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看房忙
![]() |
參觀者在第四屆西部(銀川)房•車生活文化節上查看樓盤資訊。
4月29日,第四屆西部(銀川)房•車生活文化節開幕,豐富的樓盤資訊和特價優惠吸引了不少銀川市民前往看房。共有38家房地產商攜帶48個樓盤參展。
從買不起房到租不起房──大陸多地房租大幅上漲
自去年底以來,大陸多個城市房租持續上漲,個別地段價格更是翻番。從買不起房到租不起房,房租的大幅上漲成為許多中低收入者的「切膚之痛」。專家呼籲,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房屋租賃市場的管理,一方面加大公租房等保障房供應量,另一方面對困難租房群體進行補貼,確保租房客「租得起房,住得上房」。
多地房租大幅上漲
在武漢東亭這片區域的房屋租賃價格普遍集中在1200元(人民幣)到3500元(人民幣)。銷售員小王說,房租自去年以來一直在漲,10月份後有過一輪大漲。「之前2000元的房子現在都漲到3000元了,不到一年就漲了一半。」
在武漢一家網路公司工作的黃培最近一直在光穀周邊物色租房。他說,2009年光穀一個單間月租金大約是300元,現在已普遍在800元以上,兩居室的價格基本上超過2000元。即使是舊房,配套設施差點,月租金也漲了近兩倍。
相對來說,中心商業區的房租上漲最快。武漢新華路附近一室居的小單間,月租普遍在1800元以上,最高的達到2800元,比年前漲了近800元。
畢業兩年多的唐國富就租住在武漢市中心。2年間,房租從1000元漲到了1500元,雖然覺得漲得太快,不過他咬咬牙還是接受了。可沒想到,最近房子續租,房東再次漲價到2000元,小唐無奈搬到了城郊。
與武漢一樣,去年底以來,多個城市住房租賃價格大幅上漲。其中,北京、上海、鄭州、濟南、昆明等地尤為明顯。
低收入者生活壓力加大
房租的上漲,最先感受到壓力的是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25歲的甘煬,2009年大學畢業後進入武漢的一家小公司上班。去年為了「躲避」屢屢上漲的房租,他已換了三次房子。
同時,他的工作也因房租的上漲而受到「牽連」。為了不「啃老」,他只好選擇租住在比較偏遠的城郊。每天早上6點起床,再坐2個多小時的公車。他常常因睡眠不足,上班打瞌睡,而被主管批評。
不斷上漲的房租讓辛苦攢錢的「剛需們」看不到「新房夢」。畢業4年的孫浩明說,原本打算賺錢了就買房結婚。可現在不僅房價漲得快,就連房租也漲了不少,存錢買房現在看來根本不可能實現。
相比而言,農民工群體更加「傷不起」。今年23歲的李夢波,6年前從湖北農村來到武漢打工,做過搬運工、洗車工等。「剛來武漢時,雖然工資不高,但房租也只要兩、三百元,還能節餘一點,現在一個月的工資付了房租就吃不起飯了。」小李說。
轉「購」為「租」導致租房需求旺盛。
由於房市的不穩定,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許多原本出手買房的人轉向觀望,並轉「購」為「租」臨時過渡,導致近一年來租房需求持續旺盛。
武漢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龍炳煌認為,房屋租賃市場的管理漏洞是導致租金無序上漲的重要原因。由於房屋租賃市場自由化程度較高,未形成統一的交易場所和買賣合同,有關部門很難全面掌控具體資訊。同時,多地已實施的《商品房租賃管理辦法》也只是規定「房屋租賃期限內未經承租人同意,出租人不得擅自縮短租賃期限、增加租金」,並未詳細對價格制訂標準、監管程式等予以明確。
龍炳煌建議,應對大學畢業生的租房困難給予重點關注。有關部門可以考慮在大學生畢業後的三五年內,直接給予他們一定的貨幣補貼,幫助他們渡過一時的難關。(新華社電)
揚州:獎勵購房為哪樁?
![]() |
(網路圖片) |
5月7日,揚州市財政局、房管局聯合發出通知,今年7月1日起的一年內,該市個人購買成品住房將獲得房屋合同價款4‰—6‰的政府獎勵。
揚州房產新政一出,立即引起各方熱議和猜測:有人認為,當前正處於房地產調控關鍵期,揚州新政很可能與大陸的國家調控精神相悖;還有人猜測,揚州新政也會像佛山、蕪湖新政一樣,很快被撤銷……
揚州推出這一新政究竟出於怎樣的考量?
揚州市的《關於對個人購買成品住房進行獎勵的通知》,對購買成品住宅的揚州個人,按購房面積進行獎勵:90平方公尺及以下的,給予所購房屋合同價款6‰的獎勵;對90平方公尺至120平方公尺的獎勵為5‰;對120平方公尺至144平方公尺的獎勵為4‰。
所謂「成品住宅」,也就是老百姓一般所說的「拎包入住」的「精裝修房」。去年江蘇省政府曾發文,明確要推成品住宅建設,要求到2015年,蘇南地區成品住宅新建率達到60%,蘇北地區達到40%,其目的在於通過成品住宅的開發減少二次裝潢垃圾量。
然而,在具體銷售過程中發現,老百姓並不願意購買成品住宅。原因在於成品住宅相較於毛坯房,價格更高,因此在支付相關契稅方面負擔更重。所以才相應的推行優惠鼓勵政策。
新政的可信度引發網友猜測
揚州新政一推出,立刻引發各界關注和熱議,尤其是關於揚州政府是否出手救市的質疑聲沸沸揚揚。人們紛紛猜測這一新政很快將被撤銷。
揚州為何選擇此時推出新政?「圍觀」的網友們紛紛議論,一些瞭解情況的人士則表示,這與當地房市的現狀關係緊密。
據揚州市房管部門統計資料,從剛剛過去的「五一」成交來看,揚州市區住宅三天共成交45套,遠低於去年「五一」三天的297套的成交量。今年3月份,受首購房貸政策鬆動、季節性因素等影響,剛性需求有所釋放,揚州房市銷售呈現階段性回暖。然而進入4月份以來,揚州房市再度步入慢銷狀態,新推出的建案中,不論是高端產品還是普通專案日均銷售僅1-2套。
根據大陸房地產專家表示,通過資料對比可以看出,揚州的房地產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這種泡沫是長期積累形成的。
揚州新政是否挑戰宏觀調控政策底線?
近期,大陸國務院有關負責人一再強調,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決不讓調控出現反覆。在這樣的背景下揚州推出獎勵購房新政,是否有挑戰大陸中央政策底線的嫌疑?
「365網」宏觀研究院院長李智表示,從推動節能環保的這個角度來說,揚州新政本無可厚非。但另一方面,針對投資投機的從「緊」調控仍未動搖。去年底以來,相繼有佛山、成都、蕪湖的房產新政被叫停,其主因是這幾個城市新政放寬了優惠範圍,除了「剛需」外,也覆蓋投資和改善人群。假如政策對一地開口,那麼其他城市有可能會很快跟進,將逐步瓦解調控政策的效力。
南京東凱置業總經理包天雷表示,揚州新政推出的背景讓它具有特殊敏感性,當前房市正處於調控的關鍵期,通過抑制投資投機性需求,讓房價回歸合理價位。揚州新政並不是只針對首購族的「剛需」,而是不論大小,只要是成品房都有優惠,這實際對改善性、投資性購房者都是利多。因此,又與調控政策相悖。
不斷增加的庫存和下滑的土地成交量,將使一些地方政府擔憂房地產行業會持續下行,因此還會將不斷試探調控政策底線。(新華社電)
百度一下吧
「剛性需求」
相對於彈性需求而言,指商品供求關係中受價格影響較小的需求,理論上剛性需求曲線是一條直線,即需求不受價格影響。最好的例子是食鹽,人們不會因為食鹽促銷而多吃,多消費。具有剛性需求的商品多是生活的必需品,且不具備可替代性。
「房鬧」事件頻發的反思
![]() |
(網路圖片) |
日前,杭州、寧波接連上演「房鬧」事件,部分預售屋的買者拉起白布條,要求開發商退房或是補償因為房價下跌所造成的損失。杭州更是從5月3日至5月5日接連發生3起同類事件。
杭州之所以變成「房鬧」事件比較突出的城市,主要是因為杭州新房打折力度明顯高於其他城市。在杭州,6折7折出售的項目並不罕見,甚至8折降價出售難度依然很大。90平方公尺的新房,優惠幅度可能超過50萬元(人民幣)。
這一切都是調控前杭州房地產泡沫過多的後遺症。投資性需求撤場,僅僅憑藉剛性需求難以支撐,房價大幅下滑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買屋者的既得利益遭受較大影響,因此向開發商討說法,雖然於情可憫,但於法無依。
事實上,類似杭州這種買屋者「維權」風波在去年底部分專案開始大幅降價時就已經屢見不鮮。在2011年的10月到11月間,北京、上海、南京、蕪湖等地就有八處建案出現了買屋者要求退房、「維權」引發的嚴重糾紛。
大陸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認為,對於頻發的「房鬧」現象,在堅持「契約精神」的同時,也要看到購房者在議價方面先天的弱勢地位,看到開發商在推高房價方面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開發商不能以「契約精神」為由推開一切責任。處理「房鬧」問題,不能單單考慮法律因素,還要有道義和情感上的考量。
將「房鬧」問題的解決寄託在企業自身的道義上無疑有些理想化。從監管著手,徹底理順房地產銷售環節的種種弊端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健康的房地產市場需要健全的制度,更需要理性的消費者和誠信的商家。
房價下跌刺激很多原先的買屋者「房鬧」,這是市場的陣痛。但這種疼痛,卻能讓更多人認清「投資房產有風險,入市購房需謹慎」的道理。(新華社電)
大陸房價調控成果初顯 ── 但未竟全功
![]() |
(網路圖片) |
一方面是很多城市新建的商品房價格下降,一方面卻又是「北上廣」(北京、上海、廣州)的房價雖然有所回跌但依然在高位;一方面是一些銀行下調首次購屋房貸利率,使得許多房產市場回暖,一方面卻又是開發商紛紛「以價換市」卻難改生存困境;一方面是部分剛性需求者開始購房,一方面卻又是改善型需求者持幣觀望……
在大陸有關部門實施「史上最嚴厲」房地產調控政策兩年來,時下的大陸房市圖景雖然有些複雜,但總體趨勢正在向調控目標靠近。
4月下旬公佈的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與上月相比,3月份大陸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型住房)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6個,持平的城市有16個,上漲的城市有8個。去年同期,價格下降的城市有38個,持平的城市有3個,上漲的城市有29個。
此外,3月份,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降幅進一步擴大。全大陸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均超過一、二月之和,一線城市成交量強勁回升,多個二、三線城市成交量有所回升。
官方的判斷是,3月份房價總體上繼續呈下降態勢,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成效繼續顯現。從資料看,大陸房市是在往調控的方向上走,但是距離調控的目標還差距很遠。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依目前形勢看,只要限購政策不放開,房地產市場反彈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之自住型需求陸續入市,因此也不會出現大跌的現象。整體分析,今年房地產投資和銷量將平緩回落。
房地產調控一直是大陸的一大難題,「越調越漲」的怪圈曾長期以來困擾百姓和政府。從去年年初開始,大陸政府運用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調控房地產業,政策可謂「嚴厲」。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廖英敏認為,所謂房地產價格的「合理水準」就是要讓房價與居民收入相適應。房地產專家也普遍認為,調控政策還應該要持續下去,讓各界都形成房價下降的穩定預期,這樣房價才能接近「合理水準」。
當然,大陸政府打出房地產「重拳」也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多家房地產上市公司淨利潤開始亮紅燈、土地市場不景氣影響地方經濟和財政收入、經濟增長速度溫和回落等。此外,房地產投資一直扮演大陸經濟增長支柱角色。
從長遠來說,唯有房價回歸合理水準,把房地產市場過多的泡沫擠出來,才能保證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所以,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是實施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最終目標。大陸專家建議,在控制投資投機需求、防止房價反彈的同時,加大保障性住房和中小戶型住房建設力度,鼓勵中低收入者入市購房,才能保證房地產投資和成交量維持在一定水準。(新華社電)
「兩岸經濟合作合則互利,分則兩弊。目前,大陸和台灣經濟已分別跨入『十二五規劃』『黃金十年』時期,兩岸企業應把握時機共同應對全球市場競爭。」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最高顧問錢復說。
博鼇年會傳遞出「中國擔當」的「路線圖」資訊:繼續促進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轉型是關鍵,改善民生是根本,改革創新是動力。
![]() |
博鼇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左)與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就全球經濟走向、歐洲債務危機等問題進行對話。(新華社 侯建森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