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1期】姚明身旁的小巨人

汶川地震救災小英雄——林浩

地震後不久《京華時報》記者拍攝的救人小英雄林浩。

林浩,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小學二年級學生。汶川大地震發生時,林浩雖然與其他同學一起迅速向教學樓外轉移,但未及跑出,便都被壓在了廢墟之下。此時,廢墟下的林浩卻表現出了與其年齡所不相稱的成熟,身為班長的他在廢墟下組織同學們唱歌來鼓舞士氣,並安慰因驚嚇過度而哭泣的女同學。

我是班長

經過兩個小時的艱難掙扎,身材矮小而靈活的小林浩終於爬出了廢墟。但此時,小林浩班上還有數十名同學被埋在廢墟之下。9歲半的小林浩沒有驚慌的逃離,而是再次鑽到廢墟裡展開了救援,經過艱難的救援,小林浩將兩名同學背出了廢墟,在救援過程中,小林浩的頭部和上身有多處傷痕。

在大陸各大電視臺播出的《九歲救災小英雄林浩》的專題採訪報導中,林浩那稚嫩的童音、超出年齡的成熟與勇敢以及善良的品格幾乎感染了每一個人,當有記者問他為什麼不自己逃走而是留下來救同學時,他回答說:「我是班長」。

短短幾天之內,網絡上便出現了大量尋找林浩的帖子,還有熱心的網友建立了「九歲小英雄林浩」的網頁,發帖量迅速攀升萬條。與此同時,《京華時報》等媒體又對林浩做了更進一步的採訪和報導,小林浩一時間成為了公眾人物。許多人從小林浩身上看到了新一代的希望,把他視為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代表。
 
年齡最小的國旗手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奧運歷史上最高的旗手姚明與頭上還有地震帶來的傷痕的奧運歷史上最矮的旗手林浩,兩個「巨人」引領中國大陸代表隊入場。儘管身高還不及姚明的胯部,但是在如此盛大的儀式中,他一點都不怯場,自然地環視著觀眾席,冷靜地揮舞著手中的旗幟,仿佛參加的不是奧運會開幕式,而是週末郊遊,泰然接受全世界40億觀眾的矚目,那一份鎮定完全不輸給任何一個世界冠軍。

這對「巨人」組合被譽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八大感動之一、北京奧運會二十個難忘精彩瞬間之一。《華爾街日報》說,在奧運會入場式上,最讓人難忘的配飾既不是腰帶也不是帽子,而是跟隨中國大陸代表隊旗手姚明一起領頭步入「鳥巢」的9歲男孩林浩。

國際著名導演張藝謀說,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最大的遺憾是沒能讓姚明扛著林浩走過主席臺,因為此舉是寓意「中國的一個巨人上面站著一個地震災區的孩子,就是我們的下一代」。大陸央視新聞報道說,這是可以寫入奧林匹克歷史的動人一幕。幼小的身影,世界的感動。
 
赴台感恩之旅

2010年5月,林浩曾隨四川「感謝、合作」之旅赴台交流,與來自四川汶川地震災區的抗震英雄們一道,林浩在臺北機場也受到臺灣媒體的關注,成為明星人物。在一場「四川省感謝臺灣社會各界援助5.12地震災區見面會」的現場,抗震小英雄林浩演唱了歌曲《我祝願》,向積極援助四川災區的臺灣同胞表達敬意,博得滿場掌聲。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1期】用乒乓打入世界

第一個世界冠軍——容國團

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在比賽中。

容國團,著名乒乓球運動員,中國大陸第一個世界冠軍獲得者。籍貫廣東中山縣南屏鄉人,1937810日生於香港。容國團從小喜愛乒乓球運動。十五歲時即代表香港工聯乒乓球隊參加比賽。

1957年,二十歲時從香港回到大陸,同年進廣州體育學院學習。1958年被選入廣東省乒乓球隊,同年參加全國乒乓球錦標賽,獲男子單打冠軍。隨後被選為國家集訓隊隊員。他直拍快攻打法,球路廣,變化多,尤精於發球,推、拉、削、搓和正反手攻球技術均佳。較好地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左推右攻打法,並創造了發轉與不轉球,搓轉與不轉球的新技術。在比賽中,他運用戰術靈活多變,獨具特色。中國大陸乒乓球近台快攻的技術風格,就是在總結了他的技術經驗之後,由原來的「快、準、狠」,發展為「快、準、狠、變」。
1959年在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他先後戰勝各國乒壇名將,為中國大陸奪得了第一個乒乓球男子單打世界冠軍。容國團在男子單打中,最後與九獲世界冠軍的匈牙利老將西多爭奪桂冠。針對西多肥胖的身材,他發球長短兼施,配合拉側上旋,把拉殺的角度加大,在先輸一局情況下連勝三局,戰勝西多。容國團的名字第一次刻在聖勃萊德杯上,為中華體壇健兒首獲世界冠軍者。
1961年在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他為大陸隊第一次奪得男子團體冠軍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男子團體決賽上,大陸隊在34的不利情況下,容國團激動地說:「人生難得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他振奮精神,揮拍上陣,力挫素有「兇猛雄獅」之稱的日本隊員星野,以53戰勝日本隊而首次問鼎冠軍杯。從此「人生難得幾回搏」這句名言便流傳開了。
1964年後他擔任中國大陸乒乓球女隊教練,在他和其他教練員的指導下,大陸女隊在第二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獲得了女子團體冠軍。1958年獲運動健將稱號。1959年、1961年兩次獲國家體委頒發的體育運動榮譽獎章。1984年被評為新中國成立三十五年來傑出運動員之一。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1期】30秒快讀本月游擊戰 2012.08

頭家欠阮薪水,政府擱來討債

                           (網路圖片)

15年前因為資方的惡性關廠而被積欠資遣費與退休金的東菱電子、聯福製衣、福昌紡織與東洋針織等工人,在當時勞委會訂定《關廠歇業失業勞工創業貸款辦法》,由就業安定基金中以「貸款」方式撥出部分經費先行償還給工人,由政府向資方「代位求償」。

自今年6月起,勞委會竟發函向工人們催繳欠款,迫使當年這些關廠受害勞工再次群聚在勞委會,要求政府應該把欠款列入呆帳、停止追討,也呼籲儘速修法,將勞工工資、資遣費和退休金等債權,列為「優先清償債權」,讓勞工債權應有優先受清償權利,特別是當資方惡意關廠時能比銀行還早一步結清債權,取得勞動應有的所得與生活保障。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1期】孤困島百萬賭場夢

戰地馬祖上賭桌?

費沖之

公投的荒謬再現

馬祖民居

一個標示濃厚民間信仰的地方:「馬祖」,在林默娘神格化的加持下,成為福建福州外海重要的漁島,自1949年起切斷了與大陸的聯繫,變成槍口對峙的前線,1992年後,兩岸對立局勢緩和,又從前線變為「和平公園」,近年再從和平公園升級為小三通口岸,而更在2012年7月7日後,這個名為「馬祖」的地方通過居民公投的方式,選擇了未來設置博弈特區的道路。

此情此景讓人回想到2004年、2008年兩次總統選舉時一併舉辦的公投,亦即「選舉綁公投」,其目的並非公投的議題本身,而是為勝選的策略。此番馬祖的「博弈公投」,對馬祖人而言,其目的也不全然在「博弈公投」,而在於建設資源的分配;換言之,離島與台灣花東都有渴望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而且是無畏開路將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博弈公投展現的便是背後這種不計較後果的發展需求:一座「現代化國際機場」。

設局請君君莫笑

馬祖地方對於建設或發展的期待,也可以含括在台灣城鄉差距問題的一環,再因戰地管制的歷史過程,致使馬祖的生活條件與發展與台灣不僅是「差距」,而根本是「落勾」,雖有小三通與酒廠為地方經濟帶來轉機與可能,然而不穩定的天候條件與物資缺乏等先天條件,是馬祖從戰地島轉型為觀光島的限制,再加上選票票數的政治計算這個致命的後天限制,馬祖在兩岸天空線打開直航的此刻,更有強烈的危機感。

作為馬祖觀光度假村的投資開發商「懷德」(Weidner Resorts),在地方亟需交通設施的當下,開出了一張為數600億的支票,在賭場與度假村外還包含機場、跨海大橋與大學等設施興建,經由「反賭聯盟」追查發現,懷德在台灣充其量只是一家空殼公司,並沒有相對的資產,據懷德公司人員表示未來投資資金都將不在台灣的銀行借貸,是直接引進外資,而且是素以高槓桿財務操作投資的華爾街金融資本,這當中無論涉及多少讓人好奇的政經關係,可以肯定的,這張600億的支票隨時都有可能像是個泡沫,風輕輕一吹便要飄到馬祖人都看不到的海上去。

台灣政府面對近似騙局的公投,也只有在公投通過後由內政部長回應了馬祖設置賭場有交通、水、油電、腹地等4項先天條件不足的問題,況且各項配套(如政府管理機制等)都不ready,然而連江縣長楊綏生確認為就算業者投資失敗,至少馬祖也得到了相當的基礎建設(機場、大橋)。就在各自有各自的不同的角色利益盤算當中,地方政府便辦了這場公投,而無論支持或反對的一方,也都被迫入了這個局,即便此刻公投結果已經揭曉,支持設置賭場的一方也未必開心,這只是一個不詳甚至不祥開端。

上賭桌的籌碼

進一步檢視懷德提出的開發內容,所謂賭場與國際度假村的開發內容,近似一個特區的概念,與馬祖現有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格格不入,更與馬祖現有生活特質所形成的觀光活動氛圍有極大的落差。換言之,為了要支持賭場的設置,解決號稱每年400萬觀光人次所帶來的各種需求,必定要犧牲部分自然與人文的優勢。然而,當金錢以及隱藏在龐大人群湧入後對社會及生態的擾動,卻是整個馬祖群島及住民來承擔,但觀光客消費的分益,卻不見得能落入現有依附觀光活動的民宿、禮品店家等等,甚至在賭場營業後,這些原本地方上小型的觀光業者都將無法與跨國資本經營的特區相競爭。

上賭桌的代價,不僅是現有經濟活動與社會結構的洗牌重組,甚至是要將大片國有的自然保育地交付給財團開發。未來馬祖年輕人生計與出路都將緊緊與賭場相伴,而交由賭場經營者興建的機場、大橋也都將是私有化的基礎建設,甚至未來攸關基本生活必須的水、電也將為私人所控制,也就是每個馬祖人從生到死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將稱斤論兩與私人企業買賣。因此,反對設置博弈特區不能停留在道德的層次,更需批判國際資本透過私有化手段壟斷地方公共利益的歷程。說穿了,當公投通過的瞬間,馬祖人替自己的未來選了一條只有出賣的價格而無法創造任何正面價值的道路,說穿了,就是在上賭桌前就已經只剩下祖產可以做為籌碼。

在梭哈的冒險外

對於一個資源匱乏而又置身於周邊急速發展的島嶼,要不是住民選擇外出冒險,便是整個島嶼盲目地選擇投機的冒險。馬祖的此情此景與2004年、2008年的台灣有著微妙的對映,用博弈公投來一次博弈,也許是地方面對國家或全球資源再分配歷程不得以的冒進,然而理性地看待,島嶼與大陸之間仍有似遠卻近,看近又遠的距離與關係,也許馬祖可以提出不同的路線。

博弈特區的構想是建立在與大陸相近又相異的地理與歷史條件上,這個號稱國際化的度假村,事實上也想像著島嶼西邊那個龐大的市場與新興的消費族群,這個想像卻被跨國資本以最醜陋的內涵與最快的步伐捷足先登,彷彿是用享樂主義在裝扮自己的門面,無論馬祖所屬或所鄰為誰,這種建立在兩岸局勢緩和基礎上的「博弈紅利」恐怕不是和平道路上的範兒。和平的成果不應該淪為博弈的黑經濟,在馬祖正式開始冒險之前,這應該是兩岸三地另一個該要合作的新議題,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1期】局外人雜札記 2012.08

苦澀的種子

葉芸芸

短短的幾年,美國的跨國企業孟山都 (Monsanto) 專利所有的基因改造棉花 (Bt Cotton)就壟斷了印度的棉花種子市場。(網路圖片)

促銷轉基因種子 (Bt Cotton) 的跨國企業孟山都(Monsanto),許諾一個減少殺蟲劑開支又增加產量與收入的願景,印度農民寄望藉以還債走出財務的困境,孤注一擲改種轉基因的種子。許諾是落空的,惡夢更加落實了,自殺依然如瘟疫般地漫延著,無法控制…

秋天,還沒有降霜之前,先要整地施肥,然後,把上一季曬乾保存下來的十來顆大蒜都撥開來,一顆蒜瓣一個坑,慎重地種下地。

冬天,下過一場小雪之後,整個後院一片白茫茫,只有兩個小菜圃露出一片矮矮的青蒜苗。   

春分以後蒜苗就長得飛快,到了立夏,每棵蒜苗都抽出一根長長的花臺。鄰居彼爾熱心地提供他法國南部鄉村的智慧 ~ 將整棵蒜苗打個結,不讓青蒜苗繼續往上長或是開花,地下的根才會長成很大的蒜頭。

我說起1980年代第一次到大陸,從北京到上海的長途火車上餐車裡供應的炒蒜臺,兒子拿來一把剪刀,俐落地把蒜臺都剪了下來,晚餐多了一道清炒蒜臺,味道不亞於韭菜花。

過了夏至,當聒噪的藍鴉(Blue Jay)和狡猾的灰色貓鳥(Gray Catbird),輪番在後院陽台邊的藍梅樹上享受藍梅成熟時,青蒜苗葉子也從尖端處開始枯黃了,這時只要輕輕地鬆土就能挖出一根大號蒜頭來。搶在一場暴雨來臨之前,一家人把園裡的大蒜頭都挖出來。

一面數著今年的收成: 150顆漂亮有氣派的大蒜,一面把長得最端正最大的挑出來,保留做為下一季的種子。 心裡不免還升起一絲得意,我們的老祖先們無論是種稻米的,還是種小麥、玉米、雜糧的,幾千年來不也都是這樣年年自己保存種子的嗎 ?

等待天下雨 與牛大便

誰能預料到?人類世世代代農耕經驗所積累的智慧有一天會要被棄之如敝屣?然而,傳統的農業的確在全球各地都遭遇著嚴峻的挑戰。

說客們相信只有藉由生物科技帶來糧食增產的「綠色革命」,才能解決人類的饑餓問題,是養活全球急速增長的人口的唯一途徑。跨國企業公司與基因改造 (GMO ) 的種子挾持著科技、政治與經濟的無限威力,與此同時,自然生態環境肆無忌憚的被破壞,傳統的家庭小農場正在從他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土地上被驅離。 

印度中部的Vidarbha地區盛產棉花,世世代代棉花都種植在看天吃飯的旱田裡,沒有灌溉的水利系統,也沒有農耕機或任何機械化設備,所有粗重農活─從犛田、整地到載運,農民所依賴的永遠只有一頭牛,牛糞也是僅有的肥料。

每年農民把棉花種下之後,就只能等待天下雨、牛大便,好年冬、壞年冬,一切都交給老天爺(氣候)裁決。兩千年來,農民繼續依賴種植棉花來養家活口,農事勞苦,生活從來都不寬裕,但是日子也從未像現在這般絕望。

Vidarbha地區一向半乾旱的氣候,近年來的地球暖化效應,乾旱的氣候也更為頻繁,對於仰賴雨水的農民,一季乾旱所帶來的就是一季收穫的損失,可能還有負債。連續幾季歉收就讓農民深陷絕境,失去土地家園,流離失所,甚而陪上生命。
     
苦澀的種子

美國猶太裔導演Micha X. Peled費時十年以上,完成了一個記錄片系列:「全球化三部曲」(Globalization Trilogy ),「苦澀的種子」(Bitter Seeds)是最後的一部,記錄印度Vidarbha地區的農民因為改種轉基因棉花所發生的悲劇,讓我們瞥見全球化時代,世界角落裡的平常百姓人家無辜受苦的災難。

因為美國向世界貿易組織 (WTO) 的抗議,印度政府不得不對外國種子公司開放了門戶,轉基因種子在2002年被引進印度,短短的幾年,美國的跨國企業孟山都 (Monsanto) 專利所有的基因改造棉花 (Bt Cotton)就壟斷了印度的棉花種子市場。

這一切可能發生在短短的一個季節裡,當農民買進了那許諾豐收的基因改造種子,他們也從此失去了保留自己的種子的可能性,幾千年的農業傳統在那一剎那都被廢棄了。

傳統經由雜交培育的種子自市場上消失了,農民只能買到基因改造的種子,商家喜歡賣價格比較昂貴的基因改造種子,因為買了基因改造種子的農民必須也買搭配的殺蟲劑與除草劑,不僅如此,農民必須年年向孟山都買種子,並支付專利費。

無知是最大的不幸? 絕大部分為文盲的農民有沒有其他的選擇? 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會的壓力下,印度政府甚至於停止了一些對農民的援助政策,包括種子與農業技術的指導。

空口說白話的本地商家,任意賣給他們諸如豐收、不遭蟲害等等不能兌現的許諾。當農民理解到基因改造的棉花不能留給老天爺──等待天下雨、牛大便,而是需要定期定量施肥、噴灑殺蟲劑、除草劑,還要大量的水灌溉的時候,一切都太晚了。   

基因改造的棉花 (Bt Cotton) 的確能夠有效地控制棉鈴蟲害(bollworms),但是當另一種「粉狀臭蟲」(mealy bugs)成為主要的蟲害時,增加殺蟲劑用量也無濟於事。不僅如此,棉鈴蟲終究還會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

農民所不知道的是:想要成功地栽植基因改造的棉花至少需要俱備兩個條件:一為足夠的資金或是低利率的貸款,以購買可能需求量越來越高的殺蟲劑和除草劑,另外,還需要豐富的灌溉水源以配合定期的施肥,施肥的時候土地必須保持一定的濕潤度。

超過80%的農民無法從銀行取得貸款,只能任由私人錢莊收取高利貸,抓起他們的一隻大姆指押在他們看不懂的契約書上,孤注一擲地把他們僅有的土地都抵押了出去。

從政府得到補貼的美國和歐洲農民,使得國際原料市場上的棉花價格一再地被壓低下來,相對的,印度的棉花農民更是無法收回生產的成本。

在城市裡的孟山都辦公大樓裡,一個光鮮體面的職員正經八百的說:我們應該感謝孟山都公司把這種先進的轉基因種子引進印度。

自殺像瘟疫一樣漫延

自1997年開始,自殺像瘟疫一樣在Vidarbha地區漫延,16年來已經奪去25萬人的生命,每30 分鐘即有一個農民自殺身亡。許多農民就選擇在自己的棉花田裡,喝下那原本要噴灑在棉花樹的殺蟲劑,一個絕望的生命就此結束,孤兒寡婦往後的境遇讓人不堪想像。

農民自殺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種植轉基因的種子,因而深陷在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裡,最終債台高築,失去土地與所有的一切。

轉基因種子在2002年進入印度市場,自殺的浪潮在此前五年已經開始,那時候農民種植的是雜交培育的種子,但是因為棉鈴蟲對化學殺蟲劑產生抗藥性,殺蟲劑失去原來的效力,必須一再地提高用量,農民積累債務像滾雪球似地,從此開始了自殺的浪潮。

促銷轉基因種子 (Bt Cotton) 的跨國企業孟山都(Monsanto),許諾一個減少殺蟲劑開支又增加產量與收入的願景,農民寄望藉以還債走出財務的困境,孤注一擲改種轉基因的種子。許諾是落空的,惡夢更加落實了,自殺依然如瘟疫般地漫延著,無法控制…。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1期】匍匐中前行的巴拉圭

左派總統魯戈        ■ 吳珍季

魯戈總統彈劾案

巴拉圭左派總統魯戈(網路圖片)

最近巴拉圭登上國際新聞頭條,原因在於魯戈(Fernado Lugo)總統遭到國會彈劾下台,引發國際注目,這起政治事件一來牽動拉美敏感的政治傾向,二來反映出拉美的民主化實踐程度,兩種現象成為觀測拉美政局的必要條件。

解放神學的實踐者

魯戈總統於1952年5月出生,小時接受天主教教育,本身是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後來接受聖召成為羅馬天主教會的神父,1977年時被送往厄瓜多爾傳教,在厄瓜多爾停留五年的時光,學習實踐解放神學。1982年回到巴拉圭,因為巴拉圭的獨裁政府要求教會離開巴國,於是教會派魯戈至羅馬進行學術研究,直到1987年,魯戈才又回國,1994年魯戈被授予主教之職,在巴國最貧窮的主教轄區(San Pedro)服務。2005年,魯戈提出還俗要求,遭到天主教會拒絕,2007年註冊成為基督民主黨(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員,以黨員身份參選總統,直至2008年魯戈當選總統,教會才予以承認。也因為魯戈的神父身份,他終身未婚,當選總統後以他的姊姊(Mercedes Lugo)為第一夫人。

魯戈因為曾在厄瓜多爾學習解放神學的精神,並且長期在貧困轄區服務,體會貧困線下的生活,瞭解貧困生活的問題所在,因此,魯戈以支持佃農們的訴求,提出土地重新分配而竄起,給主要執政黨(Colorado Party)造成空前的威脅,有多份民調都顯示魯戈的人氣一飛沖天,且適逢拉丁美洲2006年開始的左傾潮流,這樣的氛圍也適時反應出魯戈的勝券在握;只不過魯戈清楚表示他雖然佩服查維茲的精神,但是他將採取溫和中間路線,努力促成社會的公平正義。

巴拉圭第二位左派總統

魯戈的兩項願景,一是打擊貪腐,二是鼓勵土地改革,同時改善廣大窮苦民眾的生活,比如投資廉價住宅、公立醫院免費治療、補助貧民。他曾說:「毫無疑問,復興巴拉圭是可行的。我們的人民擁有希望與信仰,我不能抹殺人民的希望。我絕對相信我們可以重建巴拉圭,重建一直以來處於悲慘、貧窮、歧視中的巴拉圭。因為我相信巴拉圭是與眾不同的,這一點我不質疑。當有貧苦的人發出哭泣,那裡就有人協助;當人民沒有鞋子穿,我就會出現在那裡。因為,這些人民會重建巴拉圭,巴拉圭即將復興。」

2008年4月20日魯戈以10%的微幅差距領先對手當選總統,打敗了在巴國執政長達61年的執政黨(Colorado Party),執政黨候選人歐培拉(Blanca Ovelar)在當天晚上承認並恭賀魯戈當選。魯戈的當選宣示巴拉圭政權將是自1811年獨立建國以來第一次的和平政權轉移。他當選成為巴國第二位左派總統,與第一任左派總統(Rafael Franco, 1936-1937)不同的是,這次魯戈是經由自由平等選舉產生。

自魯戈上任以來,他自願放棄總統薪資,他認為這些薪俸屬於樸實的人民,他也鼓勵其他政務官仿效他的作法。另外,他任命瑪格莉塔(Margarita Mbywangi)為原住民事務部長,瑪格莉塔的身份是國內的阿奇族(Aché),也是巴國第一位掌握此職位的原住民。
[小標]右派議會的反撲
魯戈因為提倡土地改革而勝出,卻也是因為土地糾紛遭到彈劾。 2012年6月15日,因為有17個人在一場無地農民與警察的抗爭中死亡,魯戈總統被認為處置不當而遭受眾議院(Chamber of Duputies)彈劾,6月21日眾議院以76比1彈劾魯戈,次日,國會(Senate)接受此表決,並推舉法朗科(Federico Franco)為新任總統。對此,魯戈表示他將上訴美洲人權法庭(Inter-American Court of Human Rights),隨即支持魯戈的民眾上街抗議遊行。
拉美多國也紛紛表示無法接受魯戈總統被認為處置不當而遭受眾議院(Chamber of Duputies)彈劾,並且將巴拉圭國會此舉視為政變。巴西總統羅塞芙(Dilma Rousseff)提議暫停巴拉圭在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和南方國家聯盟(Union of South American Nations)的會員資格;委內瑞拉總統查維斯(Hugo Chavez)除了召回大使,並宣布停止輸出石油給巴拉圭;阿根廷總統舍契爾(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厄瓜多爾柯雷亞(Rafael Correa)、多明尼加總統費南茲(Leonel Fernández)共同聲明將不承認法朗科為巴國總統;哥倫比亞、智利也都同步發表譴責,魯戈的彈劾案於是被比喻成2009年的宏都拉斯政變。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1期】戰爭、愛情與音樂

《來自巴拉圭的情人》

吳珍季

        巴拉圭新歌運動團體Grupo Sembrador。(網路圖片)

在南美洲,巴拉圭是第一貧窮的國家,而在世界的版圖上,巴拉圭讓人幾乎忘記她的存在,從十八世紀中葉以後到近代,巴拉圭一直遵守自給自足的原則,咸少涉及對外事務,也造就巴拉圭成為一個神秘封閉與遺世獨立的國家,一如她身為內陸國的地理分界。

巴拉圭特殊的社會經濟問題值得關注,比如巴拉圭的貧窮問題相較周圍國家嚴重;巴拉圭獨立初期國力鼎盛,後來一路下滑;以及在走訪巴拉圭時將輕易發現巴拉圭的男女性別比例懸殊,這些問題的歷史緣由與巴拉圭的地理分界有著絕對的關係。

巴拉圭地處內陸,四周與玻利維亞、烏拉圭、巴西和阿根廷等國為鄰,進行出口貿易需通過巴拉圭河(Río Paraguay)經巴拉那河(Río Paraná)再經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才能出口,不過拉普拉塔河航行權屬阿根廷與烏拉圭所有,且巴西的西南方因為有高山與亞馬遜河森林阻礙難行,巴西需與巴拉圭協商河道歸屬權。除了邊界河流航行權爭奪不休,巴拉圭與巴西、阿根廷邊界領土也劃分不清,巴拉圭獨立初期的統治者小洛佩茲(Francisco Solano López,1827年7月24日- 1870年5月1日)試圖追求巴西葡萄牙皇室後裔遭受拒絕,小洛佩茲高地酋(註:高地酋Caudillo,指十九世紀拉美國家獨立後出現的軍人專政獨裁,人民對高地酋也具有某種浪漫的崇拜傾向)個人主義膨脹,於是藉故一艘巴西船隻航行於拉普拉塔河上而發動戰爭,巴拉圭試圖借道阿根廷攻打巴西,遭到阿根廷拒絕,巴拉圭強行進入,阿根廷因此與巴拉圭開戰;當時英國也想要在南美洲分一羹,佔有地利之便進行與他國的貿易,於是英國駐阿根廷大使桑頓(Sir Edward Thornton)從中促成巴西、阿根廷、烏拉圭聯盟攻打巴拉圭,稱為巴拉圭戰爭,又稱「三國同盟戰爭」(War of the Triple Alliance),戰爭從1864年持續到1870年,共歷時7年。

對於巴拉圭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場不自量力之戰,也是南美洲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戰爭。巴拉圭的軍力約2萬人,而聯軍的軍力高達30萬人,小洛佩茲從後方召集更多的人力投入打仗,就連8歲以上兒童與老人都加入戰爭,小洛佩茲一路潰敗被處死,巴拉圭不僅失去大片國土,人口也從戰前53萬,剩下戰後的22萬不到,其中,成年男性只有2.8萬人,到處滿目瘡痍、破敗荒廢,戰後重建工作只靠婦女與兒童,社會經濟長期難以恢復,直至今日深受其害。

如果不是一本美國作家莉莉塔克(Lily Tuck)的小說《來自巴拉圭的情人(The News from Paraguay)》以此段歷史作為背景出版面世, 這一段的歷史也就要灰飛湮滅了。小說鋪陳的是小洛佩茲與巴黎情人艾拉(Ella)的愛情故事,點出歐洲與美洲的血緣關係,也栩栩如生地刻畫巴拉圭的自然風景與人文種族環境,比如日常飲用的瑪黛茶(又稱巴拉圭茶),以及原住民瓜拉尼族(Guarani)奶媽與女樸,小洛佩茲與艾拉使用瓜拉尼族語言談情說愛的異國風情。艾拉這位來自巴黎的美人兒,被比喻為龐貝度夫人般美貌、雍容華貴、智慧與品味獨到、散發無窮魅力,在小洛佩茲節節敗退時,她卻選擇與他留守共伴,直至小洛佩茲被處決,她才回到巴黎。即使回到巴黎,她終日在窗邊顧盼流連,盼著愛人,口中吸吮著葫蘆杯裡的瑪黛茶,瑪黛茶昇華成時間流,讓她彷彿身處巴拉圭與小洛佩茲共舞。

小說以順序法描述1864年到1870年間巴拉圭戰爭,作者卻用愛情來沖淡了戰爭的殺戮,反過來看,小洛佩茲與艾拉的堅定愛情更反襯出巴拉圭戰爭的慘烈。無情戰爭帶來的生死別離、流離失所與失去情人、家人的苦痛,可以說小說成功地喚起了人們對於這段歷史的記憶。

最後,巴拉圭新歌運動團體Grupo Sembrador有一首情歌《銀色的夜》,歌頌亞松森的美麗與哀愁,並且謹致小洛佩茲與艾拉的愛情。

銀色的夜(Noches Blancas)  原唱:Grupo Sembrador

Oh! noche blanca radiante y bella
Noche de lirio y de resedá
Noche de azahares, luna y estrellas
Noche embrujada de mi ciudad.
Te recupero con mi guitarra
Para cantarte como en mi ayer
En la ventana de mi esperanza
Donde me aguarda dicha y bonanza
Premio anhelado de mi querer.
Oh! noche blanca maravillosa
Tan asuncena y tan hermosa
Tiene el encanto de una mujer.

En el oriente se asoma
Blanco y hermoso lucero
Y una canción en la noche
Va repitiendo te quiero.

Miles de estrellas bordan tu cielo
Cuál rico manto de ñanduti
Tras las ventanas su blanco sueño
Tejen tus bellas cuñataí.
El jazminero con las diamelas
Dan su perfume embriagador
Y rivalizan con la azucena
Para brindarte noche asuncena
Toda sus galas y su esplendor.
Oh! noche blanca tibia y serena
Donde una alondra canta su pena
Y una guitarra llora su amor.

哦!美麗又燦爛的銀色夜晚
百合和木樨花的夜
柑橙花的夜,還有月亮和星星
我城市的夜很魔幻
我拿起我的吉他
如昨天一樣的為妳歌唱,
在我那窗口期盼著
我的幸福和滿足
還有我那愛的獎賞
哦!美妙的銀色夜
如此的亞松森、如此的美麗
就如女人般的魅力。

在東方露出
銀色美麗的星光
夜晚的歌聲裡
我重複唱著我愛妳。

成千上萬的星星繡滿妳的天空
像豐富繽紛的蕾絲刺繡
他在窗後
銀色的夢裡編織著美麗小姑娘。
散發著花香的茉莉花
像是令人陶醉的香水
與百合爭妍鬥豔
就為要給妳一個充滿巧思與光彩的
亞松森夜晚
哦!溫暖寧靜的銀色夜
雲雀唱著它的悲痛
吉他也為它的愛哭泣。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犇報‧第41期】毒蘋果札記 2012.08

施善繼

二○一二、六、二十五:《惡之花》

《雅克賓黨人畫像》1792,波瓦里。

煙斗多久要清理一次,誠然難下論定。特愛整潔的斗友,不嫌手續雜煩,潔癖即是樂趣,就寢前先淨斗後淨身,如此的雙淨,將迎來明日的朝霞,以及無與倫比的氣爽神清。淨身入寐,讓淨斗置於案上,惡夢不來,一如滑行平靜波光粼粼的海洋。

燃盡一斗煙絲,傾出碳化的灰燼,還想續斗,禁絕重複使用餘溫尚存的熱斗,得請出以逸代勞等在旁邊的另外一款涼斗,另外另外,另外之外猶有目迷五色的另外。每天如果只清理兩支煙斗,輕鬆何止愉快。

懶得每天清,三天兩頭總必須要,最遲似不宜超過個把星期,一個星期要清多少支,因人設事各行其是,煙管保持順暢,不使癮君子的令名損傷。斗口圓周要不要棉花棒一圈一圈耐心拭擦,斗衣要不要用臘布搓亮,用酒精或濾清管隨君心意,別以為每一滴威士忌淨倒嘴裡喉底,分一些沾洗斗管內壁,芬芳四溢香氣殷殷不離。

紙煙衣全面工業化量產前的年代,想抽的時候也需要親自動手,把煙絲鋪在紙片上捲起來,捲一支抽一支,抽二十支要捲二十次,一次也偷懶不得,現今可好了,走進便利店,一包二十支方方正正,連手指頭關節的運動全免,抽掉二十支,任何一個轉角都有便利店,等著你從口袋裡掏款。

煙斗難道是某類特定人士的御用物?絕對不是,天大的誤解。因畫致富的畢加索愛斗,因畫而一貧如洗的梵谷也愛斗,愛斗便須適時清斗,畫畫之餘清洗畫具,抽完斗煙清理煙斗,清理畫具與清理煙斗皆賞心悅事珠聯而璧合。

1789《法國大革命》雅各賓黨人,嘴巴咬著一管煙斗,他右大腿上方繃了一個黑洞,他袖口的排扣都掉光光,肩膀的縫線也已鬆脫,衣衫襤褸,他右手掌著三色旗,一但發動總攻他即需開口呼吼,他務必提起閑置的左手取下煙斗,他的裝扮看來不像小資,更非中產,但他要參與攻破專制則胸有成竹毫不含糊,當他與革命的伙伴齊唱《馬賽曲》,他一樣得取下那一支美麗的煙斗。

1873俄國巡迴展覽畫派巨匠伊里亞‧列賓,完成代表作《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傳世,縴夫群體用盡前傾的身軀奮力拉動背後的貨船,在河灘上艱難行進,從左側往右的第三位青年縴夫,頭戴毡帽,嘴上含著一支煙斗,這一組縴夫群體,佔據畫面構圖的主要位置,他們每一位沒有例外全部是無產階級。此二處畫景裡的煙斗,抽煙斗者的身份即不是什麼董事長也不是什麼CEO,煙斗自古以來即非御用。

下下個月的最後一天,八月三十一日是波德萊爾一百四十五歲冥誕,一個半世紀前他以四十六歲之齡,幸福的被摟擁在母親的懷裡斷氣。比起我死去的故友,三峽畫家吳耀忠尚早逝三年。英年遽急而失,詩魂與畫魂卻不曾在永恆的時間幻滅,他們頻頻在幽深,彷彿在不明何處的遠方,驟然趨近來晤。

《惡之花》一百三十五年前的今天出版,驚動了巴黎以及它的輕罪法庭。法庭基於以兩項罪名審判詩人罰款三百法朗,「妨害公共道德」與「妨害風化」,并勒令刪去詩集裡的六首詩。但另一位詩人雨果不以為然,兩個月後在致波德萊爾的信中,他寫著:「你的《惡之花》光輝耀日,宛若星辰……」。

斗迷波德萊爾認真寫詩抽著煙斗,居斯塔夫‧庫爾貝1848曾為詩人畫下一幅肖像畫,詩人認真讀書當然也抽著煙斗,他的眼神專注書頁,煙斗裡的煙絲冗自不擾燃燒。

讀怒放的《惡之花》其中的一朵《煙斗》,紀念波德萊爾,他的十四行詩與我們同在,他的煙斗與我們同在。


煙斗(郭宏安譯)

我乃一作家之煙斗;
看我臉色如卡弗林(註一)
或阿比西尼亞(註二)女人,
即知他是抽煙老手。

當他百般痛苦之時,
我就冒煙,如小茅屋
為了快回家的農夫,
那裡正在準備飯食。

我擁抱撫慰他的心,
一張裊裊的藍色網
升自我冒火的嘴上,

我搖動著葯香陣陣,
讓他的心醉意陶陶,
解除他的精神疲勞。

註一:卡弗林人為東南部非洲的黑種人。
註二:今埃塞俄比亞。

二○一二、六、二十、火柴

岳母幾年前傷逝,她離去的原因究係何故,家人最後也並沒有弄清楚。天亮前她從睡夢中滾落床沿,頭部撞碰地板,招致腦瘀血;或者腦瘀血發生,跌下臥榻自己勉力爬起重返枕上,昏迷繼續睡著因此延誤醫療?

岳母生前,曾經體貼的買過一大封十小盒的火柴送我,她知道我抽煙斗用著,古典方式的燃點煙絲唯火柴溫柔,晚近打火機流行於市,也尚未完全把火柴取代,火柴確實比較難買卻沒到絕種,台灣自己不事生產已久,岳母買的那一大封火柴係貿易公司的進口貨,比台灣稍微後進地區的產品,其質地明顯沒有昔日台灣產的那麼好,合用即可,自詡先進的台灣,當今之世盛產名聞遐邇的一款名為「貪腐」的豪華精品,邀請島民同享共受,免費滋補而且營養豐盛,而且益壽延年底蔭子孫人丁興旺代代相傳。

有些旅館的房間提供火柴,但窗戶密閉,室內正進行空調,旅人對著煙缸一籌莫展,還得走出大堂門外才能動手,火柴大致拿來收集或備用,火柴成了無聲悄悄的廣告,此種情狀在某類飯莊也頗相仿。

在沒有瓦斯的年代,放學回家替媽媽生火準備讓她做晚飯。廢紙屑墊在底層,鋪好枯枝,點上火柴,再將相思樹悶製的木炭,美美的輕置其上,對著爐扇風,火旺了用雙手把爐子從戶外小心翼翼端進廚房交給媽媽。小爐子只能做簡單的三餐,過年蒸年糕不管甜鹹,要與家有大灶的鄰居和蒸分食,被分派的工作,推磨,把浸泡過的糯米或蓬萊米磨成漿,大人們準備接手後續的製作。冬至、元宵兩個吃湯圓的節日,紅紅白白粒粒圓仔搓出來,家家戶戶搓圓仔,不吃圓仔的人家例外。端陽的粽子全套盡是媽媽的勞作,我只負責生火,把爐子燒旺交給媽媽。農業手工業的好日子過淨,年節既無舊時味亦絕無新指望。

普通的火柴晉身成藝術的火柴,近現代史的人物魯迅、毛澤東被印上火柴的封外,他們在幽幽冥冥之中,還願為走來走去的人們助燃?



[活動] 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研討會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 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研討會 系列(四)】
當前亞太形勢下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時間: 8月11日(星期六) 下午2時~5時(1時30分報到) 
地點: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台北市徐州路21號

討論主題 主講者
美國重返亞洲戰略及其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 毛鑄倫(國立台北大學教授)
南海問題升高的原因及其影響 戚嘉林(世新大學 教授)
日本侵佔釣魚島的動向及其影響 王曉波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教授)
兩岸如何破日本侵佔釣魚台的伎倆 李中邦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總編輯)
兩岸合作維護領土主權完整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張鈞凱(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研究生)


釣魚台與南海問題等領土爭議成為美國重返亞洲的跳板(網路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