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8期】閱報小秘書

兩岸貨幣清算
       兩岸貨幣至今並未建立全面的直接清算機制。現有的三個管道包括:
  1. 在兩岸合作的框架內解決台幣和人民幣的兌換問題;
  2. 通過在香港和澳門的清算銀行來辦理;
  3. 由兩岸銀行各自的代理行提供服務。  

       大陸商務部最新公佈的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大陸與台灣的貿易額為1600.3億美元。這一龐大數字的背後蘊含著兩岸貨幣未能直接清算帶來的龐大經濟成本。

  目前,台資銀行在大陸設立10個分行,而大陸銀行在台的4個辦事處僅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剛獲准升為分行。雙方的業務經營範圍還受到政策的諸多限制。此外,大陸銀行在台灣參股比例最高為5%,而台灣銀行來大陸參股比例最高為20%。分析人士指出,諸多限制無法為兩岸清算機制創造足夠的政策條件。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建立,還將有助於擴大人民幣離岸業務、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歐債危機影響、全球景氣尚不明朗的大環境下,台灣企業界呼籲,爭取台灣成為香港之外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以參與經營人民幣存放款、貿易融資、金融商品等業務,擴大營運範圍。
       要想在台灣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就要有結算銀行進行貸投作用,並且建立在台人民幣回流的機制。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7期】造飛機,造飛機,黃土地造大飛機 (四)

中美兩大飛機製造商──共同推動航空節能減排

錢春弦

                            (網路圖片)

        大陸大飛機製造商中國商飛與全球航空工業巨頭美國波音公司3月在簽署合作協定,宣佈中美兩大飛機製造商將共同推動全球關注的航空節能減排專案。

        根據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與波音公司簽署的協議,雙方將在北京創建航空節能減排技術中心。由雙方共同出資的這一中心將支持旨在提高民用航空業燃油效率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研究專案。這兩家飛機製造商還達成協定,將每年進行高層會晤,就民用航空市場預測進行交流,在促進中國大陸和世界民用航空業增長領域進行合作。
        這是中國商飛與波音公司之間簽署的第一份合作協定。中國商飛正在製造新的C919飛機和ARJ21支線飛機,而波音將在今年慶祝為中國航空業提供民用飛機及服務40周年。波音民用飛機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波傑說,通過這份合作協議,波音和中國商飛將建立合作關係,推動中國快速增長的航空市場實現可持續增長和燃油效率的提升。
        作為世界第一、第二航空大國,美國與俄羅斯等國正聯合反對歐盟在航空減排問題上的單方面行動。新成立的技術中心表明,在競爭激烈的航空業內通力合作,在任何一方無法單獨應對重大挑戰方面,完全可以通過合作取得進展,從而使客戶、乘客和全球環境受益。
        據介紹,這一航空節能減排技術中心將設在中國商飛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內。雙方將與大陸高校和研究院所展開合作,拓展技術知識,具體包括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航空通訊基礎設施和其他領域。
        波音中國總裁馬愛侖說,波音與大陸民用航空業、航空公司、政府機構、供應商及研究機構結成夥伴關係長達40年,波音和中國商飛簽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節能減排合作協定,有望通過創新減排技術推動大陸和世界航空業發展。
        中國大陸是全球發展最快的航空市場。據大陸民用航空局預測,今年客運量將超過3億人,在2030年將達到15億人。波音預測,截至2030年,中國大陸的航空公司將需要購買5000架新飛機以滿足這一巨大需求。中國大陸航空工業與波音公司在全球市場競爭中,也面臨開發航空節能減排上的共同挑戰。(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7期】造飛機,造飛機,黃土地造大飛機 (三)

創新,托起夢想的翅膀──中國商飛「大飛機」研製啟示錄
  
錢春弦

國產大客機C919外型樣機 (網路圖片)

         
         2011年10月,中國人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全球民用飛機製造領域的激烈競爭:10月15日,大陸航空公司運營的首架A380飛機,從法國圖盧茲抵達北京國際機場;26日,波音787夢想飛機在日中航線投入商業運營。

         就在空中「巨無霸」與「夢想飛機」在中國市場展開「對決」之時,全球增長最迅速的中國大陸民用飛機市場,正期待著自行製造的「大飛機」。

「中國夢」: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

         2011年12月,經過評審專家委員會評審,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蘇波宣佈:C919大型客機專案初步設計階段研製工作完整、有效,飛機總體技術方案合理可行,可以進入詳細設計階段。 中國商飛公司總經理金壯龍說,評審結果意味著飛機總體技術方案不但市場是認可的,在技術上也是可行的。

         在航空工業發展史上,沒有預見性,就會落後。在全球性節能減排壓力下,A380、B787都強調其環保性能。C919大型客機的設計目標是每座每公里燃油消耗較目前運營中的同級別飛機降低12%至15%,每座空重較目前運營的同級別飛機低2%,污染排放物減少50%。

         提高飛機巡航速度和減小飛行阻力,是提高飛機氣動效率的主要途徑,而超臨界機翼和吊掛/發動機短艙安裝一體化氣動設計,成為C919總體氣動設計的難關。 C919採用研製中的LEAP-X1C發動機,比同級發動機短艙尺寸增大11%以上,干擾阻力明顯增加,嚴重影響機翼氣動特性,給機翼、吊掛/發動機短艙安裝一體化氣動設計提出雙重挑戰,成為影響C919成敗關鍵因素之一。

         科學有險阻,創新能過關。《高巡航氣動效率超臨界機翼氣動設計》專案,成功解決這一難題。專案形成約20份技術報告,還培養了青年技術骨幹。

科技創新:歸根結底靠人

         在特定階段,一個國家的實力總是有限的,但人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大飛機製造靠國家實力,靠科技的綜合能力,但歸根結底要靠人,靠設計師。大型飛機研製是提高大陸自主創新能力和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重要標誌。而創新型人才隊伍,是「標誌的標誌」。

         中國商飛公司積極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員工數量從組建時的3800多人增加到7100多人,引進海外人才669名,有13人入選「千人計畫」,副主任設計師以上技術人才超過百人,形成了支撐型號研製和公司發展建設的技術人才隊伍。

         中國商飛公司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主要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烏克蘭等地,這些地方有世界著名航空製造企業和主要供應商,如波音、空巴、安東諾夫、霍尼韋爾、羅克韋爾柯林斯等。

         李東升,「千人計畫」的入選者,是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航空系博士、博士後,主要從事複合材料結構與強度方面的研究,原任世界主要航空製造企業損傷容限技術總負責人、跨國團隊帶頭人,現任公司型號總設計師助理。

聚全國之智:發揮制度創新優勢

         中國商飛2012年的工作日曆排得滿檔。C919大型客機專案進入工程發展階段後設計工作面臨更加繁重的任務,還有60多項關鍵技術需要攻克。

         這不只是中國商飛的任務,大飛機專案,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組織管理和創新方面正發揮重要作用。大陸大型客機論證,以創新組織模式為開端。舉全國之力,聚全國之智,中國商飛組織了以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為核心的聯合工程隊,得到大陸13個省市,包括航空、航太、電子、冶金材料等行業和部門以及高等院校等47家單位的積極回應和支援,先後有468位專家集中在上海聯合辦公。

         從項目論證到關鍵技術攻關,有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南大學等高等院校參與;有西飛、成飛、沈飛、南飛、哈飛、寶鋼、中鋁等機體和材料供應商的作用;有國航、東航、南航等用戶單位的付出。

         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力量相結合的重大管理創新,它既加強了攻關力量,有力地帶動了大陸相關學科專業的發展,同時這一知識、技術、資源高度集中的平臺,將來是利益共用的平臺。在大型客機項目帶動下,大陸共有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22所高校參與研製,中國大陸民機產業鏈因而初步形成。(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7期】造飛機,造飛機,黃土地造大飛機 (二)

C919──讓中國大飛機之夢早日化為現實

 賈遠琨

技術人員在C919大型客機機頭工程樣機內調試設備。(網路圖片)

        
          2007年起步的承載著中國人「飛天」夢想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專案,歷經幾年的攻堅克難,在設計製造、市場開拓以及帶動民機產業全面發展等方面,將夢想一步一步堅實地推向現實。

核心技術的攻克與掌握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大陸對民用飛機建造進行過有益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經歷了一段十分坎坷和曲折的發展歷程。歷史經驗表明,局部的製造能力並不代表整體的創造能力。核心技術市場換不來,花錢也買不來,唯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核心技術的攻克是國產大型客機項目的關鍵。在總體設計和初步設計中,C919大型客機研製已先後攻克了40項關鍵技術,解決了100多項技術難題。

         在C919大型客機總體設計和初步設計中,為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大型客機研製的技術瓶頸,中國商飛公司確定了超臨界機翼設計、機頭與駕駛艙設計、艙門設計、電傳操縱與主動控制技術應用研究、類比座艙及操作程式開發驗證、噴丸成型及自動鑽鉚和構型管理技術等百餘項關鍵技術攻關專案,集中資源和力量開展攻關,確保滿足專案需求。

前無「範本」的商轉模式

         國產大型客機項目啟動於新的歷史時期,民機產業的體系和佈局均沒有前人的「範本」可以效仿,中國商飛公司以「主製造商—供應商」模式為基礎,產學研相結合,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民用飛機產業發展體系、發展模式和發展格局。

         創新發展模式,不僅全面提升了設計研發、總裝製造、市場行銷、適航取證等核心能力,也全面帶動了大陸相關產業、科技發展。中國商飛公司選定了大陸國內9家機體供應商、17家國際系統供應商和141家材料/標準件供應商。一個以中國商飛為龍頭,以中航工業集團為依託,帶動全大陸、輻射全球的產業鏈條初步形成。

         為保障項目發展,中國商飛在上海和北京規劃開展了設計研發中心、總裝製造中心、客戶服務中心、北京民用飛機技術研究中心新區建設。伴隨著C919大型客機項目全面進入詳細設計和工程發展階段,這些新區相繼建成投入使用。從今年起,大陸9家機體供應企業、22家材料和48家標準件供應企業將陸續全力投入C919大型客機的工程製造工作。這對於快速提高大陸的民用飛機製造能力、先進新材料開發水準和先進工藝製造水準等將發揮顯著的作用。

         目前,C919大型客機啟動用戶已達到10家,總訂單量達215架,這表明市場對C919大型客機總體技術方案初步認可。

乘著夢想向未來進發

         中國商飛公司總經理賀東風說,在世界航空大家庭裡,中國商飛是一個新成員,我們願意與國際著名航空公司、航空設備供應商開展戰略合作,攜手共進,共用市場繁榮。

         2012年,C919大型客機項目仍將快速推進,將完成三級數位樣機設計,發放全部生產用資料;完成共計70項風洞試驗、結構強度研發試驗、零部件符合性驗證試驗,飛控、液壓、起落架、航電等主要系統綜合試驗開展安裝調試;完成16項關鍵技術攻關,開展18項關鍵技術攻關。

         讓中國的大飛機早日翱翔藍天,C919乘著夢想向未來進發。(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7期】造飛機,造飛機,黃土地造大飛機 (一)

中國大陸自行設計大型客機── 2014年首飛

 查文曄、顧瑞珍

LEAPX1C發動機。(網路圖片)

        中國大陸C919大型客機研製正按照預定計劃穩步進行,有望今年底完成詳細設計,開始進行零元件裝配,2014年實現首飛。

        大型客機項目總設計師吳光輝表示,中國商飛於去年完成了大飛機的初步設計工作,並通過了國家級評審,今年將進入詳細設計階段。按照計畫,今年要完成設計工作,年底開始進行零元件裝配。去年12月,大飛機首個裝機零件在成都開工製造,今年將全面進入詳細設計、製造、實驗階段。

        關於大飛機使用的發動機,吳光輝表示,第一階段還是會選用當前國際最先進的LEAP-X1C發動機,它也是波音、空中巴士等採用的主流發動機。該型號發動機將降低巡航燃油消耗率13%到15%,減少污染排放50%,改善噪音情況,直接使用成本較現役同類客機降低10%。該發動機將由GE公司和法國賽峰集團聯合研製。

        事實上,中國大陸針對C919大型客機專門設計的國產發動機正在上海進行認證,型號為「長江1000」。未來大陸大飛機會有兩款發動機供選擇。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大陸正在自主研製的新型150座級單通道窄體客機。截至2011年底,這一項目完成了立項論證、可行性論證和預發展三個階段工作,並於2011年12月9日通過國家級初步設計評審,全面進入工程發展階段。

        目前,國產大飛機已獲235架次訂單。除了大部分是大陸內部需求外,國外需求客戶更包括美國及東南亞國家。吳光輝透露,今年C919大型客機專案仍將快速推進,將完成三級數位樣機設計,發放全部生產用資料;完成共計70項風洞試驗、結構強度研發試驗、零部件符合性驗證試驗,飛控、液壓、起落架、航電等主要系統綜合試驗開展安裝調試;完成16項關鍵技術攻關,開展18項關鍵技術攻關。(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6期】人民當家(四)

溫家寶:堅定不移地做好村民自治和村委會村民直選
               (網路圖片)

        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4日在廣州與基層幹部群眾座談時說,我們一定要保障農民的選舉權利,堅定不移地做好村民自治和村委會村民直選。


       今年131日,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第六次全體會議,決定將《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發往各地各部門徵求意見。
         23日至4日,溫家寶到廣東省走訪企業、村莊,考察人才市場和海關物流園區,召開座談會,聽取基層幹部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24日上午,溫家寶來到位於廣州市城鄉結合部的白雲區江高鎮水瀝村。這個村現有3,960畝耕地,人均近1畝。全村以種植紅蔥、韭菜為主,去年經濟總收入達到8,000多萬元。村子裡人們正忙著分揀、捆紮準備上市的蔥和韭菜。溫家寶與村民交流,詳細察看村莊建設、耕地保護和農業生産情況,並與四鄰八村的農民座談。
        江高鎮大田村謝永科在座談時反映,有的地方村委會換屆選舉中,一些比較大的家族,還有「拳頭比較硬」的人對村民選舉有影響,不能把真正優秀的村民選進班子。
        溫家寶說,村民自治是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的,是農民行使民主權利的重要形式,也是農村管理的重要形式。我們一定要保障農民的選舉權利,堅定不移地做好村民自治和村委會村民直選。這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務。做好村委會直選,最基本的是要有嚴格的法律法規和健全的制度,同時要有公開、公正和透明的程式。因為沒有程序的民主,就沒有實質的民主。應該看到,絕大多數群眾是有眼光、有識別能力的。群眾不僅會聽你怎麼說,而且會看你怎麼做。我們反對利用賄選、家族勢力操縱等不正當手段破壞和干擾選舉,對這種行為應該依法依紀處理。 
        在討論到村裡要開展的一些建設時,溫家寶說,村裡的事務要堅持由村民作主,一切相信農民,一切依靠農民,依靠村民自治搞好農村社會管理,這是唯一正確的道路。現在的問題是,一些地方農民做主流於形式。對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有的鄉村幹部一開始說老百姓都是同意的,但後來鬧起事來發現老百姓並沒有同意。因此,農村辦事要廣泛聽取農民意見,要由農民作主。這是大道理,要管一切小道理。(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6期】人民當家(三)

停不下來的「溫嶺腳步」
中國大陸「給力」民主化進程實踐
                             (網路圖片)

      「就是這3棟樓,明年就能用了。」看著眼前正在建設的大樓,高雲斌揮動著粗糙的大手,提高了嗓門。在他看來,通過民主懇談的方式,在2010年的鎮財政預算中爭取到一千多萬,為「溫嶠鎮第二小學」建這幾棟教學樓,是非常值得一說的事情。 

        43歲的高雲斌是溫嶺市溫嶠鎮的人大代表,也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在溫嶠鎮2010年政府財政預算聽證會上,高雲斌和其他多位普通選民一起,動用自己參與財政預算修改的權利,成功說服鎮裡壓縮公路建設費用,加大對鎮小學教學樓建設、社會治安治理和當地垃圾處理的投入。
        8600多萬財政預算,以前只知道大數,但不清楚具體用哪了,這次一公開就都明白了。」高雲斌說。事實上,在溫嶺這個常住人口116萬的中國東部小城,類似的政府預算聽證會遍及各鄉鎮。普通選民不僅有權問政府:你是怎麼花我的錢的?這些錢都是為我花的嗎?還可對政府的預算開支進行修改。多年來,當地政府一直堅持著這樣的民主實踐:引入民主懇談方式,讓普通百姓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參與政府年度財政預算的討論、修改和監督,實行工資協商。
        走進溫嶺市新河鎮羊毛衫行業工會主席陳福清的辦公室,迎面就看到一張新河鎮羊毛衫行業工價表,上面寫著6大工種70個工序的年度計件工資。「這些數位每年都會變化,都是工人與老闆協商後的結果。」陳福清說,工價協商的結果,直接關係鎮裡萬餘名工人的切身利益。
        2003年,新河鎮為平息羊毛衫企業勞資糾紛,由陳福清掛帥成立羊毛衫行業工會,進行工資集體協商。此後7年時間裡,陳福清帶領行業的1.2萬名職工與企業老闆堅持不懈地進行工資談判,結果是每年職工工資都有約10%的增長。
        「最初,大家也不懂這有啥好處,結果幾輪(談判)下來發現,自己的工資就在這過程中漲上來了」,親歷了工資談判的普通職工蔣滿雲說,「像我們電腦車間,去年織一片兩色的毛衣是46分錢,今年經過協商,達到64分錢。」
        2007年開始,中國大陸一些省市開始嘗試學習溫嶺的做法。2010年,中華全國總工會發出通知,要求各級工會全力推動在非公有制企業組建工會,尤其要突出推行工資集體協商。「黨委、政府的推動很重要,給工人們撐腰,工人們說話的分量也就重了。」陳福清說,目前單個企業只是工資集體協商的第一步,要真正解決勞資問題,還要大力培養行業工會等第三方力量,形成工會與協會、員工和老闆的平等對話。
        在溫嶺市大溪鎮河頭村,有兩件事被村民們津津樂道:村道硬化工程進行時,在村幹部、村監會、村民代表組成的「監理隊」的監督下,承包商拿出了最好的材料和最實在的服務;「監理隊」採購的村標不僅讓全村人滿意,而且比預算節約了2萬元。 
        如今在溫嶺各村村務的執行過程中,不僅有三方代表共同參與,還可以邀請精通某些業務的村民參加。從村級採購到工程監管、財務審報公開,大小的事務全不例外。自20113月份以來,溫嶺各地共審核糾正不規範票據1,892張,拒付不合理開支268.48萬元,化解村級集體矛盾糾紛269起。
        「人民的錢用的是否科學合理,讓人民評判,這是歷史潮流。」世界與中國研究所所長李凡指出,這種生長於基層的「草根」民主顯示出其持久不衰的旺盛生命力。其中,政府是最有力的推手。
        資料顯示,近年來,中國各地已進行了民主的積極探索,讓盡可能多的普通人參與到集體事務管理中。尤其在農村,越來越多農民開始參與「議事」,並對當選村幹部進行有效監督。例如,重慶市農村實行村莊大事經黨支部提議、村支「兩委」商議、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決議的「三議」民主模式;河南部分鄉村把村務公開欄搬上互聯網等。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邴正教授指出,各地在發展農村基層民主方面的實踐,不僅為中國農村治理注入前所未有的現代化民主因素,維護了農村穩定,同時也促進了農民自身的發展。
        「現在如果不搞民主懇談,村民們肯定不答應,我也不答應」,高雲斌說,「除非我這個鎮人大代表下屆不幹了。」(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6期】人民當家(二)

基層刮起民主風─大陸探尋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新途徑
                               (網路圖片)

        「什麼官,九品下;小如芝麻,大過爹媽?」在大陸農村的一些地方流傳著這樣一個謎語。它的謎底是——村委會主任。


最小的自治單位

        別看這小小的「芝麻官」,凡舉上繳提留款、下達計劃生育指標、發放救濟糧、批准房屋基地……都歸村委會管理,執掌著攸關村民生計的「錢糧命、房田林」。在上世紀80年代,圍繞著這個最基層的小小職位,一幅充滿蓬勃活力、創新精神的基層民主政治畫卷徐徐展開。
        在農村,到2008年底,中國大陸六十多萬個建制村中,絕大多數進行了7次以上的村委會換屆選舉,98%以上的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廣泛開展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自治活動;在城市,自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施行後,中國大陸大部分地方都陸續規範性地開展了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
民主風從哪裡吹
        在吉林省梨樹縣梨樹鎮北老壕村,62歲的村民孫國清回憶起25年前的一次村幹部會議。
        1986年,身為大隊會計的孫國清跟許多村幹部一樣進行述職。在會上,村裡幾位老黨員提出,能否讓村民自己選村委會幹部,改變以前上級選定、村民舉手的情況。「沒想到縣裡同意了這個提議!」孫國清說,「這為後來在全國推行的村委會換屆『海選』的方式打下了基礎。」
        孫國清記得,村裡每十戶選一名村民代表,全村選出46個代表,上級組織不定調子、不劃框子、不提名候選人,在全村滿18足歲以上的村民裡直接選出候選人。村民們把候選人選上來後,按照得票多少,公開唱票排名,選出前幾名為村委會組成人員。就在第一屆村委會選舉中,孫國清當選村委會副主任。
        在中國南方廣西三縣交界的合寨村,同樣在上世紀80年代初出現了由農民自己選舉産生的村委會組織。
基層民主大勢所趨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副院長唐鳴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在全大陸推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統一經營體制逐步瓦解。「土地承包下去了,新的課題出來了。修路、水利、辦學等公益性的事情誰來辦?」唐鳴說,「而用新的民主途徑選舉出來的村委會的出現,無疑是實行聯産承包責任制後基層群眾的又一創造。」
        「用煤爐取暖的屋子裡,秘密填好的選票被投進紅色紙箱;臉膛黝黑的工作人員大聲唱票、認真計票;好多村民熬到深夜,就為親眼看看選舉結果;每到選舉揭曉時總是歡聲雷動,小山村熱鬧得像過大年似的。」時任梨樹縣民政局局長的徐謙說,「只要看看這一切,就知道我們的基層民主路沒有走歪,它符合國情,是大勢所趨!」
        換屆選舉只是村級基層民主的一部分,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在全大陸6萬多個村委會中也同樣形成燎原之勢。
村裡出了一部「小憲法」
        在吉林省許多農村,村民都有本被稱作「小憲法」的村民自治章程,這本由當地印製的上符國家法律、下合社情民意的小冊子在農村知名度很高,有的內容還被掛在村委會裡。「村民對『小憲法』比對國家大法更加心中有數,不少人能背出其中的條款。」孫國清說,「為了不讓章程流於形式,一些地方不斷對它進行修改。時代在變,國家還要修憲,村裡『小憲法』哪能一成不變呢!比如過去有的村規定村財務每季度公開一次,後來『修訂』的章程規定,只要村民有需求,隨時可以公佈。」
        「其實我的權力是很小的,如果有哪一筆錢花得不清楚、不規範,『清帳』時被查出來的話,要自己掏腰包的。」浙江省淳安縣棠高村黨支部書記歐陽順說。有一年,由於工作的失誤,歐陽順自己的工資被扣掉三分之一。
        除了實行村民自治外,19891226日,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這部法律於199011日起施行。 
(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36期】人民當家(一)

見證烏坎選舉─大陸鄉村在「細節」中熟悉「程序民主」
烏坎村選舉景象(新華社 攝)

        2012211日下午,當選舉主持人宣佈投票截止的一刻,47歲的村民鄒俊強正在將手中的第四張、也是最後一張選票塞進齊肩高的投票箱裡,這張「壓哨票」到底算不算是有效票?

        經過短暫而激烈的爭論後,三位監票員同意他繼續投票,而兩位則認為這張票不算數。32,已經被揉皺了的選票最終還是投進了票箱。

        因為跑著來投票而氣喘吁吁的鄒俊強感到滿意。他說,遲到就是遲到,即使監票員不准許自己投票,也沒有什麼理由抱怨。
投票率超過80%
        鄒俊強是廣東省陸豐市東海鎮烏坎村的一位村民。211日當天,他和六千多位鄉親一起投票,選出該村的109位村民代表和7位村小組組長。這是在21日選出村民選舉委員會後所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選舉。
        當天下午,全村7,923位選民中有超過80%的人到現場投票,烏坎村選舉委員會主任楊色茂宣佈,選舉有效。當選的村民代表隨後將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審議烏坎村委會重新選舉工作實施方案,決定烏坎村委會選舉日、選舉方式、投票方式等事項。
        烏坎村曾於去年連續數月爆發大規模群體上訪事件,引發了全球媒體的關注。烏坎村民不滿的主要問題之一是20112月的村委會換屆選舉,該場選舉在去年年底被認定為整體無效之後,今年21日,烏坎村重新推選了村民選舉委員會來主持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家媒體,全程見證了最近兩次選舉的過程,而村民在投票後可以隨意接受採訪。
每個環節都要作好
        楊色茂說,在吸取第一次選舉經驗的基礎上,11日的選舉在選票發放、統計和現場秩序維護的很多環節做出改進,許多村民認為這次選舉比上次選舉「更好,更公正和更透明」。他說:「我們都喜歡民主。但民主是需要耗費精力和付出成本的,我們需要儘量在每個方面都做到最好,儘量讓每個細節都能得到充分的關注、討論和落實。」
        記者注意到,此次選舉在選票發放、填寫和現場秩序維護等方面的工作更加細緻、完善,如村民可在秘密寫票箱填寫選票,不識字的村民可自由選擇公共代寫人根據自己意願代寫選票,不同小組的村民手中選票的顏色有明顯的區別。大會還公佈了投票流程圖,安排車輛接送行動不便的選民,設立了為群眾現場解答相關問題的法律諮詢站。選舉監督組全程監督發票、寫票、投票和計票等選舉環節。
透明公正的選舉環境
        選舉委員會主任楊色茂表示,這些細節和舉措都是為了確保村民享有更加透明、公正的選舉環境,區分選票顏色是為了避免村民跨村投票,有助於杜絕關係拉票和姓氏拉票等行為。楊色茂還介紹,村民代表和村小組組長競選人的產生採用「自薦與他薦相結合」的方式,競選村民代表須所在村民小組50個以上村民聯名推薦,以確保自願競選的村民有一定的群眾基礎。
        烏坎村黨總支書記林祖戀說,烏坎村推選村民代表和選舉村民小組長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廣東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等法令規章的相關規定進行的,「烏坎村民參選積極性高,絕大多數村民都自覺遵守選舉規程,現場秩序平穩順利」。
        許多烏坎村民用「公平」、「透明」、「公正」等辭彙來形容參與此次選舉活動的感受。今年50多歲的村民黃德平表示,希望最後能選出忠直、能幹的村民代表和村小組組長。
(新華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