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屬於勞動者的五月,醫護人員的權益成為勞工遊行的議題。(網路圖片)
|
1993年上映全球熱賣的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台詞:「Life will find the way」,人與自己創造的巨獸在侏羅紀公園裡的生存競爭歷程,如今竟與台灣醫療人員的困境相符。在這個屬於勞工的五月天,一向安然在白色巨塔看守病床照顧患者的白衣天使與白袍醫生,也走上了街頭,爭取屬於自身勞動權益的「基本保障」。
這個屬於勞動者的五月,醫護人員的權益成為勞工遊行的議題。(網路圖片)
|
1993年上映全球熱賣的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台詞:「Life will find the way」,人與自己創造的巨獸在侏羅紀公園裡的生存競爭歷程,如今竟與台灣醫療人員的困境相符。在這個屬於勞工的五月天,一向安然在白色巨塔看守病床照顧患者的白衣天使與白袍醫生,也走上了街頭,爭取屬於自身勞動權益的「基本保障」。
別讓空間規劃術淪為土地炒作的幫兇
■ 衛德所
讓年輕人打包住去新市鎮
(網路圖片) |
攸關台灣未來四年的大選甫剛落幕,新內閣隨即無縫接軌上路,而主掌台灣居住與國土政策的內政部新任部長李鴻源,接任部長一職後,對於選前沸沸揚揚的社會住宅議題,提出以國土規劃手段來解決臺北都會區的居住壓力,企圖拉開一個新的場域來重新看待臺北都會區的居住問題。
李部長新提出的住宅政策,除選前既定五處社會住宅及合宜住宅仍繼續興建,另外為鼓勵年輕人和中等收入戶搬離台北市區,遷往中壢以北等郊區,將以空間規劃手段配合貸款政策,一方面以現有與興建中的路網與捷運系統,配合完整生活機能配套的新市鎮,創造舒適的居住條件,另一方面將以二年無息貸款等方式作為誘因,創造都會區居民外移的條件。
為建商覓地的新市鎮規劃
李部長從人口集中居住的現象出發,認為只要在都會區周邊擴大住宅供給,自然就能創造人口均衡分配的條件,從而自然形成房價的平衡機制;這樣的構想在台北都會區發展的歷史上並非沒有先例,從最早以中山高速公路作為與臺北市之間聯繫道路而規劃的「林口新市鎮」、倚靠捷運路網與土地重化為手段建構的「淡海新市鎮」、以二高與大學城為發展要件的「三峽大學城」,這些曾經蔚為顯赫一時的新市鎮計畫,換來長時間在寒風中長草的閒置土地,或是等待主人入住的超建空屋,已是失敗新市鎮最血淋淋的教訓。
對於台灣新市鎮失敗的檢討,往往停留在城鎮之間的交通聯繫。過去新市鎮開發的思維是以低廉的土地與住宅價格,吸引人口進住後帶動地方繁榮,進一步透過稅收手段豐富地方建設的「引鳳築巢」模式。對臺北都會區周邊新市鎮開闢的失敗,往往聚焦在缺乏導入城鎮間公共交通運輸,常以香港開發新區的方式作為對比,港人是以捷運路網與基礎生活設施先行,帶動人口入住的「築巢引鳳」模式。
必需要指出,一般討論膠著在公共運輸與新市鎮開發建設程序上孰先孰後的「雞、蛋」形式問題。然而真正的問題卻是台灣土地普遍私有化,政府大型造鎮開發計畫的終端為民間財團接手的住宅產品開發,形成土地炒作的利潤空間;遷居新市鎮的現實卻是民眾必須負擔通勤的費用,同時進入建商所建構的賣方市場,任其宰割;耗費了時間與金錢卻換不到工作餘暇的生活品質,只因在比較利益法則上,為市區高房價逼迫才得遷往新市鎮居住。若不解決土地私有與交通費用額貴的雙重問題,新市鎮的開發只是以國家資源為建商在都會區邊緣提共一個新牟利選項,讓建商在市區與新市鎮的土地炒作上都豐收。
排除底層社會的住宅政策
目前在李部長整套造鎮的論述中還存在著許多矛盾,不談遠大的產業與居住空間結構性調整的國土計畫,光是一個生活的圖像便是矛盾不已。如果是讓生活工作都在新城鎮,勢必得削弱現有都會核心區的機能,創造多個通勤在半小時之內的「生活鎮」。然而部長又提及以快速道路聯繫讓看似不便的城鎮具有與中心都會連結的可能,那通勤時間勢必以1小時起跳,如此通勤時間配合台灣普遍長工時的生活形態,非但無法提升居住品質,甚至也無法帶動新市鎮的商業消費。新市鎮充其量也只不是規劃的話術,一如房地產廣告總將兩旁雜亂的街景粉飾。
新市鎮居住人口勢必無法逃避與都會核心的聯繫,主要並不是生活機能的問題,而是整體產業對都市活動的塑造,在都會區有兩種人最為多數,一種便是具專業知識的白領受雇勞動者,另一種便是服務於多數都市活動人口的服務業人口,從食衣住行到環境清潔,都有這樣低薪的底層勞動者在支持,知識勞動者的工時往往冗長,因而在生活上更需要底層勞動者支持,而臺北都會區目前仍保持著一定混雜的都市環境,提供前述兩種不同職能的人口相互支持,也正是這樣的混居使得臺北得以創造自豪的「夜市」文化,顯出有別於歐美的城市活力。
城市多元人口的包容性,不能是以經濟能力來篩選,正是因為都會區才提供了主要的工作機會,才使得多數人願意選擇居住在擁擠的都會區當中,也只有在通勤時間短、工作相對穩定(甚至有多筆收入)的環境當中,才使社會底層有一絲翻身的希望。用貌似平價的新市鎮住宅把城市中經濟弱勢與年輕人遷出,只會降低兩者在都市工作的機會,也將會是新市鎮衍生更多的問題,甚至淪為標籤化地區。
關鍵還是土地問題
李部長在公共工程委員會任職期間,曾經提出不少有創意的政策構想,在回應合宜住宅、現代住宅等等這些看似具有社會住宅樣貌卻是借屍還魂的國宅政策,提出以整體區域規劃角度來審視居住區塊的配置,跳脫既有思考框架的作法誠屬難得,然而卻無法挈中要害。無論是現行的住宅政策或是國土規劃均有意或無意地迴避土地私有化、土地利益為私人壟斷的問題,也正是因為土地的不當炒作讓住宅問題成為社會的沈苛。
當李部長拋出新市鎮示範區構想,建商馬上便回應在不損及人民財務,地主與建商擁有合理利潤的前提下願意支持,此舉無異是捍衛既有的土地炒作獲利。若真正要讓住宅價格低廉、通勤交通成本降低,不能僅是依賴現有的規劃構想,必須要有釜底抽薪之計,特別是讓土地價格與住宅價值脫鉤,特別是保有公有土地的調控能力,如地上權住宅、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都是可行的選項。在住宅的布局方面,也不應當是以快速道路連通作為主要的取捨,應當是以捷運等快速的大眾運輸路網為布局的依據;此外,為了降低民眾於新市鎮居住到都會區工作的通勤成本,核心都市更應該責無旁貸的負擔起進城工作人口的交通費用。
過去台灣空間規劃,至多都是空間形式的模仿,甚少碰觸土地私有制這個核心的議題,因而也創造出資本對於土地的貪婪與抬價的市景,如果只談規劃而不談土地作為一種公共資源運用的可能,這個新出爐的住宅政策,也只不過是重蹈過往新市鎮失敗的路子,美其名是國土規劃,然而終究還是一場鬧劇,而這場鬧劇最終的承擔者還是背著沈重房貸的人民,這是未來十年、二十年台北都會區的生活樣貌嗎?
達悟族人無分老少,都參加了20日全島驅逐核電惡靈的活動。(圖片:希婻‧瑪飛洑 提供)
|
1974年,原能會將蘭嶼劃定為核廢料垃圾場。自1982年蘭嶼的「國家放射性廢料第一貯存場」接收了10,008桶核廢料起,核廢料以每貨櫃228桶,每週一航次的速度輸入蘭嶼。貯存場動工時,世居蘭嶼的達悟族人以為這只是一座能帶來工作機會的罐頭工廠,直到1987年,達悟族長期被欺瞞的憤怒爆發,展開驅逐「蘭嶼惡靈」的行動。
幾十年過去,核廢料場持續對居民生活所帶來危害,不僅影響了人的健康,更使族人們賴以為生的番薯、芋頭等農作物都連同土地一併遭受污染,進而危及了族人的工作權。去年中研院研究報告指出,蘭嶼周遭微量放射物質數據連續3年異常升高,恐有輻射外洩疑慮,然而這樣的訊息,達悟族人並沒有被告知。為此,達悟族人於2月20日發起,歷史上第四次在蘭嶼核廢料貯存場前的「驅逐惡靈」行動。島上500多名的達悟人身著傳統服飾,聚集在貯存場前,提出核廢料桶應在檢整完畢後立即遷出,以及永不續租土地的訴求。
(網路圖片) |
2007年8月由於美國政府的施壓,當時執政的民進黨負責推動了「瘦肉精解禁」的政策,這項政策由於遭到養豬戶及全民一致反對而作罷。五年之後,在醫學界未曾進一步提出安全保證的情況下,同樣的戲碼再次上演,不一樣的只是這次的執行者換成了執政的國民黨。
【本報訊】2/22上午,由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勞動黨、勞動人權協會等數十個民間團體發起的拒絕美國瘦肉精牛肉進口行動,前往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 AIT)抗議。
對於近日以來美國政府持續施壓,要求台灣當局開放含瘦肉精牛肉進口的蠻橫行為表達不滿。
民眾現場高喊捍衛全民健康基本人權、反對美瘦肉精牛肉進口、支持本土畜牧產業等訴求。現場演出的行動劇,生動的表現了美國含毒的豬、牛張牙舞爪,吞噬台灣民眾健康。最後由美在台協會官員出面接受抗議書,在場各團體代表表明,不要忽視台灣人民強烈的反對民意。
遊民透過鏡頭訴說如何在城市角落裡輾轉 |
去年10月,臺北市議員應曉薇在市議會質詢時讚許北市公園路燈管理在公園裡「灑水」間接造成驅趕遊民的效果,更說出「誰把水灑到遊民身上就發給獎金,因為這些遊民實在太糟糕了」,引發社會大眾的譁然。
2012/1/14選舉日的記事
■ 費沖之
(網路圖片) |
島嶼南方一處喧鬧的早市路口,老翁騎著50cc摩托車在路中央停下,想拐過去的那條路在右手邊,但車頭一下子卻怎麼也轉不過來;「奈ㄟ停底咧路中央!」後面一個少年騎腳踏車,緊挨著老翁大聲斥喝。
「我停底家昧賽咧!幹!」老翁別過頭去回嘴。少年很快地就繞過老翁向前而去,路旁鬧烘烘攤販叫賣隨即淹沒了老翁氣憤而無力的喃喃。
這個短暫的爭執在早晨薄霧中消逝,在浩蕩的歷史中不留下任何的痕跡。
該不該轉彎?還是繼續向前?在這個傳統市場的十字路口上,似乎已經有了共同的答案。來自四面八方的攤商,背負著不同的人生故事:從無生路的農村而來、老闆西進關廠的黑手技工、倒閉的貿易商職員、在對岸失敗一無所有的台商…,不同的命運讓他們成了市場口攤商的一員,這些不寫在生鮮蔬果上的故事,通通匯集成幾支簡單的競選旗幟或海報。
彼岸的「帝國」,從過去那個說是欠缺人道與經濟,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世界,一晃眼變成了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成為主宰這群小頭家生命的國家。除了認了掌紋、八字、神佛這不可見又不可撼動的天命外,此生所有的恩怨情仇都對上了那個聽說是日夜覬覦著自己一方樂土的「敵人」。
彷彿有種綠林好漢的氣魄,捍衛著自己的一方攤位、一台舊舊的小發財。電台裡頭說那隻無能偏安求降的狗皇帝,成天通敵且不知民間疾苦;電視政論節目說的更是簡單又通透,現此時咱們是被壞黨、壞人統治,要出頭天只有用選票賭氣魄。
既然大方向的同仇敵慨如此明確,剩下的就是該怎麼選那一老一少的問題了。究竟是深耕地方的綠林好漢,還是老爹正身陷囫圇而代父出征要留一口氣的水滸少年?這可難倒了一向恩怨分明的好漢們。
賣菜的阿美正在等去投票的丈夫回來替換,一面秤菜一面提醒客人記得去投票,說上回那區出來投的人太少,輸得冤枉。她摸了摸腰包最深處的內袋,印章跟身份證安安穩穩地躺著,記起她先生每次看到那位標舉「公平正義」的候選人都要再叮嚀她一次,爺爺給日本人統治、爸爸給車輪黨統治、好不容易終於是自己人當家作主,卻被外省狗擋下來,4年才有的一次機會不可以「青菜」;她又轉念想到那一老一少的難題,兩邊都有來請託,她都不想得罪,乾脆就給他們一人各一個戳吧!
又一個熟客站在攤子前挑菜,阿美連忙招呼著,她的攤子上的菜蔬跟其他攤位的生鮮瓜果一樣,最後都會變成餐桌上的菜餚。從張著要吃飯的口,一路溯源到城郊、再到更外圍的農村,一條條用物與金錢延伸發展的交易線,繁盛地鋪在城鄉之間。許多交易的網絡織起複雜的往來關係,在這些線路上的每一個小人物,都一直期待著出頭的可能,一如沿著鬧區兩旁透天厝各自懸掛誇張的市招,紊亂中張著一種活力,一種野草般的生命力。
這樣的生命力曾靈敏地跟隨經濟的風向,沒有國籍差異地為不同的世界進行生產,那是一整代人引以為豪的奇蹟。然而,有那麼一個時刻,他們突然才意識到被世界遺忘了將近20年,蓬勃發展的一切突然停滯,薪水與收入就停在那個不上不下的尊嚴邊緣,一般日常的消費也就隨時在波動起伏中痛痛癢癢。
他們發現歷史並不是按著自己的意志在走,那一整代的人突然像是停在路上一樣,他們相信的世界依然筆直地運作著,卻不再屬於自己的方向。
小頭家的夢還沒有碎,然而他們卻都老了。在這個南方的城區,小頭家依舊相信是天命要他們勤奮一輩子,卻不再相信手中那一張紅紙圈上的人頭,可以給人生不同未來。他們只想用這一票免於對彼岸的恐懼,守住自以為的一片天地。然而這退卻的一步,終究也只是歷史中瞬時即逝的曲折,老的與小的在這場選舉中的紛擾,終究也只是爾後的一個嘆息,只是呼出那口氣長短的差異而已。
農民集結凱道,拒絕問題重重的土徵條例。(攝影:陳韋綸)
|
在近幾年內因土地徵收而影響生計與生活的一群農民,繼前年(2010)717、去年716之後,上個月13日這天再次聚集在總統府前的凱道上,延續前幾次次捍衛土地正義、維護自己生存的家園土地的訴求。這一回合,他們的訴求是「土地徵收條例」修法的內容,並反對不當修法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