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期】「我的兩岸關鍵詞」徵文比賽作品

6月1日,由《兩岸犇報》與大陸《台聲》雜誌與台灣合作舉辦的第六屆「我的兩岸關鍵詞」徵文比賽結果出爐,由邱宇聖、許恆御、林承諠3人獲得本屆優選獎,張育銘、王鴻升、李佳穎、陳佩涵、洪琳茹5人獲得佳作獎,陳彥佑、高梅瑄、李雅芬、何思凱、陳泓宇、傅家容、游勝吉、林邑孺、黃彥偉、張翠璇10人獲得入選獎。本屆徵文比賽以「我的兩岸關鍵詞」為題,特別強調個體「我」的感受,亦是希望兩岸青年能在穿越時空的文字激蕩中,在日常的交流中,放飛心聲,溝通思想,攜手同行。本期選登今年度優秀徵文數篇,以饗讀者。

【第130期】佳作-我的兩岸關鍵字:「衝擊」

文/陳佩涵(逢甲大學)

2014年攝於上海東方明珠塔。

2014年攝於上海東方明珠塔。

對大陸的印像肇始於電視裡龍袍加身、華麗無比的皇宮,總幻想自己能夠成為集萬千寵愛為一身的皇后。開始讀書之後,從書本上了解中華文化的歷史興衰、孕育生命的黃河、「書同文、車同軌」的秦始皇,以及集三顧茅廬的劉備、義薄雲天的關羽和霸者橫攔的張飛而成的桃園三結義;再至太平盛世、國運鼎盛的大唐帝國,時至今日國外處處都有唐人街的存在;更不可能忘了近代有康熙、雍正、乾隆等組成的大清王朝;最後還有與我的成長息息相關的中國近代歷史。 Continue reading

【第130期】佳作-我的兩岸關鍵字:「文創,文創!」

文/洪琳茹(雲林科技大學)

2013年2月陝西榆林市,參與當季盛典牛王會遶境。

2013年2月陝西榆林市,參與當季盛典牛王會遶境。

近年兩岸吹起一陣文創風,這股風潮席捲台灣與中國大陸,從北京的798到上海的田子坊打造起巷弄裡的創意經濟,沿著杭州南下到廈門曾垵厝,乃至於廣州的客村地鐵站舊紡織廠,都開始設立起文創園區。在台灣,年輕人拎著一卡皮箱做一些小手工藝生意,賣起自創的布包、手作小物,有的開起獨立書店,更有高掛文創招牌開起咖啡店。然而,在刮起文創風之前,就有咖啡廳在原有的事業形式上加上文化與創意。 Continue reading

【第130期】一線牽兩岸,紙鳶迎風揚

文/張卓如

2每年過了重陽節,東北季風大起的傍晚,在台灣新北市中和區四號公園創意廣場,就會看到有一個普通人高的嫦娥風箏在高空上飛著,風箏的主人成熟地操作著捲線器,為它掛起甜甜圈和彩球。當一線在外,看風箏冉冉升起,遨遊在晴空,彩球隨風旋轉,感受到大自然的動態。在這一剎那間,不禁感到舒暢闊達,就好像自己飛上青天一樣的快樂。尤其是看到自己親手製作的風箏,無形中掀起了一陣創作的優越感。據了解,該創意風箏的主體是主人向中國大陸有風箏之鄉的山東濰坊訂購的,其餘則是出自本身做西裝的裁縫手藝。 Continue reading

【第130期】我盡力了,我滿意了! :在里約奧運會找回「人」的價值

文編/江郎

女子10米氣步槍選手杜麗與易思玲互相擁抱對巴西里約奧運會,大陸觀眾最明顯的感受估計是「事情正在起變化」。先是籌備上的種種「不完美」,打破了人們對於大型賽事準備所固有的「完美」期待;繼而是賽場上,大陸運動員「首日無金」;而最大的「例外」,恐怕是包括運動員和觀眾在內的「輿論」對於比賽結果的淡定。

已成為網紅的傅園慧自不必説。杜麗失金,微笑著説,「成功失敗都有過,足夠了」;寧澤濤無緣100米自由泳決賽後坦然表示,「已經盡自己最大努力了,發揮出了現在的正常水平」。而觀眾對此多是安慰和鼓勵,「你對得起祖國嗎?」之類的責備難覓蹤影。 Continue reading

【第130期】尋找國師:2016青海紀行(2)

文/林宣瑋

隆務大寺

隆務大寺

求人得人

下車後,J和我先大力吸把空氣,活動活動坐僵的屁股,然後打量這座城市。青海地方的自然環境雖好,象徵文明的建設也少。但好山好水背後,也暗示著這裡其實有點荒涼。我們隨意找了間藏族經營的小旅店下榻,擱下行囊後,就在鎮上蹓躂。

同仁是個以隆務寺為中心的小鎮。儘管是藏族的唐卡藝術為主,但是鎮上卻住了許多回教徒。藏曆新年期間,還在營業的店鋪,多半是回族開設。坐了一整天的車,也讓我們打算儲備精力,回旅館養精蓄銳。 Continue reading

【第130期】毒蘋果札記

文/施善繼 

2016•7•12•一個中國

「《燒把紙錢祭冤魂──悼孫立人將軍》表現了周良沛寫情、寫人、紀實報導的才能和功夫。在蒐集資料、文獻上,他的細心、認真和勤勞,竟而能使他在匆促短暫的滯留台灣期間,也收穫頗豐。而他在台灣學界並不為人熟知的布•康明思(Bruce Cumings)的名著《朝鮮戰爭的起源》一書中找到不少珍貴的台灣光復後四、五年的史料,尤其叫人折服。而我也是在他第一次引用康明思的資料中,知道了蔣介石在情急時要求過美國把台灣交付國際託管!如果這是確鑿的史實,當前一般地說蔣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評價,就要重新驗證了。」 Continue reading

【第129期】專題:陸企與世界500強

編按

美國《財富》雜誌於7月20日晚發佈2016年世界500強企業名單,兩岸三地上榜企業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達到110家,比上年度增加4家,上榜企業數量繼續位居世界第二,與美國上榜企業數量的差距也進一步縮小。 

美國沃爾瑪以2015年營業收入4821億美元連續3年位居榜首。榜單前五位中有3家大陸企業,國家電網排名上升5位至第2位,中石油上升1位至第3位,中石化則下降2位至第4位。 

兩岸三地的110家上榜企業中,絕大多數企業排名保持上升態勢,上升最快的中糧集團由去年的第272位上升至121位;京東、美的、萬科、大連萬達、恒大等13家企業首次登榜;25家企業排名下降。 

由於世界經濟持續低迷,2016世界500強企業經營狀況並不理想,這500家企業的營業收入總額和淨利潤總額分別下降了11.5%和11%,入圍門檻也比上年度下降11.8%至209.2億美元。

1.從世界500強榜單看陸企三大特點

2.世界500強揭示大陸產業結構「短板」

3.陸企正向全球性公司轉變

4.陸企將創新列為首要任務

5.中國平安保險首次進入世界前50強

【第129期】從世界500強榜單看陸企三大特點

採訪/何宗渝、韓振

美國《財富》雜誌發佈2016年世界500強企業名單,兩岸三地企業增至110家,僅次於美國的134家;美國沃爾瑪繼續領跑榜單,陸企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分列2-4位。

上榜世界500強的兩岸三地企業呈現出數量持續增加、排名普遍前移的發展趨勢,但上榜企業盈利結構不合理問題依然突出,並出現排名下降企業數量增多、虧損企業增多的新變化。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