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托起夢想的翅膀──中國商飛「大飛機」研製啟示錄
■ 錢春弦
國產大客機C919外型樣機 (網路圖片) |
2011年10月,中國人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全球民用飛機製造領域的激烈競爭:10月15日,大陸航空公司運營的首架A380飛機,從法國圖盧茲抵達北京國際機場;26日,波音787夢想飛機在日中航線投入商業運營。
就在空中「巨無霸」與「夢想飛機」在中國市場展開「對決」之時,全球增長最迅速的中國大陸民用飛機市場,正期待著自行製造的「大飛機」。
「中國夢」: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
2011年12月,經過評審專家委員會評審,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蘇波宣佈:C919大型客機專案初步設計階段研製工作完整、有效,飛機總體技術方案合理可行,可以進入詳細設計階段。 中國商飛公司總經理金壯龍說,評審結果意味著飛機總體技術方案不但市場是認可的,在技術上也是可行的。
在航空工業發展史上,沒有預見性,就會落後。在全球性節能減排壓力下,A380、B787都強調其環保性能。C919大型客機的設計目標是每座每公里燃油消耗較目前運營中的同級別飛機降低12%至15%,每座空重較目前運營的同級別飛機低2%,污染排放物減少50%。
提高飛機巡航速度和減小飛行阻力,是提高飛機氣動效率的主要途徑,而超臨界機翼和吊掛/發動機短艙安裝一體化氣動設計,成為C919總體氣動設計的難關。 C919採用研製中的LEAP-X1C發動機,比同級發動機短艙尺寸增大11%以上,干擾阻力明顯增加,嚴重影響機翼氣動特性,給機翼、吊掛/發動機短艙安裝一體化氣動設計提出雙重挑戰,成為影響C919成敗關鍵因素之一。
科學有險阻,創新能過關。《高巡航氣動效率超臨界機翼氣動設計》專案,成功解決這一難題。專案形成約20份技術報告,還培養了青年技術骨幹。
科技創新:歸根結底靠人
在特定階段,一個國家的實力總是有限的,但人的創造力是無限的。大飛機製造靠國家實力,靠科技的綜合能力,但歸根結底要靠人,靠設計師。大型飛機研製是提高大陸自主創新能力和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大戰略舉措,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重要標誌。而創新型人才隊伍,是「標誌的標誌」。
中國商飛公司積極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員工數量從組建時的3800多人增加到7100多人,引進海外人才669名,有13人入選「千人計畫」,副主任設計師以上技術人才超過百人,形成了支撐型號研製和公司發展建設的技術人才隊伍。
中國商飛公司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主要來自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烏克蘭等地,這些地方有世界著名航空製造企業和主要供應商,如波音、空巴、安東諾夫、霍尼韋爾、羅克韋爾柯林斯等。
李東升,「千人計畫」的入選者,是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航空系博士、博士後,主要從事複合材料結構與強度方面的研究,原任世界主要航空製造企業損傷容限技術總負責人、跨國團隊帶頭人,現任公司型號總設計師助理。
聚全國之智:發揮制度創新優勢
中國商飛2012年的工作日曆排得滿檔。C919大型客機專案進入工程發展階段後設計工作面臨更加繁重的任務,還有60多項關鍵技術需要攻克。
這不只是中國商飛的任務,大飛機專案,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組織管理和創新方面正發揮重要作用。大陸大型客機論證,以創新組織模式為開端。舉全國之力,聚全國之智,中國商飛組織了以上海飛機設計研究所為核心的聯合工程隊,得到大陸13個省市,包括航空、航太、電子、冶金材料等行業和部門以及高等院校等47家單位的積極回應和支援,先後有468位專家集中在上海聯合辦公。
從項目論證到關鍵技術攻關,有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南大學等高等院校參與;有西飛、成飛、沈飛、南飛、哈飛、寶鋼、中鋁等機體和材料供應商的作用;有國航、東航、南航等用戶單位的付出。
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力量相結合的重大管理創新,它既加強了攻關力量,有力地帶動了大陸相關學科專業的發展,同時這一知識、技術、資源高度集中的平臺,將來是利益共用的平臺。在大型客機項目帶動下,大陸共有22個省市200多家企業22所高校參與研製,中國大陸民機產業鏈因而初步形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