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江英士
2016年7月初,全球10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合發表公開信,支持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農作物,重申其安全可靠。這一活動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與爭論。對於什麼是轉基因,以及它與大陸水稻雜交技術的異同,大陸中科院院士朱作言接受媒體(澎湃新聞)採訪時給出了他的定義。以下是朱院士的採訪內容摘錄:
朱作言認為,人們理解的轉基因、常說的轉基因,應該是一種「分子雜交」,或「分子雜交育種」。什麽是分子雜交育種呢?原來培育作物品種過程中,雜交是應用非常廣泛的技術。如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如驢和馬雜交後生出來的騾子。一個物種和一個物種的雜交,是二者各自全套的基因的雜交、混合。轉基因也是雜交,但它不是全套基因的雜交,它只是一個物種的一個基因,和另一個物種的全套基因進行的雜交。我把馬的一個基因拿出來,放到驢子裡邊去,或者把驢子的一個基因,放到馬裡邊去。這種雜交,是很精準地雜交,是目的性很明確的雜交,而且是在高技術基礎上、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提下。
朱作言說,以前的雜交過程是把精子和卵子放在一起,讓不同的物種交配,隨後還要從大量產物中篩選出需要的品種,現在我們不用做這種,因為這種傳統的雜交是非常覆雜的,每個物種,有它相對的優點,也有缺點。這個優點和缺點的基因都放在一起,就一起洗牌了,將來長成什麽樣,聽天由命了。袁隆平不是一天到晚在那兒選擇好的產物。
但現代科學發展不用這樣,一個物種,比如野生稻,如果我知道這個野生稻裡的一個基因是高產的,或者粒穗多,或者粒穗飽滿,那我把這個基因拿出來,跟現在我們種的常規水稻雜交,既保持了現在種植的常規水稻的生產優越性,又只改變了它一個原來的缺點,比如說產量不夠高等。
再準確地闡述一遍就是:我把一個優良性狀的基因拿出來,跟另外一個所需要的生產品種雜交,這就是分子雜交育種。比如說,我把一個β-胡蘿卜素基因拿出來,跟水稻雜交,讓原本不具有這一基因的水稻,有了這一基因,這是分子雜交,一個基因和一個品種的雜交。或者說把一個抗蟲蛋白的基因跟玉米雜交,這樣玉米也抗蟲了;或者說把一個作物抗旱的基因拿出來,與水稻雜交,這樣來提高水稻的抗旱性。這就叫分子雜交育種,不是什麼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