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金融危機,不僅打趴了世界經濟,也改變了美國國家的戰略規定,原本順風順水的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隨著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的大纛舞動,頓時荊棘遍地。先是朝鮮半島的軍事對抗日益升溫,接著是日本宣布釣魚島國有化所引起的中日較勁,近日中美兩國更在南海島礁問題上劍拔駑張,台灣也對明年大選後的兩岸關係走向忐忑不安。對外緊張,必然帶來對內緊縮。5月下旬,剛爆發美國以「經濟間諜」的罪名誘捕了天津大學教授張浩等六位中國公民;6月4日,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就急忙忙地跳出來,指控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歷史課綱委員會」遭到中共統戰部滲透。一時間,「麥卡錫主義」這個被埋葬了60年的反共幽靈,再次忽隱忽現,伴隨著的是一個人人自危、草木皆兵的互相猜疑。 Continue reading
Category Archives: 社評
【第98期】社評:放棄南海主權,民進黨必遭歷史與人民唾棄
現階段在台灣叫得出字號的政治人物,大體出生於戰後、成長於風雨飄搖的七〇年代。在那個「莊敬自強、處變不驚」,「反共抗俄」高唱入雲的時代,「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不但是他們共同的人生願景,也是他們尋求翻身的終南捷徑。或許是從小喝多了美援機構發放的奶粉,穿多了「中美合作」的麵粉袋,也看慣了美國在國際政治與地緣戰略上的翻雲覆雨,他們當中一部分人、絕大部份人的生存之道,就是將西方的價值內化為自己的價值,以美國人的利益作為自身的利益,就算是在歷史的詭局中被出賣了,也要能識大體,甚至競相加碼的為美國國家利益效命,以期能夠喚來老大哥的回眸眷顧。翻開戰後的歷史,這種自我價值喪失與認同錯亂的劇碼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不絕如縷。但若論起醜態,大概就只有昔日李登輝宣稱「釣魚台是日本領土」,以及近日民進黨的國安要員向美國表態,如果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將考慮放棄對南海主權的主張」差可比擬。 Continue reading
【第97期】社評:三論「維持現狀」,是和平發展還是和平對抗?
一場突如其來的「朱習會」,緊挨著歐巴馬與安倍晉三推出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後舉行,行事如儀的背後,暗含著大國博弈的地緣格局,再度暴露台灣問題是鑲嵌在東亞戰略前沿的不爭事實。習近平的一席話,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積極探討構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秀出底線也指出方向,對於2005年以來的國共和解、合作在肯定中還是帶有些許的期待;儘管各界對朱立倫重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原則有著各種不同的解讀,但其客觀的結果就是將2016年大選定焦在兩岸議題,讓小英的「維持現狀說」顯得被動,就看她近日訪美,對「九二共識」如何作出能讓華盛頓滿意、讓北京放心、讓台灣人安心的回應。 Continue reading
【第96期】社評:再論「維持現狀」,冷戰殘餘的政治空想
天地星辰,萬物流轉,一切的事物在時間的過程中新生、萌芽、勃發、衰退、消亡,生生不息有來有去。面對變動不居的世界,人們只有在實踐中去認識並掌握物質世界運動的規律,從而運用這些規律來改變世界,才能讓我們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作用,讓客觀存在為我們的主觀願望服務,成為歷史真正的主人。因此,政治作為人類社會的實踐活動,同樣要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你想什麼、要什麼、通過什麼過程來實現?並非可以毫無根據地隨心所欲。任何對客觀事物變化視而不見、否定運動規律的見解和主張,不是流於空想,就是要以失敗告終。最近,蔡英文在2016參選宣言提到以「維持現狀」作為執政後兩岸關係的解決方案,就是一種企圖用「過去」取代「未來」,為海峽兩岸分離、分治現狀的冷戰殘餘辯護,用主觀願望來凌駕於客觀事物發展的政治空想。
【第95期】社評:維持現狀說,暴露了民進黨權力崇拜的本質
政治人物在失去舞台之後,少了群眾和媒體的簇擁,少了權力的催情作用,多數人會變得書空咄咄而無所措其手足。但也有少數人,在卸除了權位的慾念和羈絆之後,反倒能夠反觀內省、寂照清明,在關鍵的時刻宏開覺路道破歷史迷津。只不過這種人,生活在崇拜權力、喜歡以展現肌肉來決定價值的台灣,少了權勢在握,借箸代籌的結局往往只能是聽者藐藐,最終以「不合時宜」草草收場。近日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在接受大陸媒體的專訪中,語驚四座的提出:「台獨從來就不是民進黨建黨初衷」、「應該說,民進黨當時完全是不排斥統一的,沒有獨立的訴求」,其用意在於藉由歷史的澄清為日後的民共兩黨交流提供轉圜,卻意外的扯出昔日民進黨創黨主席的省籍之爭,引發黨內同志的一片撻伐,自討沒趣。 Continue reading
【第94期】社評:亞投行,國際金融秩序翻轉的大合唱
近日來,全球各個大媒體的主要版面都被一個關鍵詞所佔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AIIB),簡稱「亞投行」。亞投行是一個面向亞洲國家和地區提供基礎建設基金的區域多邊開發機構,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10月在會見印尼總統希洛時提出的倡議。坦白說,如果不是美國半公開的發動盟友抵制,亞投行充其量也不過是當前頹敗中的國際金融秩序的一個補充,是中國大陸為實現「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互聯互通區域發展戰略的大帳房,其作用在於將中國的過剩產能和基礎建設技術輸出促進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並緩解4兆美元外匯存底所帶來的風險和負擔。但正因為美國的搏命演出,使得「亞投行」的發展勢頭如此動見觀瞻,甚至被解讀成為瓦解美國所主導的國際金融秩序的濫觴。 Continue reading
【第93期】社評:回應「九二共識」,建立民共兩黨政治互信基礎
318學運滿週年,隨著九合一選舉大勝、2106大選年逼近,場內場外,幕前幕後,所有能與太陽花沾上邊的各路人馬都在竄動。奔走美日討功邀寵者有之,籌謀劃策擠身小英近伺者有之,登高振臂號召公民力量打算裂土封侯者有之,羽扇綸巾開壇論道意圖為兩岸協商劃定紅線者也不乏其人。或許是勝利的果實太過甜美,在一片「世代正義」、「公民力量」的樂觀聲中,東亞盤局易勢、台海形勢嚴峻都在眾人的視界之外,更有老朽如李登輝者,竟誑言中國將在十年內崩潰「台獨有望」。無怪乎曾在藍綠政府歷任要職的知日派學者楊永明要發文感慨:「過去台灣的國際新聞越來越淡,而現在則是兩岸新聞越來越少,這樣迴避兩岸關係的社會現況,將對台灣造成嚴峻挑戰。」 Continue reading
【第92期】社評:公民社會,政治菁英搶奪話語權的煉金術
公民社會,這個19世紀西歐社會科學對新興資產階級社會經濟關係的理論概括,這幾年在兩岸四地不約而同地成為一種時髦的政治詞彙。特別是經由諸如洪仲丘事件、太陽花運動、佔中運動等廣泛的社會動員之後,它被刻意描繪成一個獨立於國家之外的自治體,它既是不許國家威權介入的私領域,又是個人參與國家政治事務(公領域)的前進基地;既是獨立於國家與市場之外的一股清流,也是非西方體系國家政治民主化的前提,更是克服治政腐敗、權錢交易、政府失能、官僚獨裁的神兵利器。它既不是家庭,也不是國家,更不是市場,看似無所不包,但實際上又什麼都不是。但在公民社會論者的語境中,「公民參與」卻成為「改變台灣政治文化」、「改變藍綠版圖軸線」的唯一路徑。 Continue reading
【第91期】社評:台美貿易談判,從犧牲農業到犧牲國民健康
在台灣,大凡在五、六〇年代出生的嬰兒潮世代,年少時期大抵上都有過一個夢,背景是歐洲風景掛曆上紫色的普羅旺斯熏衣草田、是色彩斑斕的荷蘭鬱金香花海,在那裡只見遊人優雅地踱步,沒有勞動者揮汗的身影。這景象填充了整整一個世代人對田園的美好想像,也映照出自身所處環境的不堪。望著自己父母在稻田裡黝黑彎腰的背影,藍天綠地,色彩單調的令人心慌。在當時,恐怕沒人會想到,不過是短短的30年,這夢境在九〇年代後的台灣竟逐步成為現實。只不過,當我們醉心並自豪於花東縱谷的油菜花、台中新社的鬱金香、彰化平原的公路花園和美濃盆地的瑪格麗特的同時,我們應該知道,所有美麗的東西都有代價,色彩繽紛的田園景象不過是台灣的農業衰退、農村凋敝、農民破產的表徵。 Continue reading
【第90期】社評:第三勢力集結,社運團體是把兩面刃
喧騰一時的太陽花,隨著學運要角的退選、服役以及「公民組合」的分道揚鑣,除了躺在立法院的「兩岸協定監督條例」這個掐死兩岸政治性協商的「緊箍咒」之外,似乎沒能為台灣留下太多的印記。網路上血脈賁張的鄉民正義,就如同凱道上「一擁而上、一哄而散」數十萬市民大軍一樣,時間到了就得回家吃晚飯。他們不是職業革命家,激情過後,日子還是得士農工商,消費「英雄」絕不比手機型號來得更持久。許多人都在期待著一個「非藍非綠」的第三勢力崛起,但現實永遠比想像來得殘酷,簇擁在凱道上的網路鄉民,他們可以無情地摧毀任何一座城堡,但絕不會為你建設任何一座碉堡。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