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期】福建自貿區對台灣人開啟「準國民待遇模式」

福建自貿區還率先採信台灣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認證結果,是目前最便利的台灣產品通關模式。(新滑往圖片)

福建自貿區還率先採信台灣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認證結果,是目前最便利的台灣產品通關模式。(新滑往圖片)

文編/魏三多

福建與台灣雖海峽相隔卻又一衣帶水,福建從語言、飲食習慣、鄉俗文化等層面與台灣相近,由於地緣交通的緣故更是台商西向投資的敲門磚。因此,福建自貿試驗區的設立,不但能深化兩岸經濟合作,透過不斷創新兩岸合作機制,在推動兩岸貨物、服務、資金、人員等各類要素自由流動方面的先行先試,更為台資企業的西進帶來投資紅利。  Continue reading

【第142期】重慶「抗建堂」:台灣人的抗戰歲月

 

被譽為「中國話劇的聖殿」的抗建堂。(網路圖片)

被譽為「中國話劇的聖殿」的抗建堂。(網路圖片)

採訪/陳舒、趙宇飛

重慶市渝中區觀音岩上純陽洞街13號,一座古樸的灰銅色建築在高樓林立的街道上顯得十分特別。一抬頭,「抗建堂」三個大字被近日迷蒙細雨洗刷得分外清晰,這已是其矗立在此的第77個年頭。

1940年底建成的「抗建堂」,是當時專供演映抗戰戲劇電影的劇場。時光荏苒,如今或已少為人知,這裡記錄了台灣人在大陸參與全民族抗戰的光輝歲月。

「抗戰期間,有至少5萬台灣人散居在大陸各地,其中在重慶的就有幾百名。」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褚靜濤說,當時在重慶的台灣人組織抗戰團體、創辦報刊、創作文藝作品,積極宣傳抗日,充分證明了台灣人為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偉大戰爭最終取得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Continue reading

【第142期】30億人次的「春運」長怎樣?

 

春運期間,旅客在銀川發往杭州的列車上用餐。(新華社 彭昭之 攝)

春運期間,旅客在銀川發往杭州的列車上用餐。(新華社 彭昭之 攝)

文編/吳松山

2017年大陸春運期間,預計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9.78億人次,比上年增長2.2%。

其中,道路運輸25.2億人次,增長1%;鐵路運輸3.56億人次,增長9.7%;民航5830萬人次,增長10%;水運4350萬人次,增長2%。

Continue reading

【第142期】春運新變化:中國人的返鄉腳步更加從容

大陸鐵路文工團的演員在北京西站為春運返鄉的乘客表演。(新華社 李文 攝)

大陸鐵路文工團的演員在北京西站為春運返鄉的乘客表演。(新華社 李文 攝)

文編/林素卿

被稱為世界規模最大的人口大遷徙,一年一度的大陸春運正式拉開帷幕。隨著中國大陸社會經濟不斷進步,春運的面貌正發生著新變化,中國人的春節返鄉腳步正變得更加從容。 Continue reading

【第142期】「兩張網」改變數億中國人春節回家路

春運期間,外來務工人員專列內,小乘客在玩遊戲。(新華社 姜克紅 攝)

春運期間,外來務工人員專列內,小乘客在玩遊戲。(新華社 姜克紅 攝)

文編/林素卿

2017年大陸春運第一天似乎來得有些「靜悄悄」:鐵路杭州站的人工售票廳幾個售票窗口前排著不長的隊伍,結伴回家的老鄉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談笑。

52歲的楊國權來到一字排開的網路訂票自動取票機前,拿出身份證,點擊螢幕,不出半分鐘,回老家貴州桐梓縣的K1245次列車車票已經握在他手中。「要是在以前,這可想都不敢想哦!」他感慨道。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