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期】從世界500強榜單看陸企三大特點

採訪/何宗渝、韓振

美國《財富》雜誌發佈2016年世界500強企業名單,兩岸三地企業增至110家,僅次於美國的134家;美國沃爾瑪繼續領跑榜單,陸企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分列2-4位。

上榜世界500強的兩岸三地企業呈現出數量持續增加、排名普遍前移的發展趨勢,但上榜企業盈利結構不合理問題依然突出,並出現排名下降企業數量增多、虧損企業增多的新變化。

上榜企業持續增加

此次上榜的110家企業中,有103家來自大陸和香港,比上年度增加3家;有7家來自臺灣,比上年度增加1家。這已是兩岸三地上榜企業數量連續13年增加。而今年美國上榜企業數量下降至134家,比上年度減少4家;1995年日本上榜企業高達149家,但今年只有52家;德國、英國、法國上榜企業共有84家。

大陸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表示,大陸上榜企業數量已經連續13年增長,這與大陸經濟規模持續擴大的趨勢一致;大陸有望在2020年前後趕超美國,成為上榜企業最多的國家。

據統計,榜單前50位中有11家大陸企業,比美國少10家;前150位中有41家大陸企業,比美國少9家。此次排名進入榜單前十位的3家大陸企業中,國家電網由上年度的第7名上升至第2名,中石油上升1位至第3位,中石化排名第4位,但這3家企業2015年度營業收入均出現下降。有62家上榜的大陸企業的排名上升,其中中糧集團由去年的第272位大幅上升至121位,華信能源、海航集團、光大集團排名上升超過100位,華為由228位上升至129位。京東、美的、萬科、恒大等13家企業首次登榜。

2016年世界500強,中糧集團由去年的第272位大幅上升至121位。中糧糧油工業(巢湖)有限公司兩名工人在檢查成品油。(新華社)

2016年世界500強,中糧集團由去年的第272位大幅上升至121位。中糧糧油工業(巢湖)有限公司兩名工人在檢查成品油。(新華社)

虧損企業增多

此次入圍世界500強的企業中,排名下降的企業數量有25家,與去年相當,但比前年增加了15家。此外,今年的世界500強中有65家虧損企業,其中大陸企業有21家,比上年度增加了7家,為歷年之最。

「排名下降企業增多、虧損企業增多,這是今年大陸上榜企業的一大變化,也反映出大陸大企業的結構性缺陷。」大陸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說,大陸過多的上榜企業集中在重化工領域,一些企業排名下降或虧損,既是過去20多年粗放式經濟增長和盲目擴張的結果,也有全球經濟持續低迷和行業週期性變化的外部原因,但更要看到企業自身的不足。「如果企業的技術、管理等居於全球行業領先水準,也能從容應對外部環境變化。」

這21家虧損的大陸企業中,有18家企業屬於重化工業領域,中國五礦虧損16.8億美元,成為虧損最多的大陸上榜企業;京東今年首次上榜,但虧損額達14.9億美元。

京東電商今年首次上榜世界500強,但去年的虧損額達14.9億美元。(網路圖片)

京東電商今年首次上榜世界500強,但去年的虧損額達14.9億美元。(網路圖片)

在年度全球最賺錢的50家企業榜單上,分別有23家美國企業和11家大陸企業。包括9家金融企業和中國移動、國家電網;而美國的23家企業中,蘋果公司以年利潤533.94億美元高居榜首,還有IBM、英代爾、甲骨文、思科等高科技企業,通用汽車等製造業企業,以及迪士尼、福克斯等第三產業企業。

「11家大陸企業都是因為政策因素實現了大額利潤,談不上有真正的競爭力。」周放生說。

盈利結構不合理

據《財富》雜誌統計,兩岸三地110家上榜企業平均營業收入為571億美元,平均利潤為32億美元,比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值分別高出19億美元和2億美元,但遠低於美國上榜企業平均營業收入632億美元、平均利潤51億美元的水準。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和香港地區的103家上榜企業中有10家銀行,這10家銀行的利潤總額達到1816億美元,占103家企業利潤總額的55%;剔除這10家銀行,其餘93家非銀行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16億美元;再剔除5家上榜的保險公司,其餘88家非金融企業的平均利潤只有14.5億美元,低於許多國家上榜企業的盈利水準。

「金融企業特別是銀行攫取了過多利潤,實體企業盈利明顯不足。」周放生表示,造成這種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通過綜合改革切實降低實體企業財務負擔。「我們的大企業是要參與國際競爭的,而歐美國家的貸款利率普遍遠低於大陸,不能讓大陸企業倒在融資成本這個『門檻』下。」

此外,大陸上榜企業大多是國有企業,而美國、日本等則以私營企業為主,大陸上榜企業中排名下降和虧損的絕大部分都是國有企業。「以往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國有企業都忙著搞擴張,一味追求規模和世界500強排名;現在形勢不好,很多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周放生表示,當前國有企業最急迫的任務就是要加快改革步伐,以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中的難題。

他還表示,世界500強的入圍標準只有營業收入一個指標,是一個規模上的概念,根本不是「強」的概念。「但有的地方、有的企業過度迷戀500強排名,比如此前天津整合多家國有鋼鐵企業成立渤海鋼鐵集團,生拼硬湊搞出一家世界500強,經營出現困難後又不得不解散,這種人為追求規模和排名的做法實在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