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51期】陽台種菜,現實版「開心農場」

李明琴

在開心網上偷菜,在虛擬空間「開心農場」裡種菜,這些曾經在大陸白領中風靡一時的遊戲,如今有了現實版本——陽台種菜。那些整天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的都市人做起了「農夫」,把自己家的陽台改造成了菜園:支個架子,鋪點泥土,不久之後就會翠枝綠葉和碩果累累,他們不但吃上了健康菜 ,更成為城市裡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陽台上的「放心農場」

天氣剛一暖和,北京市海澱區上班族段曉宇就開始在自己陽台折騰。她買了兩個三層的支架,在地上鋪上幾個木箱子,6平方公尺大的陽台,讓她擺放的滿滿當當,她說這是為種菜做準備呢。「自己種點菜,吃著健康、放心,綠色又環保。」曉宇說,她準備種點生菜、茄子、菜豆、韭菜、小白菜、香菜、番茄等七種菜。

入夏後,曉宇把三層的支架和地上的木箱子都鋪好泥土,灑下種子,開始種蔬菜了。四天後,曉宇就發現陽台的一角出現了綠色,泥土裡冒出了很多綠色的小芽兒。不久,陽台就變成一片「綠油油」,甚是壯觀與可愛。曉宇笑著說,「這樣既鍛煉了身體,美化了環境,吃得又放心,一舉三得呢!」

的確,近幾年,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物價尤其是菜價也不斷上漲,加之食品安全等問題頻發,很多都市人就選擇自己種植蔬菜。沒有菜地就充分利用陽台,沒有土壤就去鄉村「進口」點,沒有種子就網購點,陽台種菜這種生活方式,在大陸悄然流行起來。

一筆可觀的經濟賬

儘管很多人種菜並不全為了省錢,但是深耕之後,這裡確有一筆可觀的經濟賬可算。

以曉宇為例,購買兩個支架的費用是90元(新台幣,下同),木箱子是自己利用廢舊木料加工的,不花錢;泥土是自己從郊區老家帶的,也不花錢。而這些基本上可以重複利用。而她在網上購買的蔬菜種子,是45元一份的蔬菜種子套裝,裡面包括了她需要的七種蔬菜種子。除此之外,為了蔬菜長得好,她還購買了一瓶54元的有機蔬菜營養液,所有成本加起來不超過200元。

而當蔬菜成熟後,按照曉宇的記錄,去年種植同樣的蔬菜之後,「生菜、香菜基本上就滿足我家每天蘸醬生吃的需要,一天就能省9元左右。孩子最愛吃的番茄,市場價是9元一斤,一個月我家至少吃4斤,那就省了180元。還有茄子、韭菜、菜豆、小白菜,基本上日常炒菜、包餃子都用的上,以每個月每樣吃兩次算,一個月下來就能省180元左右。僅菜金一個月就能節約630元。從6月份開始一直到10月份,我家5個月都不用買這幾樣菜,這就省下了3000多元。」

種的是快樂

「上班辛苦,路上又擁堵,回到家,給菜盆鬆鬆土、澆澆水、施點肥,給小菜苗除除草,感覺像回到了農村,幹點體力活兒,心情就會放鬆很多。」網友吳月在網上發帖介紹自己陽台種菜的經驗,她說,陽台小菜園給生活增添了「綠色心情」。吳月介紹,她最驕傲的是,蔬菜成熟後,不用擔心農藥化肥殘留,摘下果實就能給家人做一桌健康又美味的飯菜,很有成就感。「這份蔬果縈繞的田園情懷,是除了吃之外,花再多錢也買不來的。」

專門從事陽台種菜生意的網站——桃花零零妖網,曾針對種菜目的發起過上千人的投票,其中以增加生活情趣為目的的占到15%,吃到放心菜的占到8.7%,為省錢的僅占3.3%。業內人士分析,陽台種菜能夠提供城市的生活情趣,給家庭帶來歡樂和健康,同時讓人接觸到農業和鄉土文化,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感受。陽台農業或者會成為大陸城市農業今後發展的主要方向。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51期】又到畢業季!

新鮮人的擇業漂流

小陽
 
是這麼回事兒,畢業季將至,那些即將走上職場的新鮮人,終於到了要結束擇業漂流的時候。北漂、海漂還是返鄉?選擇什麼行業?薪資水準又如何呢?希望一頭霧水的你,能從中找到答案。

堅守大城市VS天高任鳥飛

對於很多大陸年輕人來說,東部沿海的一線城市一直是更多擇業機會和更豐厚薪資的代名詞,「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更被推舉為「城市代言」。

然而隨著競爭激烈、買房限購、落戶困難等一系列問題,與大陸八年級生執著地堅守「北上廣」形成反差。近兩年,大陸九年級畢業生的就業視野為此似乎更加寬廣。事實上,除了「北上廣」之外,大陸其他地區的薪資和就業機會也絲毫不遜色。

根據2012年大陸部分城市和直轄市的月平均薪水排名統計資料,廣州僅列第四,低於上海、北京和深圳,一直被認為「待遇偏低」的西部城市中,成都卻成功進入榜單前十,高於廈門和天津等東部沿海城市。

不過,根據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資料中心在2012年發佈的報告顯示,應屆生的工資水準中,東部地區的最高,平均工資為10928元(新台幣,下同),而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的平均工資則分別為9894元、9353元和9193元。

與大陸新鮮人更願意堅守「北上廣」的集中就業相比,台灣新鮮人對於就業地域的選擇不僅僅局限於島內的幾個大城市,據台灣「中央社」報導,調查顯示,受訪者中5成以上願意赴海外就業,而願赴海外就業青年41.8%選擇去大陸及港澳,其中約4成受訪者選擇去大陸,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在於台灣近年來居高不下的就業率,另一方面也大陸經濟發展迅猛,就業機會增多有關。

男怕入錯行 VS 行行出狀元

據台灣《天下雜誌》針對兩岸八年級生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就業選擇上,兩岸學生首選皆為外資企業,但在第二選項,大陸學生偏愛國企,而台灣學生選擇民營企業。可以說,選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行業和單位,成為兩岸即將步入社會的新鮮人所關注的焦點問題。

據台灣《蘋果日報》報導,台灣2012年職場新人第一份工作,最在乎未來發展性和薪資,最想進科技資訊業與服務業,餐飲業最想進王品、旅遊業是雄獅、科技業是台積電、百貨業則是台北101。

在大陸,儘管大學應屆畢業生的理想單位是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但事實上最終去向大都是民營企業。收入最高的是外資企業,每個月平均工資10807元,國企平均工資為9505元,民企和集體企業等其他類型企業的工資都在9657元以下。4% 選擇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工資更低,僅為8209元。

隨遇而安VS目標明確

根據復旦大學近10年的就業資料,對於當下八年級生而言福利待遇、工作地點、專業對口等傳統意義上影響擇業的重要因素的影響力在下降,尤其是「專業對口」的要求,逐漸成為畢業生擇業考慮因素中最不重要的一項。

不僅大陸的畢業生如此,根據1111人力銀行向1156位應屆碩、博士與大學畢業生進行的「新鮮人就業」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畢業生對自己未來生涯規劃仍然一片茫然、46% 對未來生涯「沒有明確目標」,另有15% 抱持「隨遇而安」態度,僅有39% 「已確定方向」。

一步到位VS先就業再擇業

如今,隨著就業形勢的不斷嚴峻,越來越多的應屆畢業生們對薪酬的期望值有所下降。在大陸,期望去國家機關的畢業生比例為19.0%,而實際如願就業比例僅為5.3%;期望去民營企業工作的比例僅為9.9%,但實際就業比例達到了29.0%。可見,一步到位的就業難度很大,而先就業再擇業的「微笑曲線」成為大部分畢業生的首選。

不僅薪資上不能一步到位,畢業生們也未必都能如願進入自己想去的期望就業城市,據調查,畢業生十大期望就業的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廈門、杭州、南京、武漢、西安。其中北京以8.1% 的提及率居於首位。而畢業生實際就業的十大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南京、武漢、杭州、重慶、福州。其中,北京和上海期望就業比例明顯高於實際就業比例。

在大陸很多大四學生都希望通過繼續深造讓未來就業能「一步到位」,而根據台灣yes123求職網調查,台灣地區近九成(89.3%)畢業生,打算一畢業就踏入職場,打算進修的僅占10.7%。與不少台灣新鮮人的擇業觀不同,大陸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更注意累積工作經驗和人脈以尋找工作。許多社會新鮮人花近半月的薪水在城市租房,吃麵包、喝白開水度日,也要先搶到一個工作再說。

對於當下的八年級新鮮人來說,想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可謂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在求職中,應屆畢業生要保持積極爭取態度,不怕失敗和打擊才能在擇業漂流中儘快到達終點。

 



【犇報‧第50期】到小劇場去放鬆一下

大陸小劇場大有作為

蕭珍

在大陸,小劇場的概念是「舶來品」,它源於一些在百老匯壟斷下尋求新的演出場地和方式的藝術人士,因此,「規模小、價格實惠、實驗性強」成了小劇場的標誌性特徵。
近些年,足不出「市」的小劇場,越來越成為大陸都市白領的不錯選擇:票價實惠,位置方便,最重要的是,這些「濃縮」劇場藝術的品質卻並沒有多少「濃縮」,真正做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帶給觀眾不亞於高雅藝術場所的視聽盛宴。

去小劇場已成習慣,團購的票也不貴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劇場很多,自然也有一批忠實的觀眾。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小陳就喜歡利用下班或者週末去小劇場聽音樂、看話劇。前些天,她花了280元(新臺幣,下同)購買了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木馬劇場裡一場「情若滿弦」鋼琴演奏會的門票,而原價是500元。在一個小時的演奏中,陳小姐聽了雅尼、貝多芬、蕭邦等大家的名曲,演奏者多為名不見經傳的藝人或者音樂學院的學生,但是他們認真且深情的演奏,依然能帶給聽眾完美的視聽享受。

小陳總結自己的經驗說,現在大陸團購的消費方式很流行,而很多小劇場也通過這種方式,降低票價吸引更多的受眾。有過多次團購經歷的她透露,在網上搜索演出團購關鍵字,高朋網、窩窩團、大眾點評團購等團購資訊便一一呈現出來。而她要做的,首先把有團購服務的劇場和文化演出團購做得較好的團購網站進行雙向梳理,其次就是時間的把握了,人氣較好的劇碼一般提前預訂較為保險。

走進小劇場,觀眾到底能得到什麼?

「平時工作很忙,去小劇場聽聽音樂,看看話劇,主要是為了減壓。」身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王林的工作很繁忙,偷空到家附近的小劇場放鬆一下,就成了他隔三差五的選擇。為了吸引像王林這樣的上班族,大都市裡的小劇場,減壓效果就成了一項重要的評判標準。這類劇場一般以都市生活為表達基礎,在此之上發展出悲喜等不同的演出效果;大部分劇場設址也比較講究。

「小劇場裡也是藏龍臥虎,氣勢上看似比不上那些大劇場,但是很多表演也很有水準,是一種享受。」白先生是小劇場的常客了,最喜歡的是到小劇場裡聽相聲。他特別推崇北京的安貞劇場,因為80後相聲代表「嘻哈包袱鋪」的主戰場就設在那裡。此外,擁有大陸著名相聲演員李金斗這樣金字招牌的風尚劇場、德雲社位於北京三里屯的劇場都是個中翹楚,精彩的相聲表演讓大家記住了小劇場的名字。

走進小劇場,觀眾到底能得到什麼?「首先是想像力,然後是詩意,能夠找到做夢的感覺。大家生活中充斥著雞零狗碎、家長里短的東西,很少思考生活中給人帶來激動的詩意的東西了。」大陸著名戲劇導演孟京輝如是說。2008年,孟京輝的蜂巢劇場在大陸開了小劇場駐場演出的先河,如今他的小劇場基地從北京延展到了深圳。

好作品是小劇場生命力延續的關鍵

當然,小劇場也不是都火爆,都盈利。位於武漢的民營小劇場——「光谷客-17排」劇院似乎就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此劇場演出過話劇《好聽的都是傷心的歌》的出品人張煒算了一筆賬,場租加上員工,還有排新戲的成本,劇院每個月固定開銷就超過90萬。而每週只演一兩場戲,根本賺不回來。那為何不每天演?張煒笑著說:「每週一兩場都坐不滿,說明觀眾根本不飽和,每天演只會虧更多。」
放眼北京、上海,許多民營小劇場每天都有演出,上座率也很不錯,週末更是一票難求。對此,湖北劇院副總經理梅鵬程表示,民營小劇場話劇市場確實大有可為,但是關鍵是要有好作品。

前不久剛從百老匯回來的孟京輝覺得大陸的小劇場還有很多要學習:「這十年來,我們往往培養到劇場笑的觀眾多,去思考、重新體驗人生的觀眾越來越少,有點單調。」雖然存在不足,但孟京輝依然覺得隨著觀眾審美水準的提高和經濟能力的上升,在大陸,小劇場的機遇已經來臨。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50期】考證大軍圍城

中國大陸的「證證族」

一米陽光

英語等級證書、電腦等級證書、普通話等級證書、人力資源管理師、導遊證、駕駛證、保險評估師、工程監理師……隨著中國大陸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近年來,考證熱現象愈演愈烈,這也使越來越多人加入「證證族」,為了夢想和人生目標而加入考證大軍。

學生考證熱「高燒不退」

不久前,來自某培訓機構的調查顯示,在培訓機構中參加考證培訓的人中五成為專科生,四成為大學生,一成是研究生,大專生已然成為「證證族」的主力軍。

李同學是一所大學的研究生,「證證族」正是對她的真實寫照。在讀大學期間,李同學已經考取了英語四六級證書、英語雅思證書、電腦國家二級證書,普通話等級證書,以及秘書證、公關證、導遊證。為什麼要考取這些證書呢,李同學表示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就業壓力之下不得不學習更多的知識給自己增加籌碼,另一方面身邊的很多人都在考證,自己不考的話就會感覺就業壓力更大。

而現在,李同學即將研究生畢業,她已經考取了註冊會計師證書,並簽到一份令她滿意的工作。李同學自認為,自己能得到這份工作,跟這麼多證書「護體」不無關係。眼下,李同學還在學校裡,正在準備人力資源師的證照考試,她擔心畢業後會沒有時間和精力安心學習,再多一個證書有益無害。

現在中國大陸一些大學生在剛進學校就為自己考取各類證書列出時間表,他們放棄寒暑假休息的時間,專注於考證的複習或者參加培訓班。大學生考證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希望能用證書來證明自己掌握了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給自己的就業增加一些籌碼。

「證證族」裡的「超齡青年」

一個在京滬粵地區開展的調查顯示,同等條件下,有資格證的人就業機會是沒有資格證人的2至3倍,有資格證的人工資收入要高出後者60%甚至還要多。這大概是大學生熱衷「考證」的一個更充足的理由,更是很多上班族工作多年仍不放棄考證的真實目的。

于先生即將進入不惑之年。他一直從事建築工程方面的工作,三年前他放棄工作專心複習,考取了工程監理師,而後找到了現在這份工作,比以前公司的工資待遇高出將近一倍。但在工作中于先生發現,自己的工作也涉及工程造價,而且他瞭解到,如果自己可以考取工程造價師資格證的話薪水還會大幅度提高。為此他於2012年加入了「證證族」大軍,他利用一切閒置時間複習考試。遺憾的是,第一次考試兩個科目他僅通過了一科。自稱「超齡證證族」的于先生表示,今年還會繼續參加考試。

考證勿盲目 證書並非「萬金油」

像于先生這樣的上班族還忙於考證的大有人在,他們為了提高技能和增加自己的含金量加入考證大軍自然無可厚非。但對於廣大學生考證大軍而言,不排除有那樣一些人,或本末倒置為了考證耽誤了主要專業課程的學習;或並不清楚自己擅長於考取哪類證書而盲目跟風,最終費時費力一場空;或不顧及自己的財力參加各類價格不菲的培訓班……

當然,在能力財力都具備的情況下,大學生能參加考試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是值得鼓勵的,但大學生也應該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盲目考取各類證書會讓自己在未來就業時更迷茫;另外,考證並不是就業的最佳手段,對於培養人生觀、價值觀和個人能力階段的學生而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或許提高得更快;再次,很多用人單位並不以證書來論英雄,他們更看重一個人的實際工作能力,證書並非「萬金油」。

心理諮詢師、託福、軟體工程、托業、物流管理師……考取的證書中很多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而一些證書沒有的話還讓人屢屢工作遇挫,「證證族」似乎陷入了考證的圍城。其實,有選擇的充電值得鼓勵,但對於盲目、盲從的人而言,最好等到有了一定的職場經驗之後,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自己哪方面需要提高時再考也不遲,畢竟人要活到老學到老。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9期】貓狗當家

  
是誰催熟了大陸寵物市場

■  藍中

大陸市場近年對寵物的需求不斷攀升,
有人認為空巢家庭、失獨家庭及大齡的
剩男剩女,是催熱寵物市場的「主力軍」。
(網路圖片)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陸各大都市的街頭、居民社區附近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寵物店、寵物醫院、寵物超市、寵物美容店———寵物,已經逐漸佔據了大陸都市人的感情一角。
    
家有寵物 慰藉「空巢老人」

家住安徽省合肥市某社區的薛奶奶,自己獨居多年,兒女在外地,常年忙工作,很少回家。為了慰藉孤獨,薛奶奶只好養了一隻黃金獵犬,給自己做個伴。薛奶奶說,有什麼話她都跟小寵物說,它陪著她,她照顧它,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

同樣,「失獨家庭」李先生今年50歲,前幾年唯一的孩子因病去世。妻子每天以淚洗面。為了緩解妻子的痛苦和孤獨。李先生購買了一隻小波斯貓。妻子天天帶著這小貓,喊它「閨女」。這口口聲聲喊得李先生心裡難過,但是想到妻子的情感有了寄託,就隨她叫了。

資料顯示,大陸現有獨生子女2.18億人,會有1009萬人在或將在25歲之前離世。這意味著不用太久之後,大陸將有1000萬家庭成為「失獨家庭」。此外,大陸城市老人「空巢家庭」占城市總家庭數的一半,而農村中,隨著農民工外出務工人員數量的增加,農村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上升也十分迅速,達到了38.3%。家裡面四處靜悄悄,他們有心裡話沒處說,沒人嘮,有的只是寂寞,這是「空巢家庭」和「失獨家庭」的寫照。他們養隻寵物的目的,就是讓家庭多點生氣。
「人狗情未了」 影響正常人際交往

家住北京朝陽區十里堡附近某社區的張亮,最近心情低落,已經三個月都足不出戶了。據他家人介紹,這一切都因為張亮有段「人狗情未了」的經歷。張亮養了一條寵物狗,有三四年了。但是去年11月,他出差之際,狗因思念主人抑鬱而亡。他悲痛如失去了最親的人,在市郊找了一片安靜的綠地,將狗埋葬。此後,他幾乎每天茶飯不思,足不出戶的,幾乎斷絕了正常交際圈裡的一切往來,獨自呆在家裡思念他的小狗。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喜歡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有人甚至將寵物當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旦有了自己喜歡的寵物後就長時間跟寵物呆在一起,自己的喜怒哀樂,情緒變化都有可能向寵物宣洩,這時寵物就成了她們的傾聽對象,時間一長,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感情上的依賴,產生一種盲從心理。
「消費寵物」不能忘了「補缺感情」

據媒體報導,當下,大陸各大都市中,寵物店的數量正呈快速遞增的態勢,基本每個大型社區附近都會有幾家寵物店,銷售寵物及寵物用品。而且寵物食品價格不菲,一斤狗糧一般需要新台幣幾元到一百多元不等。寵物狗、寵物貓的價格更是少則幾千,動輒上萬。根據寵物店老闆的反應,即使價格昂貴,但市場對寵物的需求卻有增無減。空巢家庭、失獨家庭及大齡的剩男剩女,是催熱寵物市場的「主力軍」。

對此專家呼籲,整個社會要及時推出相應的政策來重點關注此類家庭。人際關係和諧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長期跟寵物待在一起而疏於與社會交往,會影響到一個人智商和情商,因為寵物再聰明也畢竟是動物。大齡單身如果確實是生活方式的自主選擇,那麼無可厚非;如果是有某種情感困惑或心理糾結,則應通過廣交朋友,嘗試愛情等多元化的彌補情感缺失。人不但需要得到愛,更需要通過付出愛來確認完整的自我,找到自我的價值感和歸屬感。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9期】拯救你的窮忙生活

■   奔跑的蝸牛

超過半數的「窮忙族」是「80後」,大多數「窮忙族」
都是職場新手,事業剛剛起步,生活需要置產,面臨著
成家立業雙重壓力,他們對自己的期望往往超出自己的
能力範圍。
(網路圖片)

工作忙到天天加班,卻一年未加薪,三年不升職,忙得沒時間休息、陪家人,可依然無力置產、囊中羞澀,如此境遇是「窮忙族」對自己的真實寫照。然而,一份針對大陸都市中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的調查顯示,75%的人認為自認是「窮忙族」。如何擺脫「窮忙」命運,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窮忙族」一直在思索……

「日理萬機」兼「錢途」無望

在哈爾濱市某私企工作的白領孫女士坦率地承認,自己就是「窮忙族」。孫女士是公司的客戶經理,她用疲於奔命來形容自己每天的工作狀態。每天孫女士要處理N多個客戶通過電話、郵件、QQ提出的各種問題。老闆要利益最大化,客戶要必須滿足自己的需求,通常處理這樣的事情就會讓她焦頭爛額,如果工作僅限如此也就不用忙到四腳朝天了,孫女士表示,這些只是她工作之餘要處理的,作為客戶經理她的主要工作是會見客戶,拿到訂單。

客戶經理的時間就根本不是自己的。孫女士最常遇到的情況是,白天客戶根本沒時間,她只能無奈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去見客戶,還偶爾要在飯局文化中充分發揮自己的酒量喝到客戶滿意為止。工作幾年下來,孫女士很少雙休,每逢節假日也很少能留在家裡。犧牲了自己的時間還不夠,為給客戶留下好印象,職場裝扮也是自掏腰包。公司規模並不大,已經沒有晉升空間,薪水也幾年不變,可換個工作還不是照樣如此?「窮忙族」孫女士時常跟朋友抱怨。

「窮忙族」大多是職場新人

調查顯示,在自認為是「窮忙族」的人中,超過半數的人是「八〇後」,不到兩成人是「七〇後」,也有不到一成人是在校大學生。事實上,大多數「窮忙族」都是職場新手。職場新人事業剛剛起步,生活需要置產,面臨著成家立業雙重壓力,他們對自己的期望往往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所以,在針對「窮忙」產生原因的調查中,我們也可以看到60.9%的人認為是社會壓力過大導致,48.9%的人則認為是由於個人缺少人生規劃,39.5%的人認為起點低、機會少,26%的人認為是太急於求成。這些原因也都是職場新人正在面臨的問題。

「窮忙」是很多職場年輕人的必經之路,在抱怨之後我們也應該清楚,窮忙並不是白忙,窮忙其實是職場新人積累工作經驗的關鍵時期,也只有經歷了這樣的人生階段才能夠厚積薄發在事業上有所突破。重要的是,「窮忙族」要認識到這一點,不能失去自我、自暴自棄,要有改變自己「窮忙」人生的意識。

如何擺脫「窮忙」人生

不僅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香港地區,在美國、日本、德國、北歐等地很多職場人都給自己貼上了「窮忙族」的標籤。如何挽救自己的「窮忙」人生早已經成為一道國際命題。專家也表示,對於職場新手而言「窮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直「窮忙」、「瞎忙」則必須引起注意,作出改變。

如何擺脫「窮忙」,從個人角度而言,首先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不在抱怨中迷失自己,要清楚我們不是在為老闆工作而是為我們自己,要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和目標,合理支配自己的時間和收入,並且職場新人在工作與物質的權衡上不要過分考慮物質,將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中,投入地工作才能有所收穫。此外,「窮忙」也不要忘記在知識儲備、職業技能上積極為自己充電,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早日擺脫「窮忙」。

然而,「窮忙」絕不僅僅是個人的生存狀態,它與整個社會都息息相關。社會應著力解決現有的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等民生難題,讓更多年輕人有公平參與社會財富分配的機會,協助年輕人早日擺脫「窮忙」人生。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8期】一起走進潮婚時代


 ■晨曦微露

裸婚一族願意相信,愛情不是用金錢堆砌起來的,
他們相信日後會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
圖為電視劇《裸婚時代》劇照。(網路圖片)

因為「愛你一生一世」這句話中有數字諧音的寓意,2013年1月4日這天,大陸各地民政部門登記結婚的新人變得異常多起來。其中,裸婚、N婚、畢婚、隱婚、閃婚、素婚、試婚等現象頻出,這似乎宣告了潮婚時代已經來臨。

裸婚,愛情與金錢無關

所謂「裸婚」,就是除了結婚登記證明,車子、房子、婚禮、蜜月、鑽戒什麼都不要,在如此物質化的社會中,此等「唯愛情至上的人」難能可貴。

尚小姐和老公在大學裡相識, 2008年大學畢業後兩人在一座一線城市找到工作。眼看工作已經穩定,兩個人的結婚問題被提上日程。然而,尚女士和愛人大學畢業後一直租房住,結婚首先要解決住房問題,這座城市的房價是兩個工薪族年輕人所無力承受的。況且,兩人老家都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多年來他們上學讀書已經花光了家裡的積蓄。2010年,兩個人決定也趕一次時尚,不讓人家費心,他們決定裸婚。在領取了結婚證書後,尚女士和老公回到家鄉,僅僅是和兩家父母吃了頓團圓飯,這婚就算結了。2011年,尚女士的兒子出生,她和老公依然租房子住,但他們相信日後會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

目前在大陸,現實生活中能夠接受裸婚的人占42.8%,而裸婚人士中68.0%的人過得很幸福。在拜金主義者看來,裸婚是沒有幸福可言的,但我們更願意相信,愛情與金錢無關。

畢婚族的酸甜苦辣

畢婚是指大學一畢業就結婚。朱小姐在2006年大學畢業時就成了畢婚族,轉眼她的婚姻生活已經走到了第7個年頭,畢婚帶給了年輕人怎樣的酸甜苦辣,想必朱小姐最有發言權。

朱小姐的婆家經濟條件非常好,在其他大學畢業生還在人力市場輾轉時,朱小姐的婆家已經為她和男友安排好了穩定工作。畢業的第二個月,兩人便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當年他們就成功升級為準爸媽。

短暫的幸福過後,問題很快就出現了,兩個剛剛走出校門的孩子並沒有對承擔家庭責任做好十足的心理準備,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小事常讓兩個人爭執不斷,有很長一段時間朱小姐都在感慨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在爭吵與反思並進的生活中他們的女兒出生了,小倆口也在家人的幫助下順利度過了婚姻的磨合期。現在,朱小姐的女兒即將讀小學,她和老公的工作也日漸起色。

專家認為,畢婚族多數啃老,還要面臨心理不成熟帶來的感情動盪,但畢婚是年輕人的一種新的生活選擇,應該以平靜心態看待,社會也應該給畢婚族更多的思考和選擇空間。

N婚裡的對與錯

上個月將自己歸為大齡剩女行列的任小姐參加了一場特殊的婚禮,之後她感慨,自己一次像模像樣的戀愛還沒談過,而這次婚禮中的新娘已經是第三次披上嫁衣了。現在,人們把結過兩次以上婚的人稱為「N婚」。調查顯示,近兩年大陸再婚率高達10%以上,「N婚」模式已越發普遍。

任小姐口中的這位新娘,第一次結婚時嫁給的是比自己大8歲的大學老師。婚後,兩人為了什麼時候要孩子摩擦不斷,在苦苦掙扎了一年後,渴望自由的新娘選擇了離婚。而後,她通過網路結識了第二位生命中的有緣人,因害怕失去,她對婆家隱瞞了之前的婚史。就在領完結婚證準備籌辦婚禮的當口,第二任老公最終發現了她的過去,並當即決定結束這段短暫的婚姻。在經歷了兩次失敗婚姻以後,這位女生最終懂得了如何面對感情,這一次她選擇向男友坦白過去,最終贏得幸福。

與其他的時髦結婚形式相比,N婚族明顯悲催一些。但隨著觀念的開放,「圍城」的婚姻觀念似乎已經過時,何時何地我們都有選擇幸福的權利。但怎樣處理好重組家庭中的關係、如何告別過去,都將直接影響「N婚族」的幸福指數,所以處理上還需更為慎重。

婚姻是幸福的終點,每個人到達的方式和路徑也許並不相同,但只要用心經營,何種方式收穫甜蜜又有何妨呢。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8期】今天,你「光碟」了嗎?

「舌尖上的節儉」正當時

 ■ 凱霞

光碟行動在大陸已經如火如荼地
風行起來了。(新華網圖片)

今天,你「光碟」了嗎?2013年,主張綠色節儉的「光碟」擠掉了自嘲自娛的「屌絲」、誇張驚歎的「碉堡」,成為大陸網路新流行熱詞。近日,以「光碟」為主題的公益活動,在大陸各地引發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大陸民眾行動起來,接力加入「光碟一族」。

網友發起「光碟」行動

「有一種節約叫光碟,有一種公益叫光碟!所謂光碟,就是吃光你盤子中的食物。拒絕浪費,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你,願意嗎?」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倡議一出,立刻贏得大陸網友的掌聲。

網友「反正潘子卉」說:加入「光碟族」吧。讓我們都不要浪費,尊重農民的勞動。網友「小塔」說:父輩很喜歡把吃不完的飯菜留到下一頓吃,他們捨不得浪費。最好的節約,就是不浪費。「光碟」行動也得到了餐飲業界的支援與認同。「吃光盤子裡東西,這個倡議好啊!」大陸各地多家餐飲名店,都公開表示了認可和支持。「有些餐廳還把宣傳頁夾在功能表的封皮和第一頁之間,讓顧客翻開功能表就能看到『光碟』的呼籲。」為了更好地宣傳「光碟」行動,餐廳想出了很多辦法。

從發起人的幾條微博開始,網友迅速回應,大陸主流媒體幾乎在同一時刻關注和轉載,活動急速升溫。從1月初開始,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光碟行動」在微博上被轉發約5000萬次,小小的「光碟行動」,已經形成燎原之火,在數天內就影響了千萬人。

「剩宴」反思「舌尖上的浪費」

與「光碟」一同榮膺2013年大陸網路流行詞語的,還有一個詞「剩宴」。沒有「剩」也就無所謂「光」。隨著2013年春節臨近,各種年會、聚會又帶動著一波又一波「大吃大喝」的風潮:餐桌上杯盤狼藉,滿眼的剩飯剩菜……這些觸目驚心的「剩宴」,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費」。

「根本不需要點那麼多菜,但是為了面子,特別是請客吃飯的時候往往會點很多菜。吃不了的,扔了可惜,打包回家也不一定吃,多次加熱後,不好吃了,最後還是扔了。」做銷售工作的蔡女士,因為經常要參加「飯局」,對「剩宴」很有感觸。她說,開始自己還會將剩飯剩菜打包回家,但是時間久了,家人也不愛吃了,她也就不再打包了。而且,請別人吃飯,一般是寧願剩下也不能不夠的,如果餐桌上盤子都是吃得乾乾淨淨的,感覺不好看,怕客人覺得他們小氣。

這有一組數據,發人深省。有關資料顯示,大陸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

從上到下 「節儉風」吹遍大陸

網友「綠毛怪」說:「春節將至,希望各級幹部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讓幹部作風的轉變引領文明新風,鋪張浪費的行為成為『過街老鼠』。」

「明知道是浪費,卻因為『面子』文化一直未杜絕。」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于長江認為,奢華浪費的吃飯方式成為大陸民眾講面子、講排場、體現熱情的表達方式。隨著中共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落實,大陸各地方開始制定相關細則,厲行節儉辦會辦活動。「要引導社會形成這樣一種輿論,大吃大喝的招待方式是落後、愚昧的方式。簡單節儉的吃飯方式與低碳生活、環保理念一樣,符合國際觀念,是時代的潮流。」于長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7期】「陸流」崛起

大陸電視劇為何好看 

台版《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
在大陸影視製作水準還不夠發達
年代也曾在大陸熱播。(網路圖片

說「劇」心裡話

火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後宮•甄嬛傳》在台灣的螢光幕上也博得高收視率。台灣有觀眾連續看甄嬛傳72小時引發眼疾,此舉實在不值得提倡,但卻能從中瞥見觀眾對《甄嬛傳》的熱愛。

其實,諸如《雍正王朝》、《漢武大帝》、《水滸傳》等很多大陸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都曾在台灣創下收視新高,取得極大反響。而大陸劇熱播也使得台灣產生一個與韓流並列的新詞彙——「陸流」。「陸流」崛起,給兩岸的業內人士乃至普通觀眾都留下這樣一個思考——大陸電視劇為何如此吸引台灣觀眾目光?

劇情跌宕卻不失真

一部好的電視劇,最關鍵的就是劇情。縱觀在台灣火透了的這幾部大陸電視劇,不難發現,這些作品多是對真實歷史的演繹,甄嬛的故事恰似發生在清朝的雍正時期,諸多歷史人物史料可查。《漢武大帝》、《大秦帝國》更不必說,更是對歷史上的秦皇漢武的演繹。這些鮮活的歷史人物家喻戶曉,一經搬上螢光幕就給觀眾真實感、親切感。與台灣地區早些年拍攝的《笑傲江湖》、《神雕俠侶》等古裝片相比,這些「陸流」文化氣息更濃郁。

大陸歷史劇以電視劇的形式向觀眾展現歷史,台詞和劇情都跌宕起伏,擯棄了歷史枯燥難懂不易普及的弱點,而有史可查的歷史人物、真實的歷史故事使得這類電視劇不失歷史的厚重感,為其可看性大大加分。

其實大陸獲讚譽的電視劇每年都會有幾部,而且也不單只有歷史劇題材。比如這些年被大陸民眾津津樂道的現實生活劇《蝸居》、《裸婚時代》、《雙城生活》,跟歷史劇相比,就更具消遣價值,而且更貼合當下受眾所處的生活境遇。畢竟,人們生活在壓力繁重的社會中,每天都要面對買車、買房、結婚、生子等現實問題,如果在看電視放鬆消遣的時候還要不停地去關注各種生活現狀表演,怕是失去了娛樂的韻味。

視覺效果引人入勝

除了劇情跌宕起伏、牽動人心,「陸流」之所以能在台灣引發轟動的另一原因,還在於電視劇製作技術的高超,視覺效果更吸引觀眾。

視覺效果是電視劇制勝的一大法寶。早年台灣地區拍攝的《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也曾在大陸熱播,演員的裝扮、場景的設計、動作技術……觀眾無不被電視劇製作技術的精道著迷。那時,大陸影視製作水準還不夠發達,在影視作品後期製作上的投入相對較低,製作技術也欠些火候。而當下,大陸經濟帶動影視產業在內的相關行業聯動發展,電視劇製作產業資本日益雄厚,每一部電視劇的製作者都知道,行業競爭激烈,只有好的作品才能成功打入市場。所以,這些廣受好評的大陸影視作品,從演員服飾到場景佈置都可謂美輪美奐,電視劇製作的精緻大大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有人說,《甄嬛傳》怎麼能火?看完人變得跟後宮的嬪妃一樣工於心計怎麼辦?其實在社會壓力不斷的當下,人們更需要的是娛樂精神,一部好的電視劇劇情好、視覺效果吸引人,能讓忙碌的人們暫且停下,輕鬆娛樂片刻就達到了其傳播的目的,當然能隨便瞭解點歷史文化更好。

市場自由競爭的今天,電視劇產業的發展永遠不開創新和自由的創作空間,而大陸文化軟實力不斷提高是大陸劇熱播的精髓所在,也是大陸電視劇在台灣引發「陸流」熱魅力之所在。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7期】少小兢出門 老大不離家

大陸農村老人享受「居家」照顧

凱霞

為了給「空巢老人」暖巢,近年來,
居家養老的新模式在大陸各地農村
逐漸推廣開來。(網路圖片)

隨著大陸社會發展,人口遷徙不斷擴大,在大陸很多村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常常在空蕩蕩的房子裡獨守一台電視機;他們需要飼養小動物來排解寂寞;他們會在節日來臨時,認真地等待電話那頭兒女的一聲問候……他們被稱為生活在農村的「空巢老人」。
為了給「空巢老人」暖巢,近年來,居家養老的新模式在大陸各地農村逐漸推廣開來。所謂居家養老,就是按照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生活習慣,讓老人們選擇居住在自己家中,而不是入住養老機構內安度晚年的養老方式。

山西有個「愛晚之家」

「忙完農活後,就不用一個人閑呆著,心裡也不會覺得太寂寞。」老人孫存鎖是山西省陽曲縣侯村農民,兒子常年在外打工,8年前老伴去世後家中就只剩他一個人。曾經他一個人守著一棟空蕩蕩的房子,心裡很不是滋味。但現在,他閑來無事,總愛到村裡新建的「愛晚之家」坐坐,與像他一樣留守的老夥伴們一起聊天、打牌。

「愛晚之家」是山西省陽曲縣侯村的一處養老院。這座養老院是個四合院,設有多功能室、活動室、保健室、宿舍和餐廳等。養老院主要面向60歲以上的老人,重點是高齡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病殘老人和失能老人。他們可以來這裡鍛煉身體、聊天、下棋,養老院提供午飯,鄉衛生院的保健醫生還定期來給他們做常規體檢、宣傳保健知識。

資料顯示,在山西省,像侯村「愛晚之家」這樣的農村居家養老模式,已在21個縣區的124個村開展試點。當地官員介紹,為村裡老人提供日間照料的「愛晚之家」,實現了農村老人「不離家不離村」就能享受到集體的照料和社會的服務。

養老新模式: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以青壯年為主的外出農民工總數已達到1.5億,農村老年人則達到1.23億,占全社會老年人口總數的66%。農村留守老人面臨兩難選擇,到城裡不適應且兒女缺乏經濟條件,留在農村,在生活上又無人照料,陷入無人養老的困境。

「您好,這裡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每次聽到電話裡的這個聲音,家住甘肅省嘉峪關市的王光文老人就會感到特別親切。72歲的王光文老人因患尿毒症,每週需要到醫院做兩次透析治療。做透析時間長,時間久了,沒人陪護就成了老人的傷心事兒。自從有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只需一個電話,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加盟企業的服務員便會準時上門,陪老人去醫院做透析。

在大陸的農村,老人的養老主要是依靠家庭養老,他們是不願意去養老院的。再加上農民收入並不固定,對於收費的養老院,他們往往敬而遠之。而「居家養老」這種新的養老模式,正好解決了上述問題。

居家養老,路還很長

傳統的「養兒防老」的家庭養老模式功能逐漸弱化甚至喪失,「居家養老」作為農村「留守老人」養老模式的一種有益嘗試,根據各地不同的經濟狀況、風俗習慣等因素進行了成功的探索,日益成為大陸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新模式。2011年底,大陸發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提出,要向農村的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短期托養、配餐等服務,到2015年使日間照料服務基本覆蓋半數以上的農村社區。

居家養老的模式不錯,但從紙面走向現實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需要怎樣的設施構建和服務體系,老人才能實現在家中養老?只有農村服務網路得到完善,才有可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入居家養老的服務內容。同時,配置更專業的服務資源,比如專業化的老年醫療衛生、康復護理、文體娛樂、資訊諮詢、老年教育等服務專案,也必不可少。

大陸農村的養老事業,是一個千頭萬緒的複雜話題,也是一項充滿希望的朝陽事業。「居家養老」新模式就像建一座「沒有圍牆的養老院」,期待以高效、真誠的服務,讓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享受到了社會管理創新的成果。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