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贛南蔣經國舊居
贛江水緩緩流過,一棟門牌號為「花園塘1號」的俄式磚木小樓依偎在贛州古城牆邊。這就是蔣經國主政贛南時的居所,如今成為開放參觀的文保單位。70多年光陰如流水,將周邊草木浸染得鬱鬱蔥蔥,也將曾經的政治、愛情、雄心歸於靜謐的風景,留待後人尋覓品味。
1939年6月,受命出任江西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的蔣經國來到贛南,與先期抵達的夫人蔣方良及一對兒女會合。其時,侵華日軍的戰火已經延燒到四百公里外的南昌城郊。贛南因有群山環衛,相對安全,也成為29歲的蔣經國以俄為師、銳意革新的理想試驗場。彼時江西省第四區下轄11縣,兼任保安司令、贛縣縣長的蔣經國不僅掃蕩黃賭毒,更把精力放在推廣計劃經濟上。他開辦集體農場、免費學校,設立平價委員會,開展清潔運動……將留蘇十年習得的蘇維埃模式實行得風生水起。
抵達贛南之初,蔣經國擇中宋代城牆腳下的一處僻靜空地,主持修建居所。落成後的小樓呈「甲」字形,占地約170平方米,包括蔣氏夫婦臥室、子女及保姆寢室和會客餐飲的廳堂。牆上鋪滿杉木魚鱗板,屋內則木板鋪地,具有典型俄式建築風格。
蔣經國在贛南的工作持續到1945年2月。日軍侵占贛縣前一天,他被蔣介石派出的DC-3專機接走,「贛南新政」的種種也在炮火硝煙裡戛然而止。躲過日機轟炸的花園塘1號,也從眾所矚目的贛南行政中樞陷入長久的沉寂。
1949年後,這棟小樓歷經多種用途,從最初的幼兒園,到後來的冶金研究所。直到1988年,贛州市擬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冊,蔣經國舊居被市博物館以「賣豬肉搭骨頭」的形式列了進去,花園塘1號才又恢復從前的身份。
退休前在贛州市博物館工作的劉長齡,於1996年接手蔣經國舊居整修工作。當時,初步修整已經完成,陳列品徵集尚在進行。經過四處尋訪,劉長齡和同事徵集到數套當年蔣經國使用過的桌椅家具,還從鄉親們手裡徵集來許多老照片、票證、生活用品。
在這些「贛南新政」的印記中,一張「集團結婚證書」格外引人注目。證書四角印著紅雙喜的紙面上繪有春柳雙燕、花開並蒂等圖案,證婚人落款「蔣經國」,日期為「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九月九日」。曾有台灣媒體猜測,結婚證書的抄寫者是當時在專員公署擔任文書的章亞若。實際上,章亞若1942年逝於桂林,根本趕不及這場1943年才舉行的集體婚禮。會有如此猜測,與世人對蔣、章之間撲朔迷離的戀情極感興趣不無關係。隨著歲月遠去,很多細節成為永遠的謎。
花園塘1號的廳堂裡,掛著鏡框裝裱的「新贛南家訓」,550字以行楷豎行抄寫。1942年8月13日,蔣經國在《正氣日報》上發表「新贛南家訓」,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宣傳講衛生、勤勞作,鼓勵改陋習、樹新風,並強調愛國抗日。今天在贛州,許多75歲以上的老人還會背誦這篇家訓。「待人要誠懇,做事要有常」、「青菜豆腐最營養,山珍海味壞肚腸」、「口角訴訟兩敗俱傷,大家規勸互相幫忙」……這些詞句就是今天讀來也不覺過時。
2007年,贛州市文物管理局對花園塘1號開展全面維修,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粉刷油漆俄式小樓,並進行防滲防潮處理。2009年,贛南蔣經國舊居入選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舊居對外開放後,常有台灣人士前來探訪。一直負責貴賓接待的劉長齡記得,2003年秋天,尚未認祖歸宗的章孝嚴神情激動地步入小樓;兩年後的初夏,他又一次到來,已經更名「蔣孝嚴」。去年夏天,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訪問贛州,在小樓裡題詞留念。舊居內有棵蔣經國1941年親手種下的廣玉蘭樹,現已四五層樓高、一人合抱。每年5月間開花,曉風拂過,甜香馥郁,樹葉沙沙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