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期】大陸共享單車迎來「洗牌期」?

上海有4000輛共用單車「被扣」。(新華社 丁汀 攝)

上海有4000輛共用單車「被扣」。(新華社 丁汀 攝)

文編/吳松山

6月,運營不足半年的大陸兩家共享企業——悟空單車和3Vbike相繼宣佈退出市場。與此同時,公眾對於共享單車的良好體驗開始出現明顯反轉:押金風險、亂停佔道、街頭廢鋼、騎行安全等問題頻頻被曝光。 Continue reading

【第155期】大陸共享單車出海,中國模式會被接受嗎?—新華社專訪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煒煒

近日,紐西蘭惠靈頓幾名華人青年創立的公司啟動了名為「Mtshare」的共用單車專案。圖為惠靈頓街頭,一個孩子觀察共用單車。(新華社 宿亮 攝)

近日,紐西蘭惠靈頓幾名華人青年創立的公司啟動了名為「Mtshare」的共用單車專案。圖為惠靈頓街頭,一個孩子觀察共用單車。(新華社 宿亮 攝)

文編/吳松山

從《華爾街日報》到矽谷知名分析師,近來都將目光投向了中國大陸無樁共享單車模式,認為它正成為席捲全球的一股潮流。

從新加坡到矽谷,大陸共享單車正在成為「中國智造」新代言人,全球化腳步咚咚作響,節奏加快。

那麼,大陸共享單車出海,世界會接受嗎?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煒煒接受了大陸媒體新華社專訪,並給出了她的答案。  Continue reading

【第155期】〔方遠觀點〕消失在渭水之丘的蔣渭水

鑲刻在渭水之丘的〈臨床講義〉(張方遠攝)。

鑲刻在渭水之丘的〈臨床講義〉(張方遠攝)。

文/張方遠

雪山隧道開通之後,宜蘭成為熱門的旅遊勝地。近來蔚為時尚的宜蘭玩法,是到當地品嘗一碗限量的日式拉麵,驅車前往礁溪「櫻花陵園」的「渭水之丘」,坐在高處平台尖端上,拍攝一張雙腳懸空照。至於為何在宜蘭流行起「日式」拉麵,「渭水之丘」的「渭水」所指為何,並不在遊客關心的範圍之內。 Continue reading

【第155期】荔波: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

黃果樹大瀑布

黃果樹大瀑布

文/文彬

翻開世界地圖,沿北緯25度環視,你會發現,除了海洋、城市和沙漠外,在中國大陸貴州南部有一處茂密的原始森林。這裡是世界同緯度上最後一塊綠寶石。這塊「綠寶石」就是地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荔波。荔波境內有被納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的國家級茂蘭自然保護區,有錐狀喀斯特代表性地貌形態和自然地理特徵。現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Continue reading

【第155期】「塞外江南」夢天水:伏羲女媧不是傳說

 

天水伏羲廟

天水伏羲廟

文/文彬

絲綢之路西入甘肅,第一個重鎮就是著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水。神話傳說時代的「三皇」、「五帝」中伏羲、女媧、黃帝的故鄉就是天水。

天水堪稱「塞外江南」,得名於「天河注水」的傳說。天水是中國古代文化發祥地,新石器時代的大地灣氏族在此創造了中國最古老的新石器彩陶文明;秦人先祖非子因在此為周孝王牧馬有功,被賜姓為「贏」,封地為秦,成為秦國的開業基地,故又有「秦州」之稱,8000餘年的悠久歷史,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天水也因此成為華夏文明的搖籃和海內外「龍的傳人」尋根祭祖的聖地。 Continue reading

【第155期】第一次中日戰爭的回顧與展望:台灣乙未抗日戰爭的開端─甲午戰爭的爆發 (中篇)

文/張卓如

速戰速決的戰略

1894年5月,日本外相陸奧宗光接到中國出兵朝鮮訊息後,欣喜過望,因這是轉移正焦頭爛額的國內政治到天下人所關心朝鮮問題的絕佳時刻。他心裡盤算著在外交上採取被動的態度,在軍事上一定要制敵機先。所以,他在6月2日,於首相伊藤博文的官邸召開會議。在座有伊藤內閣總理大臣、陸軍大將參謀總長熾仁親王殿下和陸軍中將參謀本部次長川上操六,除了討論解散議會,但最重要的是出兵朝鮮。陸奧出示朝鮮代理公使給他的電報,並向與會者說︰「如果中國往朝鮮派遣軍隊,不論用什麼名義,我國也應往朝鮮派出相應之軍隊,以防不虞。這也是為了維持日、中兩國在朝鮮之權力均等」。於是,大家取得儘量不要破壞和平,保全國家名譽的共識。 Continue reading

【第155期】毒蘋果札記

文/施善繼

《中國百年新詩選》書影

《中國百年新詩選》書影

2017‧6‧29  《中國百年新詩選》

昆明周良沛先生,一人獨力編輯的《中國百年新詩選》,由長江出版傳媒/崇文書局出版發行,三卷六巨冊厚逾三千頁,已經於六月十六日在北京首發,先行印製的打印本50套其一,今日寄達,可喜可賀。 Continue reading

【活動託播】〔Women’ Power〕2017「慰安婦」國際人權影展

列印8 月14日是國際「慰安婦」紀念日,以紀念1991年8月14日第一位勇敢揭發二戰日軍性奴隸制度的韓國金學順女士,她的挺身而出開啟了全世界「慰安婦」倖存者的求償人權運動。「阿嬤家」今年特地以「記憶歷史,超越創傷,激發前行力量」為核心主軸,規劃此次國際「慰安婦」人權影展,不僅讓觀眾認識「慰安婦」議題的歷史脈絡,更讓大家看到倖存者在倡議運動及創傷療癒歷程中所展現的生命力量與勇氣。另外,我們也搭配兩部探討當代戰爭性暴力的影片,希望引導觀眾思考戰爭中的性暴力依然層出不窮的問題,究竟我們該如何行動才能避免戰時性暴力繼續重演。本次影展特別邀請到韓國「鬼鄉」來臺放映,並搭配與導演的近距離座談。邀請您支持【Women’ Power】2017「慰安婦」國際人權影展,一起傳承女性的勇氣與力量。

列印

【第154期】社評:解嚴30年,「白色恐怖」換個顏色依然恐怖

解嚴30年,兩岸和平發展的曙光似乎沒有照亮反共意識形態的晦暗。7月15日這一天,台灣的「民主政治」依舊在立法院的鬥毆中度過,昔日從軍事戒嚴體制的桎梏中解放的樂觀情緒,消蝕在藍綠惡鬥的共謀中而窘態畢露。30年說長不長,但說短也不短,足以耗掉一代人的青春以及追求正義和真理的願望,當年在街頭追求民主的青澀身影,換得今日在朝堂追殺政敵的老辣手段。7月15日這一天,立法院依舊打架,人民還在街頭;內戰尚未解除,兩岸還在對抗;政黨輪替了幾回,換了幾批人當官,執政者還是在內部區分敵我,尋找敵人。「不當黨產」、「轉型正義」、「保防法」、「政黨法」、「一中承諾書」、「15年禁足條款」、「退休人員出境報備」…「白色恐怖」換個顏色依然恐怖,解除了軍事戒嚴兩岸關係依然森嚴。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