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期】冤家變親家

兩岸通婚第一村成就上百對新人

7版-參加七夕返親節的陸配集體回到娘家圍頭村拜境主神、媽祖。(大公網)

參加七夕返親節的陸配集體回到娘家圍頭村拜境主神、媽祖。(大公網)

根據資料顯示,兩岸婚姻登記在冊的目前已經有35萬對,福建約有11萬對左右。其中,福建省泉州市圍頭村的姑娘嫁到金門的有近40位、澎湖20多位,其他則遍佈高雄、台南、屏東、台中等地。近年來村裡還迎娶了5位台灣新娘,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兩岸通婚第一村」。 Continue reading

【第80期】海峽「跑短途」

── 六旬老船長的海上生活

張羽 高淑萍

老船長

福建省漳州的礁美村是以經營貝類為主的對台小額貿易點,擁有4000多村民的小漁村,也是老陳的「第二故鄉」。 (網路圖片)

傍晚的餘輝在漳江口灑下一抹嫣紅,退潮後的海岸露出黑乎乎的灘塗,歸港的台輪靜靜靠泊碼頭,仿佛訴說著迎風破浪後的沉寂。 Continue reading

【第80期】 汶川地震學子感念台商幫助 回饋捐助高雄氣爆

川震學子

中心小學的孩子為感謝台灣對川震的協助而發起的援助高雄氣爆募款,都是孩子難得攢下的零錢。(圖 ∕ 陳安娜)

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中受災的一群青川縣學生,感念當年臺灣人給予他們的幫助,在高雄氣爆事件發生後,向當年曾到東莞寄讀的61名同學募款,一共募得人民幣3375元。

發起人徐廣說,在大家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拿出自己平時的網費、零食錢,或是自己打暑假工掙來的錢,拿出青川學子的感恩之心,表達關懷。 Continue reading

【第78期】在北京追求「蛋蛋」的小確幸

李寒芳

綽號「蛋蛋」的董孟浩在北京闖下一片天,成為北京的美食達人。

綽號「蛋蛋」的董孟浩在北京闖下一片天,成為北京的美食達人。

暮色漸起,北京後海銀錠橋附近一條胡同轉角處,一間名為「沙發」的咖啡館以其原木格調而引人注目。咖啡館的主人董孟浩來自台灣,網名「蛋蛋」;迎賓員則是一條皮毛黑白相間的小狗,大名「蛋珠」;咖啡和松餅的焦香味在店內飄溢……一切的一切,都透著輕鬆和慵懶,讓來客體會到「小確幸」(台灣流行語,意為「微小而確實的幸福」)。 Continue reading

【第78期】「台灣漢子」陳昌仁 為愛闖關東

 辛林霞、陳鍵興

陳昌仁

陳昌仁的生意碰了壁,卻幸運地「碰上了愛情」,在哈爾濱開闢一片天地。

「千萬里,我追尋著你。」哈爾濱與台北的直線距離超過2400公里,但因為愛情,陳昌仁「千里走單騎」,來到這座大陸最北的省會城市,並在東北黑土地上扎下了根。 Continue reading

【第75期】小樓綠陰今猶在

探訪贛南蔣經國舊居

2

蔣經國主政贛南時的故居,1949年後歷經多種用途,包括幼兒園、冶金研究所等。(贛州旅遊局圖片)

贛江水緩緩流過,一棟門牌號為「花園塘1號」的俄式磚木小樓依偎在贛州古城牆邊。這就是蔣經國主政贛南時的居所,如今成為開放參觀的文保單位。70多年光陰如流水,將周邊草木浸染得鬱鬱蔥蔥,也將曾經的政治、愛情、雄心歸於靜謐的風景,留待後人尋覓品味。 Continue reading

【第70期】兩岸婚姻比十年前少六成

台灣郎沒吸引力了?

攜手s

台灣當局在面對陸籍配偶以及外籍配偶的態度,需要改善的空間還相當大。 (網路圖片)

據台灣媒體報導,兩岸交流並沒有讓兩岸婚姻對數跟著成長。1991年嫁來台灣,定居高雄20年的「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南部分會會長周池春接受專訪說,兩岸資訊愈來愈透明,大陸現在經濟起飛了、國力崛起了,很多年輕姊妹甚至說,嫁來台灣幹什麼呢? Continue reading

【第64期】黃色小鴨啟示錄

添汀

黃色小鴨的生產背後有全球分工的故事,它的航行路程給它挹注了人類的想像,成了故事的承載器。(網路圖片)

2013年,堪稱充滿黃色小鴨印象的一年,每逢周末,常有人相問:你看「黃色小鴨」了嗎?。這個號稱是「藝術品」的黃色小鴨在高雄、桃園、基隆的展出引起民眾的關愛,它的一舉一動,不論是髒了、破了,時時刻刻都被台灣人關注著,甚至有網友還針對黃鴨的狀態進行嘲諷創作,越來越多的關注讓黃鴨的商機無窮,因此在基隆的展出更引來原創作者霍夫曼的不悅,憤而出面捍衛自己對黃色小鴨的著作權。 Continue reading

【犇報‧第42期】倫敦奧運會的兩岸情誼

中國大陸跆拳道好手吳靜鈺 (網路圖片)

倫敦奧運會已在8月12日結束,海峽兩岸體育健兒在場上互相競爭,拼勁十足,場下則彼此學習,切磋技藝,展現了兩岸同胞深厚的手足情誼。

英雄重英雄

今年27歲的楊淑君是繼陳詩欣之後,中華台北跆拳道隊又一名領軍人物,她也是大陸名將吳靜鈺最有力的競爭對手。由於兩人曾在多個國際大賽中有過交鋒,本次奧運會開賽之前,有媒體就曾預測,吳楊二人有可能再次會師決賽,因此,「吳楊之戰」自然成為兩岸女子跆拳道賽場上的一個期待。對於楊淑君的意外出局,衛冕成功的吳靜鈺遺憾地說:「其實我很想在決賽中碰到她,前一天見到她時,還和她說咱們決賽見。」

儘管「吳楊之戰」沒能如人所願,但兩岸對手在本屆奧運會上還多次上演「兩岸大戰」。乒乓球男單半決賽中,王皓遭遇到台灣名將莊智淵的頑強阻攔;兩岸羽毛球男女雙打也分別對陣。兩岸間的對決,最重要的是情誼和緣分。  

「陸漂」耀倫敦

乒乓球是中華台北隊在奧運會上的重要奪牌項目,台灣「乒乓球一哥」莊智淵被寄予厚望。一路過關斬將的莊智淵最終闖入4強,創下中華台北隊參加奧運乒乓球男單的最佳成績,兩岸媒體都給予了這位連續參加3屆奧運會的老將相當高的敬意,王皓賽後高度評價對手:「發揮得很好,給了我很大的壓力,尤其是第一局,他的搏殺非常凶狠。」

早在1991年,不滿10歲的莊智淵就跟隨同是乒乓球運動員的媽媽來到北京乒乓隊參觀,從1994年開始,莊媽媽又帶著13歲的莊智淵到武漢學球,接受高水平的訓練。兩年裡,母子倆租住在一幢樓房的9層上,沒有電梯,每天最少要爬3次,雖然條件艱苦,但這段在大陸的求學經歷,為莊智淵日後在乒壇的優異表現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互動求進步

自1984年起,兩岸體育健兒就開始站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同台競技,一起拼搏,兩岸體育界也開始了頻繁交流、取長補短的歷史。雅典奧運會女子跆拳道冠軍、中華台北選手陳詩欣,曾到北京與大陸知名運動員一起訓練,相互取經學習;台灣女子舉重選手陳葦綾,在來自遼寧的教練張嘉民指導下,奪得北京奧運會女子舉重48公斤級比賽銅牌。與此同時,大陸的一些弱勢項目如棒球和網球也聘請台灣教練訓練隊員,以提高競賽水平。兩岸體育界的互動和交流,有利於雙方取長補短、提高技能,從而共創雙贏,在國際體壇中佔據一席之地。(人民日報海外版)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2期】八○後爺孫的「思鄉夢」

安徽合肥308咖啡館

徐善偉介紹咖啡豆(網路圖片)
「爺爺也是個80後,今年87歲,老了。」308咖啡館店主徐善偉笑著說,「如果爺爺知道我說他老,他會拿刀砍我的。」因為不服老的爺爺常懷思鄉之情,今年3月,徐善偉和哥哥從台灣來到安徽合肥市開始創業,幫爺爺圓夢。

「雖然在台灣長大,但是我們的根在安徽」,徐善偉說,爺爺的老家在安徽六安毛坦廠,1949年離開家鄉遠赴台灣,並在台東做了一名小學校長。在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常和他兄弟倆講述老家的草木情深,但因種種原因,曾數十年不能回鄉探親。

正是爺爺常常「念叨」,徐善偉和哥哥深知爺爺的遺憾和期望,今年3月服完兵役的兄弟倆來到合肥,經過4個月的選址、裝修,7月這個「非常隱蔽」的咖啡館正式開業了。

徐善偉說,爺爺會不定期前來視察咖啡館,「看看小孩在搞什麼鬼」,自然還會告誡孫輩們「要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鶩遠」、「更不能偷工減料」……一番「責備的愛」之後,會非常享受孫輩特製的咖啡。這位身體健朗的老人,喝著咖啡,滿臉笑意和開心。

徐善偉很喜歡「調侃」爺爺。他說,如今爺爺有了新愛好,就是在公園鍛鍊時喜歡向別人「推薦」孫子,希望能為孫子牽線搭橋和家鄉的姑娘成就一段美好姻緣。

對於爺爺的操心,這位1984年出生的小夥子笑言,感情「講究緣分」,會選擇性參考爺爺的意見,但精力會更專注於目前的咖啡事業。

徐善偉原本學習工業管理專業,但對咖啡卻情有獨鍾,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台灣多個知名奶茶咖啡店學習,摸索經驗,正因這份執著和堅持,退休的父親為支持兒子的事業,選擇在台灣種植咖啡豆。徐善偉說,自己和哥哥會常回去幫助父親收咖啡豆。說著,徐善偉拿出父親親手種植的咖啡豆展示起來。

與弟弟的善談不同,哥哥徐善謙顯得有些內斂。他說,「自己和弟弟都堅持做事做到最好,比如店內的裝飾佈置,都是經過一遍遍的改進而成的。」環顧店內,簡單的裝飾中透著格調;雖然店不大,但兄弟倆樂在其中。

徐善偉說,如今爺爺可以自由穿梭台灣和安徽之間,此前爺爺想借自己的校長經驗,辦一所「幸福學校」資助困難孩子,終因條件所限未能如願,但現在常會去幫助困難之人。受愛心熏陶的徐善偉說,自己也常在街頭巷尾看到年輕「賣藝人」,他希望有一天能在自己的咖啡館開闢一個角落,供年輕人「尋夢」,也為尋夢人提供一個「遮風避雨」的場所。

來合肥數月,還沒有機會接觸在當地創業的台灣年輕人,徐善偉希望未來在此定居,認識更多「同道中人」。(轉載自中新社)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