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30年,兩岸和平發展的曙光似乎沒有照亮反共意識形態的晦暗。7月15日這一天,台灣的「民主政治」依舊在立法院的鬥毆中度過,昔日從軍事戒嚴體制的桎梏中解放的樂觀情緒,消蝕在藍綠惡鬥的共謀中而窘態畢露。30年說長不長,但說短也不短,足以耗掉一代人的青春以及追求正義和真理的願望,當年在街頭追求民主的青澀身影,換得今日在朝堂追殺政敵的老辣手段。7月15日這一天,立法院依舊打架,人民還在街頭;內戰尚未解除,兩岸還在對抗;政黨輪替了幾回,換了幾批人當官,執政者還是在內部區分敵我,尋找敵人。「不當黨產」、「轉型正義」、「保防法」、「政黨法」、「一中承諾書」、「15年禁足條款」、「退休人員出境報備」…「白色恐怖」換個顏色依然恐怖,解除了軍事戒嚴兩岸關係依然森嚴。
長達38年的軍事戒嚴體制,既肇始於國共內戰,也因為東西冷戰兩體制對立而得以延續。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兵分三路強渡長江攻佔南京,國民黨當局隔江而治的美夢至此幻滅。為了穩定政局,首先透過第一屆國民代表會強行制訂「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以建立軍事獨裁統治的法源依據。隨後於1949年5月先後實施全島人口普查,發佈軍事戒嚴令,加上國家總動員法、懲治叛亂條例、動員戡亂時期匪諜檢肅條例、台灣地區戒嚴時期出版物管制辦法、非常時期人民團體法等戰時法條的制訂和實施,逐漸打造出一個極其嚴密的軍事控制體系,深刻的影響了台灣民主化的進程。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第七艦隊開始協防台灣海峽。退守台灣的蔣介石政權在美國帝國主義的撐腰下成為西太平洋的反共前哨,並且在「麥卡錫主義」的助威下正式發動了一場殘酷血腥的肅清活動。根據民進黨籍前立法委員謝聰敏的統計,自1950年起迄1987年解除戒嚴為止,台灣共發生29,000餘件政治相關案件,牽涉人數達140,000人,其中約有3,000~4,000人遭到處決。整整一個世代的熱血青年就在這場肅清中,為了祖國的命運以及自己的理想獻出了寶貴的青春和生命。蔣介石軍事獨裁政權正是在這種外部從屬於美國反共霸權體系,在內部又缺乏強大挑戰的歷史條件下,建構出超越一切階級、階層、集團和黨派的一元化個人獨裁體系。
戰後做為世界經濟與軍事唯一超強的美國帝國主義,為了防堵社會主義陣營的擴張,一方面金援西歐及日本的戰後重建計畫,協助其國民經濟的復甦;一方面透過資本輸出和國際融資,大搞「新國際分工」,在亞、非、拉新興民族國家中扶持親美的軍事獨裁政權,建立了以美國為梟首的「國家資本主義同盟」。在「國家資本主義同盟」的規定性下,各別國家或多或少都在從屬於美國的意志之下決定並執行其本國政策,一方面既要有利於跨國資本的利益;一方面又要促進民族資本的積累與發展。這種由國家出面主導的「跨國資本\國家資本」複合體的積累機制,只有在兩體制對立冷戰結構的歷史條件下才能獲得統一。
上個世紀八〇年代中期,亞洲環西太平洋沿岸的各個國家和地區不約而同的展開一場場波瀾壯闊的市民運動。戰後以來在美國的支持下盤據著東亞各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領域的軍事獨裁政權及其附庸,面對著一波波湧上街頭要求民主的人民群眾無不應聲而倒。導致東亞地緣政治進行如此翻天覆地變化的根源,就在於「美元/黃金匯兌制」的崩解,美國被迫調整東亞戰略朝向「聯中抗蘇、以台制華」轉移。這場市民社會運動的成功,不僅象徵著東亞各國威權主義國家體系的消亡,開啟了資產階級民主化的新頁,在世界範圍內,它也意味著戰後由美國所一手導演的「國家資本主義同盟」開始退出歷史舞台。因此,1987年的解除戒嚴,與其說是蔣經國政府對八〇年代風起雲湧的市民運動的主動回應,不如說是對後冷戰時期美國調整東亞分工佈局,將中國納入世界市場的被動因應。事實上,八〇年代這場以西方「新自由主義」貿易秩序粉墨登場做為背景的東亞民主化狂潮的客觀效應,是掃除了「民族國家」這個障礙,為九〇年代後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架構的新自由主義資本全球化鋪平道路。
在過去數十年來,民進黨之所以能在國民黨軍事戒嚴體制下迅速茁壯,進而取得政權。總的來說,有二個基本要素:一、是利用國民黨早期的省籍差別待遇,巧妙的將「台灣意識」異化為「台獨意識」,在意識形態戰場上取得了「本土化」的詮釋權;二、是利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作為口實,挑戰國民黨黨國體制,取得美國當局的支持和台灣資產階級的經濟挹助。平心而論,過去20年來台灣的經濟停滯,資本全球化下的自由貿易難辭其咎,民進黨就算不是始作俑者,也是積極的促進者和得利者。遺憾的是,隨著美國東亞戰略朝向「亞太再平衡」對中國圍堵政策的轉移,過去作為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客觀結果,如今卻成為民進黨政府反對「中國因素」轉移社會矛盾的手段。如此一來,民進黨僵硬的「中國論述」非但沒有調整的必要,蔡英文否定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推行「去中國化」的文化台獨政策,反倒成為與北京斡旋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對內進行政治清理的合理化藉口。
30年過去了,解除軍事戒嚴給資本流動帶來了自由,卻沒有給台灣人民帶來民主,更沒有為兩岸帶來和平。數十年來兩岸關係的曲曲折折,說明了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的反反復復,不解除兩岸政治敵對狀態,排除外部因素得以發生作用的內部矛盾,台灣的民主政治就無法真正落地扎根,蔚然成林,就只能在外部力量的強力栽植下長成枝幹扭曲的盆栽,用來裝點門面。只不過,以前是用拒馬把人民圍在外面,現在是把自己圍在裡面;過去是動員安分保守的軍警捍衛政權,現在是朝不保夕的退休公務人員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