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國政法大學
■ 藺桃
位於北京的中國政法大學(以下簡稱法大),除人文學科整體稱雄的中國人民大學和總體實力強勢的北京大學,作為專門的政法類高校,法大可以被稱為中國大陸的法學最高學府。
中國政法大學是大陸教育部直屬的「211工程」重點高校,也是僅有的幾所擁有法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高校之一。根據2009年大陸教育部學位中心的「法學學科評估高校排名」,法大的法學專業在大陸高校中排名第二位,優於北京大學法學系。其民商法專業全國聞名,可堪第一。
職業道德從法律公益援助開始
「就像醫學院的學生會有臨床實習的經歷一樣,我們法大法學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前也都要去『法律診所』臨床學習。」在中國政法大學求學六年、目前就讀中歐法學院雙碩士的王亦然說,這種在上世紀六〇年代普遍興起於美國的學習方式,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法律診所課程,面向大學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開設,是實踐性必修課,每年都會有超過500個學生來修習。選修了這堂課的學生,最終可以將學分轉換為實習所要求的學分。
通常老師會指導學生參與法律實踐,以律師身份辦案,「診斷」法律問題,開出「處方」,為委託人提供法律服務。學生們畢竟沒有取得律師執照,所以除了觀摩,大部分時候他們只能為前來「問診」的人提供法律諮詢,因此,法律診所通常又與法律公益援助緊密相關。
法學院2008級的卓瑪次仁,在網路上傳了一份她於2011年上學期,在法大刑事法律診所實習了四個月的實習報告,詳細了記載了他們的實習內容。最開始,她和同學們隨老師去學校所在的昌平區人民法院,旁聽一起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回來後,大家針對罪名的定性爭辯良久,在老師要求下各自寫出對被告的訊問提綱和辯護詞。最後,他們的老師作為辯護人,採納他們討論的結論為被告人作出辯護。第一次全程參與一件案子,卓瑪發現,除了學識和經驗,律師「更要有一顆敏銳的心和責任心」。
之後,她還第一次去了未成年人犯罪管教所,也開始接觸到傳說中的「上訪者」,幫助他們分析案件、撰寫法律文書。在這個過程中,卓瑪開始思考上訪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執行中的矛盾之處,以及青少年犯罪的社會責任等等問題。「法律診所」讓處於象牙塔的學子開始接觸到真實的社會,讓她深明自己法學知識的不足,甚至與委託人的溝通技巧等都存在欠缺,決心更加努力,「走出無知的圍牆」。
迄今為止,法大有超過2000人參與到「法律診所」中,共接待法律諮詢4000多人次,受理了900多件案件。毫無疑問,這種方式對於法學院的學生們大有裨益,不僅使得他們與社會聯繫,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培養了他們執業技能,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實踐中培養他們「法律人」的職業道德。
,法大還有一個全國聞名的「準律師協會」,是一個有著19年歷史的學生社團,最初由法大校友、知名公益律師佟麗華創辦,以「今天的準律師,明天的大律師,終生的好律師」為目標,因為專業的能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被評為全國「八大優秀社團」,多次被中央電視台、《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報導。
新媒體時代的創新教學
在新媒體時代,如何在傳統的教與學方式外,開創出新的方法?法大現任校長黃進教授,曾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他的3S理念,即「Self Study , Seminar , Search」(主動式、問題式、探究式),「虛擬第三學期」和「同步實驗教學平台」可以作為新媒體時代創新型教學方法的一個範例。
虛擬第三學期,是法大今年8月剛剛推出了一個網路課程平台。老師們可以在網上授課,並不像傳統的網路教學,只是老師的「課堂錄影」,實際上仍然會對修課學生作出考核、給予學分。學生們仍然要上課、討論、繳交作業,只是這一切都放在網路上,通過了技術手段禁止學生跳看、快進,老師們對學生們的考核方式將更注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而不是最後一趟期末考試「一錘定音」。這種方法,既讓老師可以從重複的講課中解放出來,也可以讓同學更自主的學習。
如果說虛擬第三學期尚缺乏實際操作經驗,那「同步實驗教學平台」早已深入到法大的課堂。比如法大的合作單位——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正在審理一起故意傷害案,遠在昌平區的法大學子,就可以坐在多媒體視頻教室裡,「遠程觀摩庭審實況」,針對庭審現場活生生的案例,進行辯論。王亦然說,大部分的法大學生應當都有過這種「直播庭審」的學習經驗。這樣身臨其境地深入司法環境,令他們的課堂充滿全真氛圍,「知識體系學習和實踐技能培養的同步完成」。
除了這兩種方式的創新,法大的課堂,還不時會有中外雙師聯合辯論的情景,如原澳洲雪梨地區家事法院法官、現澳洲雪梨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Peter I. Rose,就曾在訪問法大期間,與袁鋼副教授在研究生法律論辯課堂上聯合授課。
「國際化」的法大
早在上世紀九〇年代初期,法大就已經是當時為數不多的,可以招收國際學生的法律院校之一,所以早期到大陸留學,並取得法學學位的留學生,有相當一部分畢業於法大。預計再過十年,法大的國際學生就將占到全校學生的15%。目前也有許多台灣學生就讀該校,王亦然就有一位碩士班同學是台大法律系畢業。
招收國際學生是拓展國際交流的一種方式,鼓勵學生出國留學是另一種。目前法大和世界上20多個國家的70所學校保持固定校際聯繫,每年法大有5%的學生選擇出國深造,還有各式各樣的交流專案等待學生們申請。
需要特別介紹的是2008年成立的中歐法學院,它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獲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辦學」的法學院。目前已培養了四屆畢業生,王亦然就是其中的一位中歐法學雙碩士,即法大的法學碩士╱法律碩士和漢堡大學「歐洲—國際法碩士」雙學位,學制三年。除此之外,還有單修「歐洲—國際法碩士」和「英文講授的中國法」課程以及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學制各不相同。
中歐法學院畢業後,將成為中國大陸的歐盟律師,同時具備良好的法律英語水準,可以適應國際化的法律人才競爭。
此外法大還推出了涉外法律人才實驗班和暑假國際小學期等各種舉措,幫助學生拓展國際視野,保持與國際法學界的交流。
四成畢業生進入政法部門
作為「中國大陸最高的培養法律人才的學府」,法大的法學專業的大學生,每年都約有40%進入到全國各級的政法部門工作,如各級公檢法(公安、檢察院、法院)系統,其中約有25%會流向中央機關,40%進入到北京市市屬部門,在東部沿海政法部門工作的占到30%。王亦然說,就他所知,「每年北京市的基層法院和檢察院,新招的公務員,超過三分之一到一半,都來自中國政法大學。」
法大有許多校友擔任過省部級以上的公職,對其在大陸公檢法系統中所占的重量,曾有這樣一個例證:文革前最後一屆招生中,法大有一個班不足四十人,三十年後,其中的十多個人成為了省高級法院的院長或省檢察院的檢察長。
除了考公務員,選擇就業的同學,還可以當律師,或者進入企業從事法律顧問的相關工作,這部分的學生也會占到30%。由於出眾的民商法、經濟法優勢,每年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會進入到金融部門工作。
法大每年還有30%左右的同學選擇保研、考驗或者修讀4+2學制,其中保研的比率高達15%,而前述提到涉外法律人才班,比例更高。法學專業的所具備的專業服務優勢,讓每年有超過25%的法大學子,參與到國家的基層工作專案和西部計畫,這部分同學回來後,報考公務員會有多重加分和獎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