就保證可以向任何人兌換石油。

問題是,西方國家靠舉債過好日子的歷史總有走到盡頭的一天,在傳統的殖民地掠奪和製造業優勢都漸告枯竭的情況下,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來鞏固貨幣霸權,就成為今日西方國家主宰世界經濟、剝取剩餘和維持繁榮的不二法門。在此情況下,中東油氣資源對它們來說尤為重要。歐洲要保證中東地區的油氣穩定地供應,還要推進中東油氣資源與歐元的結盟;美國則要借政權更迭改變中東地緣政治結構,以控制中東地區的油氣資源和戰略通道,保障中東油氣資源不與美元體系脫鉤。半個世紀來,阿拉伯世界紛爭不斷,民主、人權、文化衝突、「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和恐怖主義都不過是表面上的理由,如何維持石油美元霸權體系的長治久安,打消主要產油國家所有與美元脫鉤的企圖,才是真正的意圖。

2003年,英美聯軍之所以出兵伊拉克、斬首薩達姆,正因為伊拉克當局與德、法、俄、中等國協商簽訂長達30年的440億桶原油合作開發合約;近年來美國藉口防止核武擴散打算對伊朗動武,也是因為伊朗政府在2008年宣布成立以歐元為計價單位的石油交易所,企圖用「石油歐元」來取代「石油美元」所闖的禍;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的「四海能源戰略」,更是歐美國家欲去之而後快的根本原因。早在2009年,敘利亞政府就提出了「四海計劃」,打算利用自己的地緣優勢,以大馬士革為國際能源中心,整合敘利亞、伊拉克、伊朗等國,打通裏海、黑海、波斯灣和東地中海的輸油管道,意圖另建一個自成系統的天然氣貿易體系。此外,伊朗還希望借路中亞,建立從中東到印度半島和中國大陸的油氣管道和鐵路,實現該國經濟與亞洲兩翼發展的對接。如此一來,中東地區不僅將整合成一個新的經濟政治版塊,同時與中亞和東亞地區將聯為一體。這個網絡一旦建立,亞洲國家首先將在經濟上脫離西方框架,在政治上也不再受制於人,真正成為貫穿亞歐大陸的經濟網絡。這無疑會挑戰歐美的主導權,進而削弱它們在世界政治中的統治地位。

表面上,造成敘利亞內戰及與周邊國家摩擦的主要原因都導向恐怖主義和阿拉伯世界的教派紛爭,但歐美與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主要產油國家之所以長期支持敘利亞內戰,為叛軍提供武器和物資,究其目的在於干擾和阻撓敘利亞實施其計劃中的「四海能源戰略」。縱觀半個世紀來歐美國家在中東地區的舉措,恐怕只要權利與義務相分離的「石油美元體系」存在一天,阿拉伯世界就永無寧日,時不時的都要挑戰我們的人道主義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