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石佳音(文化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柯文哲3月30日接受陸媒採訪,當被問及「如何看待『九二共識』」時,他表示:「當今世界上並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所以一個中國並不是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所謂一個中國,它的內容是什麼?這才是整個世界比較關心的」。柯還將他提出的「一五共識」改稱「一五新觀點」,表示: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精神,促進交流、增加善意,讓兩岸人民去追求更美好的共同未來。
對柯P講話,陸媒皆依其「一中不是問題」,判斷他已實質接受「九二共識」。據此理解,國台辦31日表示「讚賞」,上海市台辦亦願就續辦雙城論壇進行溝通。
但就在國台辦表示「讚賞」的同日,柯回應台媒詢問他對九二共識是否已退讓時,卻明言「這是斷章取義」。柯表示他的一貫想法就是:重點是內容,不是符號。台媒追問,那對他來說「一個中國」內容是什麼?柯回答「我不曉得啊,他(大陸)要講啊」。當媒體再度詢問他「是否間接接受九二共識」時,柯數度表示「這個問題蠻難的,我回去想想要怎麽回答」。
綠營立委李應元說:如果馬英九說了什麽而受到北京讚賞,他包被駡死。但對柯的「一中不是問題」和「既有的政治基礎」說法,民進黨新聞輿情部主任黃重諺卻表示:尊重柯的個人意見,沒有評論。顯然綠營知道如何解讀柯才非「斷章取義」,因此不認為柯背棄了其「墨綠」的政治立場。
4月3日,前台大教授張麟徵和名作家黃智賢便根據柯在陸媒專訪前後的一貫表現,投書媒體指出:柯文哲和蔡英文絕不承認九二共識,因爲這對台獨是根本而致命的一擊。被國台辦贊賞的「一中不是問題」,本來就是台獨的思想核心,因爲台獨追求的向來是一中一台。也許有人誤以為可以用柯離間綠營,那顯然太不瞭解綠營的本質與策略運用。當蔡英文利用柯文哲為她開大門:「不需要九二共識,只要我當選,中共就會爲我轉彎。」如果柯文哲可以,為什麼蔡英文不行?從此,台灣不會有人談九二共識,只剩下柯文哲路綫。
怪的是:綠營(包括柯P自己)無人反駁張黃文,大陸新華網卻在同一天發表了陳楊寫的〈「既有的政治基礎」難道不是「九二共識」嗎?〉,主動主張柯的「一中不是問題」就是「明確否定『兩個中國』」;他的「一中內容是什麽?」,也未否定一中原則,因爲九二共識達成時,兩岸對「一中」的政治涵義認知不同,同意擱置爭議,「這本身就體現了求同存異的精神」。此外,陳楊還斷定「既有的政治基礎」就是指「九二共識」。陳楊因此認定:柯接受了沒有「九二共識」幾個字的「九二共識」內容。
於是,兩岸之間出現了柯P版羅生門:柯先對陸媒念了一段字斟句酌(但是曖昧不清)的稿子,大陸表示讚賞,綠營不加批評;然後柯否認了大陸的讚賞,台灣統派解讀了柯的否認,大陸又否認統派的解讀。那麼,在柯P、綠營、大陸、台灣統派四者之間,究竟是誰跟誰有共識?共識的內容是什麼?或者說得明確一點,對於「一中」原則可容許的「各表」程度(包括「表」的方式及內容),究竟有沒有限度?
回顧歷史,2000年阿扁上台後,始終不願接受「兩岸同屬一中」,但他在該年6月表示願接受兩會九二年的共識,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時,當時的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立即更正:九二年共識應是「各自表述,一個中國」。蔡英文不接受「一中各表」,是因為此一提法有以「一中」為「各表」前提之意(因此「各表」有其限度);但蔡可接受「各表一中」,因為那意味著「各表」沒有前提(也就沒有限度)。所以,在蔡英文的思考中,只要不限定「一中」的內容,她是可以接受(並「表」出)「一個中國(不包含台灣)」的。
為了求同,就不能無限存異。如果大陸不想讓蔡總統利用柯市長的「各表」偷渡「一中一台」,那麼請先讓柯說清楚其所謂「不成問題」的「一中」究係何意,再決定要不要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