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期】浪尖上的人:訪台灣第一屆陸生

文/王舒(北京大學研究生)

楊陽(化名)是我的高中學長,是我所認識的人中第一個選擇來台讀碩士的人。那時我們對他的決定都覺得既新奇又不解,新奇的是他這條幾乎沒有前人踏過的路會是怎樣的風景,不解的是本科就讀於大陸最優秀的法學專業的他,似乎完全可以有常人看來更穩妥的選擇。 Continue reading

【第95期】荷清苑書簡:關於大陸的社會政治體制

文/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籍教授)

我見過一些在大陸上工作過很多年的台商和念了多年書的台灣學生,讓我很驚訝的是他們雖然生活在大陸上多時了,但是對於大陸的社會結構的了解還非常有限。即便是經常跑兩岸新聞的記者對於大陸社會結構的了解,經常也很有限(或許說的有些絕對,但也不盡然)。這樣他們寫出來的關於大陸的報導,其深度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推演下去,在台灣島上的人們,透過這些記者的所寫,能較有深度地了解多少大陸,也就可想而知了。 Continue reading

【第95期】盛世危言:「一中」原則的「各表」有無限度?

文/石佳音(文化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柯文哲3月30日接受陸媒採訪,當被問及「如何看待『九二共識』」時,他表示:「當今世界上並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所以一個中國並不是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所謂一個中國,它的內容是什麼?這才是整個世界比較關心的」。柯還將他提出的「一五共識」改稱「一五新觀點」,表示: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精神,促進交流、增加善意,讓兩岸人民去追求更美好的共同未來。 Continue reading

【第95期】長春遊記(一)

圖、文/賀克

吉林省會百待興

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

偽滿洲國國務院舊址

我很同意遲子建那段話,她說「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喜歡這種慢條斯理的前行節奏,這樣我能夠更細緻地打量它的風貌」(遲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但初到長春的感受正相反,車站出來黑嚜嚜,到站人潮不停湧出,前方巨寬的路面在施工。不曉得哪兒過街,摸不清方位,只得隨人亂闖,硬搶車。好不容易攔上車,師傅卻打仗似的說「走咧!快上!停下要罰!」 Continue reading

【第95期】社評:維持現狀說,暴露了民進黨權力崇拜的本質

政治人物在失去舞台之後,少了群眾和媒體的簇擁,少了權力的催情作用,多數人會變得書空咄咄而無所措其手足。但也有少數人,在卸除了權位的慾念和羈絆之後,反倒能夠反觀內省、寂照清明,在關鍵的時刻宏開覺路道破歷史迷津。只不過這種人,生活在崇拜權力、喜歡以展現肌肉來決定價值的台灣,少了權勢在握,借箸代籌的結局往往只能是聽者藐藐,最終以「不合時宜」草草收場。近日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在接受大陸媒體的專訪中,語驚四座的提出:「台獨從來就不是民進黨建黨初衷」、「應該說,民進黨當時完全是不排斥統一的,沒有獨立的訴求」,其用意在於藉由歷史的澄清為日後的民共兩黨交流提供轉圜,卻意外的扯出昔日民進黨創黨主席的省籍之爭,引發黨內同志的一片撻伐,自討沒趣。 Continue reading

【第94期】江蘇昆山7家台資企業獲「産品碳足跡」認證

記者/劉巍巍

【新華社∕南京】近日,隨著台資企業鮮活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中瀛塗料有限公司負責人從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主任王克嬌手中接過「産品碳足跡」標簽認證證書,素有「小台北」之稱的江蘇省昆山市已有7家台企獲得「産品碳足跡」標簽認證,昆山台企綠色轉型再踏出一步。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