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期】揭秘量子衛星,一探宇宙幽靈的魅力

「墨子號」的組裝過程。(網路圖片)

「墨子號」的組裝過程。(網路圖片)

什麼是量子

量子是物理世界裡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個體。可以說,整個世界都是由量子組成的。而量子理論,被稱為物理世界的百歲「幽靈」,連不少科學家都為其產生的神秘現象所迷惑,對於普通人來說自然更加高深。但若試著走近它,你會發現這個「幽靈」的魅力。 Continue reading

【第131期】墨子號:全球首顆科學實驗量子衛星

2016年8月16日01時40分,中國大陸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標誌著世界科技在量子通信領域又邁出重要一步。

對於大眾而言,量子物理有如天書。但通過「墨子號」所引發的科普報導,量子物理已被更多人知曉,並激發人們深入了解的熱情。墨子亦是如此。很多人知道他的兼愛非攻思想、城邦防御之術,卻鮮有人知道他的小孔成像、「光學八條」,以及他構建的中國最早的邏輯體系。從這個角度說,科學家將此次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取名「墨子號」,或許更加體現了對科學本身的敬意,也給了人們一個了解中國科技史的窗口。 Continue reading

【第131期】陳明忠印象記:在上海《無悔》新書發布會上

 

8月15日,陳明忠(前排中)新書《無悔》在上海書城舉行新書發布會。

8月15日,陳明忠(前排中)新書《無悔》在上海書城舉行新書發布會。

文/余亮(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

87歲的陳明忠靜靜坐在上海書城三樓的簽售台旁。剛剛在他的新書《無悔》發布會上,陪伴的人很多,高金素梅在右手,朱實老先生在左手,夫人馮守娥和呂正惠教授坐在第一排笑瞇瞇地看著他。但這會兒人都不在跟前,有的先去樓上報告廳準備新書研討,有的在附近忙碌。大媽們排了一長隊等簽名,這時書沒了,營業員趕緊打電話去調取。他一時閑了下來,一個人坐在輪椅上,看了看旁邊空著的椅子,有一點茫然地等待著。 Continue reading

【第131期】專題:抵抗轉基因,中國大陸糧食安全側記

近日,法制網消息,大陸農業部在新疆、甘肅、海南等地銷毀了1100多畝轉基因玉米。據介紹,大陸農業部每年都會制定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方案,防範轉基因育種材料和轉基因種子擴散。

對於個別地區存在零星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情況,大陸農業部門也會予以嚴厲打擊,例如湖北曾發生種植轉基因水稻現象,湖北農業廳聯合公安部門鏟除了轉基因水稻,在近年監測中,湖北基本上沒有再發現轉基因水稻種植。又如,2016年以來,遼寧省農委聯合公安、工商等部門查處3起轉基因玉米種子案件,查明轉基因玉米種子的來源,並對當事人依法進行嚴懲。

大陸農業部門的行動,展現大陸對糧食安全中轉基因問題的重視。在世界範圍內,美國跨國種子公司「孟山都」正是轉基因種子的始作俑者,轉基因種子不但威脅各國的糧食安全,還是對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滅絕。本期黃土地介紹孟山都如何剽竊中國原生大豆種子信息,以及雜交與轉基因的異同。

【第131期】拯救被剽竊的大豆種質基因庫

中國大陸糧食安全政策除了大豆被轉基因攻佔外,其他主要糧食仍在全力防止與對抗轉基因化。

中國大陸糧食安全政策除了大豆被轉基因攻佔外,其他主要糧食仍在全力防止與對抗轉基因化。

文編/江英士

2000年,美國種子公司孟山都曾針對大陸的一種野生大豆品種提出64項專利訴求。這是大陸長期不重視種質資源保護,被跨國種子公司搶先一步的結果。2016年8月10日,大陸《科技日報》網站刊載文章,探討中國大陸種質資源保護的現狀。 Continue reading

【第131期】雜交技術與轉基因,可以兼得嗎?

 

美國跨國公司孟山都旗下的十二項明星產品。

美國跨國公司孟山都旗下的十二項明星產品。

文編/江英士

2016年7月初,全球10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合發表公開信,支持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農作物,重申其安全可靠。這一活動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與爭論。對於什麼是轉基因,以及它與大陸水稻雜交技術的異同,大陸中科院院士朱作言接受媒體(澎湃新聞)採訪時給出了他的定義。 Continue reading

【第130期】封面圖說: 鑒湖三傑

001_鑑湖三杰s 拷貝■ 鑒湖三傑    曾成鋼     青銅     1989年

 

曾成鋼    1960年生,浙江平陽人。1982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雕塑系,1991年獲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雕塑系主任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雕塑學會會長。曾成鋼是當代中國雕塑界有重要影響的藝術家之一, 他的作品不僅系統地承接了扎實的寫實主義的造型傳統,而且在文人寫意的氛圍中融入西方當代雕塑對空間的探索,創造出能夠反映時代前進脈搏的新形式。 Continue reading

【第130期】社評:轉型正義,沒有解除內戰與冷戰狀態何來歷史正義

近日來,新政府利用它掌握立法院多數優勢的契機,接連祭出「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和「不當黨產處理條例」,掀起島內政局不小的波瀾。上開法案就像是一副鑲嵌著「民主」兩個金字的銀質刀叉,亮晃晃的針對國民黨的社會基礎進行精準切割、分而食之。許多觀察家都認為,大選後本已氣若游絲的國民黨,經此一役即使勉強存活,也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能對民進黨構成威脅。台灣的民主政治又再一次的陷入「一黨獨大」的政治危機。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