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期】社評:三論「維持現狀」,是和平發展還是和平對抗?

一場突如其來的「朱習會」,緊挨著歐巴馬與安倍晉三推出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後舉行,行事如儀的背後,暗含著大國博弈的地緣格局,再度暴露台灣問題是鑲嵌在東亞戰略前沿的不爭事實。習近平的一席話,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積極探討構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秀出底線也指出方向,對於2005年以來的國共和解、合作在肯定中還是帶有些許的期待;儘管各界對朱立倫重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原則有著各種不同的解讀,但其客觀的結果就是將2016年大選定焦在兩岸議題,讓小英的「維持現狀說」顯得被動,就看她近日訪美,對「九二共識」如何作出能讓華盛頓滿意、讓北京放心、讓台灣人安心的回應。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攸關台灣人民的前途福祉,事涉中華民族百多年來的屈辱與復興,也牽動東亞區域形勢和平與安全。2008年以來,國民黨所執行的兩岸和解政策「使得美國能同時與台灣及中國大陸和平共處」,馬英九近日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所展現的自豪,並非毫無道理。反觀綠營,不但公開否認「九二共識」,不願意割除「台獨黨綱」這個不合時宜的尾巴,作為2016年代表民進黨角逐大位的蔡英文,迄今為止也不曾針對其所謂「維持兩岸現狀」的具體內涵作出清楚的說明。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所謂的「現狀」,指的是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還是李扁執政時期兩岸瀕臨戰爭狀態,「和平對抗」的現狀?如果是前者,那麼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就是不可忽略的前提,少了這一點,兩岸的政治互信就喪失基礎,和平就無所依附,經不起一丁點的「地動山搖」;如果是後者,那就是心存僥倖,以為可以用和平對峙來以拖待變,為日後實現台獨創造條件。這麼一來,台灣勢必再度被「美日軍事同盟」推向東亞戰略矛盾的最前線,成為圍堵中國和平崛起的人肉盾牌,其結局必然要走回冷戰時期武裝對抗的老路。那麼,所謂的「現狀」又將要如何維持?

考察歷史我們會發現,所謂「維持現狀」作為一種政治方案,其實是七〇年代「反攻無望論」與近年來「台獨無望論」交媾下的意識形態產物,足足標誌著戰後兩代台灣人的集體挫折,從而表現在「國家認同」問題上的錯亂和波折。它既是國共內戰、東亞冷戰雙戰架構鬆脫瓦解過程中的客觀結果,又深深烙印著「恐共、反共」,對共產黨極度不信任的冷戰胎記。它既是自身,又是自身的否定,是意圖通過對自我的否定來尋求自我回歸的浪漫天真,反映出台灣自由主義政治菁英在後冷戰「中美大國關係」的夾縫中,前進(反攻大陸)無路,後退(台灣獨立)無門,卻又缺乏拂逆美國老大哥意志狠下心來「橫著走」(和平統一)的勇氣與智慧,只好呆若木雞,立定站好,強制這世界從此停止轉動的唯心主義。

蔡英文之所以想用「維持現狀」來蒙混過關,當然不會是毫無根據。主觀上雖然充滿著政治人物的權謀算計,但也巧妙地暗合著某種社會心理。從歷年來的民調結果顯示,確實有將近八成的受訪民眾希望暫時「維持現狀」,再依據未來形勢的發展來決定統獨。但是,這只是反映出問題的一個方面,只要再稍加一點用心,我們就不難發現,作為主流民意的另一個面向,也有超過八成的民眾擁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其中,就包含了主張「維持現狀」的絕大多數受訪者。兩者的高度重疊,說明了「維持現狀」與「和平發展」的民意取向其實是一體兩面,無法任意切割。政治人物的機巧,就是對事實進行片面解讀,只選擇符合其意識形態與主觀價值的一個片面來說嘴,對於不利於自己的另一面就略過不提,這是公然的欺騙。

更值得擔憂的是,所謂「維持現狀」隱含著要通過對中國大陸異己化的過程,不斷的進行自我切割來實現意識形態同質化的暴力邏輯。否定「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事實,才能否定「一個中國原則」,才能為維持兩岸分離、分治的「現狀」找到合理的依據。因此,在現實上的操作上,不但要把中國視為「他國」,更要視為「敵國」,同時還要在台灣社會內部通過「外省人/本省人」、「客家人/福佬人」、「新住民/本地人」、「中國人/台灣人」的差異性來進行不斷碎片化的切割,所有被視為異己(他者)的意志和需要,就可以被輕易的否定和忽視。如此一來,「愛台灣」就從人們主觀上情感的選擇,轉變為身份屬性上的客觀結果。試問,一個「族裔化」、「碎片化」的台灣,難道就是我們想要極力維持的「現狀」?

兩岸和平發展的現狀,是兩岸關係由武裝割據走向和平統一的過渡,是一種中介型態,而所有事物變遷過程的中介形態,必然要消失在結果當中。選擇「和平發展」還是「和平對抗」,最終是和平與戰爭的抉擇,蔡英文有必要跟台灣人民說清楚、講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