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期】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台生逐夢大陸面面觀 

 郭思遠

翻開近年來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的變遷歷程,不難發現,台灣學生與兩岸關係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面對大陸就業市場形勢,台灣學生是選擇留守大陸,還是回到台灣,這個問題因人而異。

但不可否認,台灣學生在就業方面可以選擇的要比大陸學生多,當然面臨的問題也有不少,比如在大陸就業的「五險一金」問題,這都是需要台灣學生去坦然面對。

由於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台灣學生在大陸就業就如同魯迅所說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沒有太多前人的參考和借鑒,只有靠自己不斷的摸索和開拓,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地天。

兩岸就業不同

台灣學生留在大陸工作,優勢明顯嗎?中國人民大學2010屆碩士研究生陳怡秀說,「如果是陸資企業的話,我們其實沒有太大的優勢,唯一的優勢就是涉台,但如果是台灣過來的律師事務所不可能用應屆生,因為既沒有台灣工作經驗,也沒有大陸工作經驗,所以根本操作不起來。」

,她對工作的地點沒有特別的設定,到哪裡都無所謂的,當初來大陸求學就把回台灣工作,只作為一小部分的考量。她還說,台灣現在對於心理師資格證還沒有開放,有點像醫師資格證一樣,這都是台灣當局出於對台灣就業市場的保護。

未來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是一個人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計畫的過程。台灣學生做職業規劃,首先就需考慮是留守還是回去。曾永欣說,「沒有想過在大陸長待,所以不會選擇在大陸就業,會直接回台灣就業。但是在大陸的工作經驗,還能夠得到台灣的認可。」中國人民大學2011屆本科生徐華陽也說,「法學就業比較難,可能會在大陸就業,也有可能回去台灣。」

陳怡秀說,「如果學大陸的法律要回台灣是沒有實踐性的,過來了基本就想在大陸這邊發展,但是現在沒有渠道,就業平台並沒有建立起來,雖然有潛在的市場,但是太未知了,所以大家都在摸索,還在探索階段。」

由於台灣不承認大陸醫學學歷,北京中醫藥大學2010屆碩士研究生蔡明亨說,他還是想進大陸的大醫院工作,「我要是留在實習單位東方醫院工作應該是可以的,但基本工資比較少,只能通過一些項目掙點錢,當然這也是很難的。」

從兩岸的軟體產業發展看就業,北京清華大學台生張致皓說,「在台灣,軟體業的人才基本飽和,在北京這邊還有需求,但是這邊消費高,壓力也大,我有可能回昆山,昆山也有軟體園,而且那裡台商也多。」

羅海芸說,以前也有在大陸就業的規劃,與現在的差別就在於,以前更多會考慮在大陸發展對個人會有什麼好處,很多台商和到大陸工作的人都會有這種務實的思維。「現在因為在大陸生活了很多年,對這邊的人和環境都有了感情,也提升另外一種情感的東西存在。」羅海芸說,「除了自身得到什麼好處外,會更想為這邊的人和社會多做點什麼,發揮自己的所學,發揮出自己更大的能量。」

感受到的困惑

兩岸就業環境不同,難免造成一些問題。蔡明亨說,「在大陸工作,首先就是沒有『五險一金』,基本都是約聘;二是中醫專業限制,因為中醫師憑經驗工作,就業範圍很小。」

如果台灣學生要取得「五險一金」,首先是要取得大陸戶籍,這也就意味著要主動放棄台灣戶籍,北京中醫藥大學台生鄒易良說:「當然自己也可以放棄台灣戶籍,隨時可以加入大陸戶籍,但是回台灣就很麻煩,所以就沒有放棄。」

台灣的兵役對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也有影響,因此,台灣女生相對過來的比例要高些,徐華陽就是在台灣服完1年兵役以後,再到大陸求學的。他說,「以前你有讀大學可以緩衝服兵役的時間,要不就存在逃兵役的問題,當然現在台灣的兵役制度都在改革,也不好說了。」

據瞭解,目前台灣當局規定,在讀本科階段的學生25歲之前必須服兵役,碩士研究生的年齡上限是27歲,博士研究生是30歲。(來源:中新網)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