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藺桃
編按:從林則徐「睜眼看世界」的呼籲,到如今,中國大陸有3億人在學習英語。新華社在2006年的報導說,「再過幾年,中國大陸學英語的人數,將超過英語系國家的總人口數。」現在估計早已經突破了。外語類大學,也許是大陸特有的大學類型。本期,我們為大家介紹中國大陸最著名的語言學府——北京外國語大學(以下簡稱北外)。在接下來的幾期,亦將陸續為台灣學子介紹其他大陸外語學校。
外語種類最多
截至2012年,北京外國語大學已開設54種外國語課程,完整開設了歐盟23種官方語言和東協10國的官方語言,其中16種語言是中國大陸的唯一學科點,(意味著如果在大陸想學這16門語言,只能去北外)是大陸講授語種最多的高等學府。到2020年,北外開設的語種將達到90個。
北外的前校長陳雨露說,他們曾做過一個研究,全球大國的語種人才,都在100種左右,美國則有270種,「就是說一旦緊急需要某種語言人才,就有270種語言或者方言的人才能夠被找到。」曾經隸屬外交部的北外,將培養語言人才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
北外的非通用語種(又稱小語種)中,日語、德語、朝鮮語、葡萄牙語、義大利語等都是非常強勢的語言學科,尤其是德語和日語,屬於國家重點學科。在亞非學院和歐洲語言文化學院中,還有許多不算小的小語種,比如馬來語、泰語、芬蘭語、捷克語等。
通用語種中,英語是國家重點學科,基礎深厚,是大陸最早建立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的英語專業。此外俄語和西班牙語也是僅次於英語的強勢專業,俄語和英語一樣,擁有獨立的語言學院。
不管修何種語言/專業,英語能力皆突出
北外採用小班授課,通用語是24人一班,非通用語只有15人。除少數公共課和學院內部的專業選修課外,北外的課堂上幾乎就是1個老師對20個學生。俄語專業的童彤說,小班教學不只讓老師和同學之間互動更緊密,對於外語發音等語言積累,有很大幫助。
語言專業不只是學會聽說讀寫這麼簡單,「我們不是一個培訓班」,北外的招生辦主任胡曉莉說,大一側重語言基礎技能的培養,大二開始就需要學習對象國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傳統文化等相關課程。推出主輔修、雙學位制度,所有外語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可以再選擇學習一門輔修或者雙學位專業,如國際關係、經濟金融、法律等。
相較於語言專業的「外語+專業」模式,對於非語言專業如國際商學院、國際新聞專業的學生,北外推行的是「專業+外語」模式,對學生的英語能力要求非常高,大一大二得修滿750小時的英語課程,且須通過英語專業四級才能畢業,相當於其他大學英語專業學生的要求。進入大三大四,還可以修習第二外語、第三外語等。
北外的所有畢業生都要求過英語六級,也都可以報考英語專業四級和專業八級(在綜合性大學,僅英語專業學生可報考),而且每年的通過率都非常高。王獻所在的2010級馬來語專業,今年有90%的同學通過了,整個亞非學院通過率也達到70%。
讓小語種的學生也有過人的英語能力,是北外的策略。前校長陳雨露說,這樣即便按照本專業無法順利就業,英語也能成為他們找工作時的重要工具。
北外畢業生薪資超過北大
蓋洛普公司調查大陸1086所主要大學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發現大學畢業半年後,薪資最高的學校是北京的清華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三者並列第一,北外的學生平均薪酬超過了北京大學(第七)、復旦大學(第六)等校。
從教學模式可以看出,北外致力於培養「外交、經貿、法學、新聞等方面的複合型、複語型高級外語專門人才。」就業率始終居於大陸大學前列。
北外英語系曾做過統計,過去數年,除去繼續深造以及自行創業的同學,就業率已達到100%。而其他小語種專業的就業率也穩定在95%以上。
北外學子就業面非常寬,分布在外貿、外事、金融、法律等領域。以國際商學院的會計專業來說,2007年第一批畢業生中,有30%的畢業生進入了會計師事務所和投資銀行,當年高盛投資銀行在中國大陸招收了9個應屆畢業生,其中就有7個是北外的。另外,不少畢業生,還可以進入外交部、商務部、中聯部、文化部這些國務院部委。
一些小語種專業的學生,適應了大陸企業「走出去」的策略。據不完全統計,新華社國際部三分之二的主任記者及駐外首席記者、從大陸赴聯合國的絕大多數高級譯員均是北外培養的外語人才。傳媒行業中包括報紙總編輯和著名節目主持人更不乏北外畢業生。
還有大量北外畢業生從事文學、教育、翻譯等領域工作,如諾貝爾獎得主高行健、《哈利波特》翻譯者馬愛農、馬愛新等。
北外亦承辦了20家海外孔子學院,分佈在亞歐美的16個國家,北外的對外漢語專業學生,可以「分發」到各國,用當地語言教授漢語。
小語種專業公派留學機率近百
北外學生的收益高,但學習成本並不高,每年(兩學期)學費為5000~6000人民幣(約25000-30000元新台幣,台灣學生同本地生。)還有大量的公費獎學金,供語言類學生出國交換。
特別是亞非學院和歐洲語言文化學院的小語種專業,每年政府對此投入大量資金,或者由對象國出資。胡曉莉說,北外每年出國留學的學生整體比例在15%左右。包含出國交換和訪學等機會。
「越小的語種留學的名額越多」,童彤說,因為整個中國大陸學習這種語言的人都少。歐語學院的學生,幾乎都可以公派留學,如芬蘭語、捷克語、克羅埃西亞語、挪威語等專業。葡萄牙語專業的學生,大三那年會整體公派往澳門留學一年,馬來語專業的學生也幾乎是全班一起出國。王獻的班上13個同學中,有10個拿到了公派獎學金,前往馬來西亞大學交換半年。
王獻在大二就前往馬來西亞交換,在當地,馬來語能力提高很快,還深入接觸馬來西亞社會,感受當地文化,比書本上的學習更加生動。對於當時不滿20歲的他來說,也鍛鍊獨立生活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交換生的經歷,對畢業後出國深造有很大幫助。曾在澳洲昆士蘭大學交換四個月的小鬱,提早考取了出國申請所需的雅思成績,如今已經是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管理學院的碩士,四個月的全英文環境訓練讓她比其他同學適應得更快。2007年,有兩位北外學生申請到了歐盟獎學金,其中一位赴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就讀。
即便不能出國,外籍教師也是很好的接觸海外的窗口,目前北外共有來自44個國家的外籍教師89人。沒能出國留學的童彤就能從她的俄羅斯籍老師身上學會純正的俄語口語。
從英語專業2010級邱月的描述來看,他們的課堂也已經在向國際化靠攏,「課堂桌子都擺成U型,學生能夠看見對方相互交流。基本每堂課都要求學生準備相關presentation,用英文展演,其它同學提問,全班參與討論。」課堂上有少量來自韓國、台灣的學位生,和他們一起上課。
除了通選課外,英語學院所有課程都採英文授課。最後,別忘了,他們的畢業論文也需要用英文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