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期】(上海)華東政法大學

藺桃

華東政法大學002

華東政法大學地處上海這一國際大都市,十分注重教育的國際化。(網路圖片)

2013年9月底,大陸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上海自貿區是中國大陸探索未來如何開放、如何發展的重要一步。作為一塊「一國之內」的自由貿易「試驗田」,它很可能成為下一個香港,並「在擴大開放中拓展發展空間,用倒逼機制推動轉型升級。」 Continue reading

【第53期】你所不知道的政法類名校系列

(重慶)西南政法大學

  藺桃

《編按》隨著兩岸經貿、金融互動日益密切,台商投資大陸的需要,通曉大陸法律的相關政法類專業,成為越來越多求學大陸台生的選擇。以往,選讀這個專業的人才,多已在台灣取得執業律師資格,而近年來,越來越多應屆生也在跟進。在接下來的《你所不知道的大陸名校》系列中,我們將介紹幾所各有特色、不同地域、層次的政法類高校,供有興趣的您選擇。

中國法學界的「半壁江山」

面對巨幅中國地圖,僅佔小小一隅的重慶市,是西南部最重要的城市;與北京、天津、上海比肩的直轄市地位。地處重慶的西南政法大學(以下簡稱西政),是所自1953年,便以法律作為立校之本的政法高校。50年,從學界到政法界,西南政法大學的校友,佔據了中國大陸法學界的「半壁江山」。

「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朱蘇力在其所著《從法學引注看中國法學的現狀》中開出的國內法學學者『大名單』——近乎一半出身西政。」有許多西政的學子成為今日的「當代中國法學名家」、「全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大陸有70多所高校、10多所政法類高校及科研機構中,都有出自西政的教授、研究員,西政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法學師資的培養基地」。這些法學家們,是多部大陸法律的草擬者或參與者,可說中國大陸的法治進程中,西政校友的影響十分深遠。而在政法界的實務工作中,亦有「22位大法官、大檢察官,多位最高政法機關的管理者」出自西政,因此曾有人說,「最高法院的一半人是西政的」。

如今,西政學子遍佈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各地。今年的應屆畢業生、西政2009級法學專業的張瑜芳說,西政在全國各地都設有致力於回饋母校,幫助學弟妹就業的校友會。瑜芳說,在這方面,廣東省校友會尤成體系。今年,他們就針對2013屆的應屆畢業生,提供免費的就業指導和培訓課程,幫助想在廣東就業的學弟妹,提供律師事務所、公司或企業的工作崗位。對於想考司法系統公務員的同學,也會提供信息幫助。

除了公檢法系統外,西政的畢業生,在律師事務所、銀行、國企、私企中都很吃香,選擇繼續讀研深造的,也相比同類法學人才,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西政人為什麽受歡迎,且看下面分解。
 
沒有吹捧,只有批評與較量

許多西政的學子,離開學校後幾乎都會回憶起在學校大講堂聽「法學大家的精彩講演和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拍磚』評論」的日子。即便是法學泰斗如蘇立、梁慧星也難逃西政學子的唇槍舌劍,還有不少已經工作的學子回來與當年的老師當場論辯。瑜芳說,這也就是西政大講堂不成文的規矩,講堂內「不分身份地位,允許不同觀點的批判與較量,但絕不能吹捧。」「有幾分像英國海德公園的肥皂箱」。更為難得的是,無論在學界、業界身份地位多高,前來講演的大師們,都充分尊重這個規矩,對年輕的學子充滿寬容與關愛。這樣的講座雖然經常有,但因為場地有限,每次都要排一兩個小時的隊去聽,後來瑜芳和她的幾個同學,乾脆就在講台前席地而坐,即便這樣,也很有可能無法進場聆聽。

在學生之間,每年都會有各式各樣的辯論賽。從班級、學院到學校之間,各式各樣的辯論賽,在不同季節上演。如校內最有影響力的辯論賽——天倫辯論賽,每年都會引起學校各大學院的廝殺,而因為場地有限,辯論賽的門票往往一票難求。在重慶市和中國大陸範圍內,西政的辯論隊也多次拔得頭籌,如在2007年獲得第五屆全國「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模擬辯論賽冠軍,並於次年代表大陸參加在維也納舉行的國際商事貿易仲裁辯論賽;2010年,在世博辯論賽中力挫群雄,最後擊敗北京大學,獲得冠軍。

辯論可以說是西政最重要的文化景象之一。只參加過班級辯論賽的瑜芳說,思辨已經成為西政人的一種習慣,從學習、同學的相處中,這種思辨的刺激始終都在,如果不小心遇上學校辯論隊的同學,那種對話,真會叫人「心驚肉跳」。
 
經濟法排第一、訴訟法是重點

西政有兩個法學類重點學科,一個是訴訟法學,一個是經濟法學。訴訟法學早年是司法部重點學科,學術梯隊力量強大,在首次法學院校課程質量評估中「民事訴訟法學」被評為A級優質課程。其中的民事訴訟法學起步很早,中國大陸最早一批的民事訴訟法碩士和博士,都是從這個專業培養出來的,司法部曾經還委託西政開設全國民事訴訟法師資培訓班,為高校和司法部門,培養了最早的一批骨幹力量。

西政的經濟法學科是大陸最早設立經濟法專業的五所高校之一,1985年即面向港澳台招收大學部學生,1995年和2000年,開始面向海外和港澳台招收碩博士研究生。「2004年,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研究所完成的《2004中國大學研究生院評價》中將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科評價為A++,位居全國第一。這也是該學科點連續四次蟬聯全國第一。」此外西政的民商法、刑法學也都屬於優勢學科。

近年來,西政引進的人才都具有海外留學背景。學校還與美國、法國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60所知名高校、法律實務部門開展學生交流專案和帶薪實習計畫。瑜芳說這種機會很多,還看個人申請,她的同班同學中,就有幾位參與了這種去國外的交流專案和帶薪實習專案,有許多交換機會可以互免學費,互認學分。
 
刑事、民事雙師同堂交鋒

法學是一門需要融會貫通的學問,既是一門發展的學問,也是正在進行的現實。所以西南政法大學的法律類大學部學生,進入學校後都是按照大法學專業來培養,進入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後,才分不同的學科方向,如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國際法等。

因而,在西政的大學課堂上,往往可以看到不同學科的老師,在同一個講堂上互相探討、辯論,讓學生現場感受不同思維、背景知識的交鋒。如「刑事疑難案例分析、民事疑難案例分析雙師同堂的選修課程」,往往因為生動的案例教學,選修爆滿,還有不少沒選上的同學直接來旁聽。

另外,西政還有一般法律系都會開設的模擬法庭,「選取典型案例,以實際庭審程式為標準,所有角色均由學生自己擔任,庭審結束後由老師進行點評」。同時還有校園庭審供學生觀摩,這類庭審往往是「真實案件,由法院、檢察院直接到學校來開庭審理,組織學生旁聽」。

從2010年開始,西政還在教學模式上,作出了新的改革。從那年起,新生入學後,都會參加一場特別的考試,被選中的學生會被分入實務人才實驗室和學術人才實驗室。每個班50人,單獨開班,獨立培養,實行校辦教育。
 
培養敢闖敢拼的實務人才

除了精心設計課程,任課老師也打破學科限制,從全校遴選。這兩個實驗班,每三個學生就會有一個導師,學術人才實驗班目標是培養法學研究方向的高水平人才,其中有50%的學生有機會赴國外交流一年,還需參加學校的創新項目。實務人才培養則緊扣司法部門對法律人才的實際要求,緊跟近年來司法考試等職業考試的改革方向,開設大量實踐性、技術性的應用性課程,注重學生綜合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統籌領導能力的培養。

但這僅屬於西政教學改革的一部份,其目的都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目前西政已經是應用性、複合型的法律職業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層法律人才的三大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瑜芳說,如果非要為西政人總結出一些特質,她認為是樸實。並不如表面看起來的光鮮,她說法律人,尤其是起步階段的法律學徒,需要承受許多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在西政,鮮有浮華。」所以這裡出來的學子,才能屈能伸又敢闖敢拼。這或許也是西政每年就業率都超過90%的原因吧。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第52期】你所不知道的財經類名校系列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藺桃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將全球化、
國際化視作立校之本,作為一所外向型學校,
貿大與英、美、法、德、日等20多個國家
和地區的200多所院校建立長期的交流關係,
每年會派出200多個學生出國或出境學習、交流。
(網路圖片)


在眾多大學院校爭相以「國際化」作為特色的時代,一所大學對「國際化」的理解,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意義上,(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理解是特殊的,因為它將全球化、國際化視作立校之本,而不是某種特色。

正如校長施建軍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的,所謂立校之本,是指從1951年建校始,對外經貿大學(前身為「中央人民政府貿易部高級商業幹部學校」)便是為中國(大陸)培養外向型經濟的特別人才而專門設立,辦學的理念、目的都遵從「對外」兩個字。
 

走出去:4.3%—4.4%的學生有出國學習經歷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以下簡稱貿大),顧名思義,主要目的是培養「對外」「涉外」人才的地方。面向國際社會的人才,至少需要兩樣法寶,一是熟練的英語,一為通曉國際規則。
 

因為所有專業都是以高水準英語作為依託,所以在選擇高考生源時,有別於其他學校,報考對外經貿大學所有專業,都需要參加該校的英語口試。進校後,相當一部份課程採取的是英語授課或者雙語授課。相比普通學校,貿大的大學生需要多修10個左右的英語學分。每年貿大都有許多國外的政要來做報告或講座,「基本是沒有翻譯的,直接以原生態的英文演講,上千人的禮堂,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都能回答問題,都能自己互動。」施建軍說,這說明貿大學生的英語不是啞巴英語,是可以參與到國際競爭中的競爭力。
 

國際規則的通曉,一定程度上有賴於國際經驗的增加,為此貿大為學生「走出去」創造了多種路徑。UFE國際班是其中一種路徑,學生通過選拔進入國際班裡的美加英澳名校特訓班或加拿大升學就業移民班、義大利帕維亞大學獎學金免費班,完成本科預科學習課程,便可按計劃出國學習。另外還有不同學院創立的特色實驗班,如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的三語實驗班,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英語的基礎上,再掌握一門小語種,並且將花費半年的時間到所學語言的相應國家去進行學習、實踐。三語班從2009年開設,至今已有4年。類似的還有中法蘭斯2+2項目,這個項目畢業的學生可以獲得雙學位。
 

作為一所外向型學校,貿大與英、美、法、德、日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所院校建立長期的交流關係,每年會派出200多個學生出國或出境學習、交流。已在經濟學專業讀了四年書,即將畢業的木雪楓說,這種出國交換學習機會的機會很多,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學生提交申請後,還要通過學校的面試選拔。
 

目前貿大已有4.3%—4.4%的學生有出國學習的經歷,校長施建軍希望,將這個比例提升到5%,「今天的任何一個培養都不是封閉性的,都必須是開放的,……大概國際上現在好多研究型的一流大學,都把這個指標放到10甚至15,就是10%到15%的學生有出國學習的經歷。」
 

同時貿大的學生還積極參與到各種國際活動中去,如廣交會、北京京交會等,貿大的學生往往以語言服務成為這些重大活動的志願者,貿大學生口語普遍好,翻譯能力強,可以大量地提供這種志願服務。
 

引進來:1/2師資有國際背景 每5個學生中1個是國際生
 

如果說「走出去」是國際化的一種策略,那「引進來」是則是另一種國際化策略。
 

貿大推行精英式教育,每年招生人數有限,在全校一萬五千多學生中,有3000多個是外籍學生,來自全世界127個國家,意味著每5個貿大學生中就會有一個是外國人。木雪楓說,在貿大的課堂上,見到外國學生並不特殊。目前貿大的留學生還是會獨立上專業課,只有在一些公共課上,才會和本地生一起學習。木雪楓說,這麼多留學生,給了大量中國學生當語伴近距離交流的機會。貿大這種「國際化」的環境, 2010年7月到北京進行國事訪問的阿根廷總統克莉絲蒂娜印象非常深刻,一進校門便對校長施建軍說,你們學校很國際化。
 

施建軍說,一所學校,外在的國際化遠遠不夠,還要從骨子裡國際化——教材的國際化、師資的國際化、國際認證等等。木雪楓就讀的經濟學專業,所有教材都是英文原版教材,「所以四年下來別的不說,英語讀寫提高很大。」幾乎大部份的專業都在採用英文教材或雙語教材。
 

目前貿大有1/2的師資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歷背景。正在金融學專業碩一年級就讀的劉顯感覺道,「給我上課的老師,有海外背景的老師不止1/2。這些老師上課一般都會援引國外的案例,做英文的PPT課件,而且雙語課或者全英文的課更可能讓他們來上。」 「國內老師會比較循規蹈矩,按照書本來教,海歸回來的就會傾向於讓學生自己多看多想,所以講的會比較快,發散性也強。」但非母語的專業課理解起來難度會更大,木雪楓和劉顯都覺得 ,需要在課後更努力學習。
 

從2012年開始,貿大開設暑期學校,從國外名校請來教授上課,「老師背景會公開,哪個學校的,學術成就等。每門課都會有介紹,告訴你老師會講什麼,教的內容很豐富,有經管類的專業課也有公共課,比如婦女研究等。」學生可以自由申請,以抽籤方式選拔。連續兩年都關注的木雪楓說,「上課的感覺原汁原味,為將來打算出國的學生提供了鍛煉的機會。」
 

專業人才 複合優勢:1/4學生涉外就業
 

「都說貿大是財經院校裡外語最好的,外語類學校裡財經最強的。」在貿大,不僅外語是基本優勢,連英語學院的同學,都額外要修習10學分的經管法類公選課程。
 

英語+專業是一種優勢,雙學位、輔修等制度,還可以讓不同學科的同學可以擴展自己的眼界,培養自身的複合優勢。劉顯的同學在大學時就同時學習了金融學和會計學,還有許多同學選擇「經管類+法律」或「經管類+小語種」這種組合。
 

「如果一個學生又能翻譯,又能和老外流利交流,又能完成專業技術類的工作,那麼企業為何不要呢?」今年畢業的木雪楓對自己頗有自信。
 

除這種複合式學習外,貿大還有許多專業,本身就是為跨領域服務的,如法學(國際經濟法)專業,目的就是要培養中國大陸涉外法律事務專業人才,如可以代表跨國企業在訴訟、仲裁和談判中與歐美律師對壘的國際法領域律師或企業法務人才,商務部、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等機關亟需的涉外法律事務管理人、協調人或爭端解決人。

貿大的國際法學專業,2002年便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是貿大兩大國家重點學科之一。20多年來,貿大的法學專業便是以通曉東西、適應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需要的專業知識結構著稱。國際法學專業畢業的學生,要有「三會」:一會法學專業理論和技能;二會國際經濟貿易知識;三會運用專業外語。有多種專業優勢的複合人才,同時具有精準地就業定位,「這樣的人才,必須要啊。」
 

根據數據,貿大每年的畢業生就業率在99%,除了1/3左右出國繼續深造,大部份去了外貿行業、金融行業、三資企業,「從數量上來說,最多的可能是國有四大行總分行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其他的外貿相關類企業比如中外運、中糧、五礦也有一些。」
貿大招生辦提供了2008年金融危機年中,貿大的就業數據,「本科生就業率在98%以上,研究生是在99%以上,近40%的畢業生從事涉外工作。」木雪楓說,「十步一老外的國際化環境,讓大家都想出去看看這個世界有多麼不同,就業也就想著這些外資背景企業靠攏。」

小貼士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小檔案:
1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              
2教育部全國72所直屬高等學校之一
3教育部、商務部合作共建學校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51期】2013大陸大學免試入學招收作業已完畢

北大、清華需69級分以上
 

學測申請的複試多以面試為主,內容是由教授安排一些家常性的問答,亦會詢問考生所選科系的專業問題,考生保持平常心應對即可。(網路圖片)

      2013年度「大陸大學以台灣學測成績免試招收台灣學生」在5月底前已完成基本錄取程序,錄取的考生亦陸續接到預錄取通知書,待學歷證件審驗及身體檢查後即可完成正式錄取程序。目前大陸大學開放台灣學生達到學測前標以上成績者即可照各校程序分別送件申請。

頂標有機會,前標別放棄

以今年學測頂標63級分、前標57級分的標準來看,較受台灣學生矚目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校由於有許多台灣學生送件申請,因此需達到學測頂標才有複試機會,其中北大、清華要求分數為69級分;復旦是68級分;上海交大與浙大約在66級分。

當然還是有許多學校,不論是報考人數較少或是開放名額較多,都接受以前標成績申請入學,因此還是鼓勵有意前往大陸就學的台灣學生,只要學測成績達到前標就盡量寄出申請文件參加初審。
 
複試採面試,平常心對待

台灣學測免試申請大陸大學乃大陸各校自主招生,只要在大陸教育部的許可規範下,各大學自行規定申請者所需繳交的文件、符合複試資格的條件,初審送件期限與複試時間亦由各校自定。在多數台灣學生一次申請多校的情況下,考生與家長須有心理準備,參加每個學校的複試包括搭機往返大概需要花上3到4天。

以考生提供的參加大陸大學複試經驗來說,與台灣各大學複試多採用筆試的方式不同,大陸各校皆以面試來進行。以今年有100多名台灣考生被通知複試的復旦大學為例,該校採中文面試,內容是由教授安排一些家常性的問答,亦會詢問考生所選科系的專業問題,面試過程拿出過往學習所積累的實力並保持平常心應對即可。

再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例,上海交大偏重英文面試,一進考間就有教授開始以英文針對該科系的專業內容詢問考生,英文不甚流利的考生可請教授將說話速度降慢,但更要緊的是考前多加強英文聽說能力,尤其報考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學生,除了熟悉專有名詞的英文之外,因為兩岸在部分專業用語的說法不同,務必同時把握好專有名稱在大陸的中文用詞。
 
學長學姊經驗談,兵役就業可商量

部分學校在複試期間會邀請已在該校就讀的台灣學長姐來分享就學經驗談。考生家長表示,「他們都是台灣很優秀的高中,像建中、台中一中…畢業的學生,但是在與大陸同學一塊學習的過程還是感覺到很重的挫折感。」台灣學長姐們提到,「整個大一都在趕其他人的進度,又要適應在外地求學的生活,過完一年才像是真的開始念大學。」所以若要到大陸念書一定要有很清楚的動機,不然很容易有放棄的念頭。但台灣學長姐們同時提到,為了不讓未來前往大陸就讀的台灣學生重蹈覆轍,他們團結成立了讀書會,把課堂上的內容與需要加強的部分都做成筆記,希望盡量幫助學弟妹們能順利地學習。

在學校部份,最主要是在台灣學生特別關注的醫事科系和兵役問題方面提供了說明。醫事部分礙於台灣的法令規定,目前大陸所有院校的醫事相關系所仍不被台灣當局承認,所以學校安排了在大陸就讀醫科的台灣考生來說明醫事專業畢業後在大陸的就業方向和條件。兵役部分,雖然大陸教育部有基本須就讀一年以上才能辦理休學的規定,但有些學校在體諒台灣考生須面臨兵役問題的情況下,是可以在考上的當年就辦理休學,至於各校規定如何,建議考生在選擇院校之前先打電話與有意就讀的學校確認。

參與過座談的考生家長說到,學校還提供了小禮物給參加複試的考生們。這樣的座談方式不但能協助台灣考生釐清自己前往大陸念書的動機,學校和學長姐釋出的熱情協助也像是給家長打了一劑強心針。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50期】你所不知道的財經類高校

(大連)東北財經大學

藺桃

東北財經大學有開辦雙校園模式的聯合培養項目,
大學前兩年在東財國際商學院學習,
後兩年在國外合作大學學習,符合畢業條件的學生,
可以同時獲得東財和國外合作大學兩個學士學位。(網路圖片)

東北財經大學(簡稱東財)位於東北地區的大連市。被稱為老工業基地的東北,是革命和建設的重鎮,而大連海濱城市的位置,又賦予了它開放和新鮮的氣息。
成立於1952年的東北財經大學(曾名東北財經學院、遼寧財經學院),是中共建政初期,全國四大重點財經院校之一,與其他三大經濟區的西南財大、上海財大、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並稱。與大連市的氣息一樣,這所秉持著「老」傳統的財經高校,一直都在銳意創「新」。目前東財由財政部、教育部和遼寧省政府共建。

金融學實驗班:問題導向的培養模式

以培養「有靈魂的專家」為目標,東財於2008年推出了以問題導向的跨學科教育項目─行為金融學實驗班。該項目結合早期儒家教育和當代西方教育模式,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彌補現代分科教育制度的缺憾。領銜組建這一社會與行為跨學科研究中心的北京大學汪丁丁教授,本人便是跨越數學、經濟學和哲學多領域的著名學者。

老師們拋給學生們的「問題」,通常是根本性的人生問題或需要綜合思考的社會問題,單靠某一學科的知識往往無法解決,因此學生們必須要多去思考一個「為什麼」,努力去吸收更多知識,用多門學科的知識,去解決問題。行為金融學實驗班融入學術論文和新聞時事的動態教學方法,為培養學生這種跨領域的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了基礎。

以求解一位家庭主婦的理財問題為例,牽涉的便是金融資產定價問題。所以學生們不僅要理解資產、資產定價、微觀行為、宏觀政策這些核心概念,也要積累起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宏觀經濟學等知識,甚至社會學、心理學等知識也會旁涉,「在相互聯繫的知識鏈條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答案。」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會通過分工完成知識搜索、分類和重組,以小組討論激蕩出解決問題的思維及答案。推而廣之,一個基金經理、一個國家財政官員,如何去理財,問題和所需的具體知識都會不同,但融會貫通、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方式卻是一以貫之。

結合儒家的「知行合一」觀念,社會與行為跨學科研究中心也非常重視學生的行為評價。由此而專門設置「行為導師」一職,幫助學生明確人生計劃,理解中國社會及其核心價值觀,理解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在最後的畢業實習期間,學生們將會拿到學校對於自己在分析判斷、合作領導、表達營銷等三方面的參考評分,幫助自己找到最適合個性發展的工作機會。

行為金融學實驗班,每年面向東財大一新生招生,成績滿足一定條件後,通過筆試和面試,每年將錄取30人組成一個班。順利畢業的學生將獲得東財金融學(行為金融學方向)專業畢業證書和經濟學學士學位。採用類似創新模式教學的,還有會計學實驗班和工商管理實驗班。
 
教育國際化,與6國9校合作辦學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經濟全球化尚未如今天席捲全球,位於大連的東北財大就已經洞察先機,開始了「高標準」教育國際化之路。

東財的學生想要獲得國際化的視野,除部份是在入學考試時便選擇了與國外共同辦學的專業,進入學校後,還有第二次選擇的機會,而可供挑選的國際共同辦學項目非常之多。

不出校門就能接受國際化教學,當推國際商學院的會計學專業和金融學專業。會計學專業採用與澳洲註冊會計師公會相對接的課程體系。專業課程均採用英文原版教材、中英雙語授課。大量專業課程由來自英、美、澳、加的著名院校外教講授。同學們也是來自全球各地的留學生,大四學生可到上述國家的學校交換學習半年或一年。因這個課程已經獲得澳洲會計師公會認證,所以一畢業,學生就可以申請成為澳洲會計師公會會員,經過當地專業考試和工作計劃後,便可申請成為澳洲註冊會計師。

國際商學院的金融學專業採用的是與美國註冊金融分析師(CFA)相對接的課程體系,學習方式和交換規定與會計學專業同學同等待遇。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在學期間還有機會通過CFA考試,成為擁有美國金融分析師職業資格認證的高級商務專業人才。

另外還有一種稱為雙校園模式的聯合培養項目。選擇這些項目的學生,大學前兩年在東財國際商學院學習,後兩年在國外合作大學學習,符合畢業條件的學生,可以同時獲得東財和國外合作大學兩個學士學位。

如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的休倫學院經濟學專業、國王學院的金融與工商管理學聯合培養的「2+2大學本科項目」,與德國美因茨大學和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都有類似合作項目。目前這些合作項目已達16個,10個專業或專業方向的學生有機會選擇,而合作大學遍及6個國家的9所知名大學。

此外東財與英國薩里大學合作創辦了東財薩里學院,是東北地區第一家可授予中外雙學位的合作辦學單位;2011年,又與中國大陸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共建東北留學生服務基地,是全國第八家,也是東北地區的第一家,新增了澳大利亞、德國、波蘭、美國及愛爾蘭等國多所高校的共同合作項目及學位承認。

其他學院的常見專業中,也可以看到學校國際化培養的野心。正在東財金融學院金融學專業大三年級就讀的李特說,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有海外背景,上課靈活、注重案例分析,課程教材也多為翻譯國外經典教材,學院還有去五個國外交換學習的項目,最近他就有同學到台灣世新大學來交換。
 
到處都有校友,近十年就業率超95%

東財大氣磅礴的野心和國際化目光,不僅為自己贏得了「中國大陸十大財經類院校」的美名,最重要是為學生的就業鋪平了道路,擴展了空間。得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各國行業協會認可的專業,如會計學、金融學等學科學生,在國內外的就業範圍大大增加,選擇出國深造的同學也更具優勢。十年來,東財畢業生的就業率超過95%。

會計學是東北財大的三大國家重點學科之一,也是學校致力培養的專業之一。會計學各方向中,尤以國際會計方向CGA班就業形勢最佳,絕大部份的畢業生都被國際知名的「四大」跨國會計公司或外商投資企業錄用。

財政學(含稅務學)是東財另一國家級重點學科,財政稅務學院的學生近三年就業率均超過了90%。「公務員考試」被譽為比高考還難通過的獨木橋,而東財財稅學院,每年考取國家公務員和各地方公務員的人數,便占了學院總畢業生人數的10%,主要集中在中央到地方的財政、稅務系統和海關、人民銀行等部門。
第三個國家重點學科是產業經濟學,經濟學專業的學生實力亦不惶多讓,歷年來研究生升學率都名列全校前茅,尤其是以經濟學為理論支撐的應用經濟學專業學生,升學和就業在全國均能排到前列。

李特修習的金融學專業,雖不在實力最強專業中,但就業前景也非常看好,「除了去人民銀行有些困難,國內其他銀行基本沒問題。還有一些同學會進入銀監會工作。」

東財就業工作有一大特色,是將就業指導和校友工作集中在一起,在校友集中行業和區域,搭建畢業生就業平台。而東財的知名校友便有遼寧省省長陳政高、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傑、光大集團董事長唐雙寧、中國建設銀行集團董事長王洪章、原中國人壽保險董事長王憲章。中國銀監會、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國家審計署的高層亦有多位東財校友。所以,無怪李特會說,「雖然我們沒有校友招聘會,但幾乎每個金融機構都有我們校友,所以也能算是校友招聘吧。」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