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訪/徐揚、吳簫劍
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入海口萬鳥飛騰的壯觀景象,吸引衆多中外遊客流連忘返。 每年4月末5月初,鴨綠江入海口都會出現遷徙至此的候鳥。它們從越冬地出發,經過長途飛行來到丹東休養補給。 Continue reading
♦ 採訪/徐揚、吳簫劍
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入海口萬鳥飛騰的壯觀景象,吸引衆多中外遊客流連忘返。 每年4月末5月初,鴨綠江入海口都會出現遷徙至此的候鳥。它們從越冬地出發,經過長途飛行來到丹東休養補給。 Continue reading
♦ 採訪/石慶偉
瀋陽市通過設立濕地保護紅線、退耕還濕等措施,加强濕地生態多樣性維護,為野生鳥類營造良好生存家園,去年已將北部的康平縣臥龍湖附近5000餘畝水稻田恢復為濕地,大面積種植蘆葦、蒲草和矮株高粱等植物。
臥龍湖水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是遼寧最大平原淡水湖,也是東北亞鳥類遷徙必經之地,每年有170多種野生鳥類、上百萬隻候鳥在這裡停留繁衍。 Continue reading
♦ 採訪/汪偉、孫仁斌
5月,初生的鹼蓬草為遼河入海口鋪上一層嫩紅的地毯,空中偶爾可見三三兩兩的鷗、鷺飛起,風吹嗅草香、閉目聞鳥鳴……得益於遼河的集中治理和濕地的嚴格保護,遼寧盤錦的紅海灘景如其名,吸引了大量遊客。 Continue reading
♦ 採訪/張逸飛 吳簫劍
暮春四月,遼寧省盤錦市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迎來一批珍貴的客人——黑嘴鷗,它們剛從南方返回,到這裡休養生息、繁衍後代。恰逢其時,遼寧省「愛鳥周」活動4月22日開啓,呼籲人們「關注候鳥保護,守護綠色家園」。
在雙台河口保護區的南小河濕地,許多黑嘴鷗正在覓食嬉戲。「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鷗繁殖地。」盤錦市林業局濕地綜合管理科劉野介紹說,「黑嘴鷗種群數量超過9000隻,占全球總數近一半。每年3月到10月它們都會來這裡繁衍後代,現在正是築巢、求偶的季節。」 Continue reading
深圳打造綠色建築城市
♦ 文編/吳松山
沒有圍牆和大門,綠意盎然的植物覆蓋了整個大樓,回收系統收集到的自然雨水可灌溉植被可處理成中水,陽光經處理即可為地下室常年照明……中國大陸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大樓將綠色建築的概念展現在人們眼前,人們可在其中感受綠色人居環境,還能瞭解節能的建築系統。
自2000年起,「綠色建築」理念走進中國大陸,以其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得到大陸社會的廣泛認同。 Continue reading
♦ 採訪/孫飛
在粵北地區,千年古城韶關通過著力打造生態、文化名城戰略,在新型城鎮化道路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韶關地處廣東北部,與湖南、江西兩省交界,是廣東規劃發展的九個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韶關歷史悠久,有2100多年的城市歷史,被譽為「嶺南名郡」。在由大陸媒體新華社發起的「美麗中國•尋找最美城鎮」活動中,韶關入選提名候選城鎮。 Continue reading
♦ 文/孫仁斌
近日,中國大陸國務院頒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畫》(俗稱「水十條」)。「大氣十條」正在緊鑼密鼓地修訂,未來還將頒布「土十條」。中國大陸環保「嚴法」密集出臺,顯示了大陸政府鐵腕治污的決心,也讓眾多環保產業人士看到了巨大的商機,據預測,一系列環保法規將催生數十萬億產業蛋糕。 Continue reading
♦ 文編/江英士
一度對北京空氣品質絕望,打算移民的外企職員張濤,最近又改變了主意。近日,北京陽光明媚,空氣品質優。張濤在朋友圈曬了一張藍天白雲的照片,並感慨道:「我怎麼感覺最近北京空氣變好了呢?」
綠色和平組織整理的資料印證了張濤的感覺:2015年前3月,北京的PM2.5水準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3%。 Continue reading
編按
4月20日一份由中國大陸知名教育學者、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主編的《教育藍皮書》(全稱為《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5》)在北京發佈。《教育藍皮書》指出,大陸貧困地區學齡兒童身體健康的兩大隱憂主要還是衛生習慣不良和營養搭配不合理兩個問題。此項調查覆蓋大陸東中西部20個省份,抽樣為省會城市小學1至2所,每個省1至2個貧困縣,每個貧困縣至少1所鄉鎮中心小學、村小或教學點。此次調查共包括88所小學,對這88所小學校長、560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學齡兒童的調查對象是在校6至14歲的小學生。《教育藍皮書》的公佈,讓中國大陸當代的教育現況再次成為媒體和輿論的焦點。為了讓台灣讀者掌握大陸教育最新的情況、當前政策走向與未來的發展,本版特別以「《2015教育藍皮書》與中國教育改革年」為題,重點介紹大陸教育現況。
解讀《教育藍皮書》:2015年將是大陸教育改革的落地之年
♦ 文編/吳松山
一份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佈的《教育藍皮書》,總結了2014年中國大陸教育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分析了中國大陸深化教育改革進程中的熱點和難點,展望了2015年中國大陸教育發展形勢。 Continue reading
♦ 採訪/王菲菲
從位於山川地區的中學,來到位於平川地區的學校,再到縣城,師範畢業的要瑞萍曾經離開農村來到城市任教。如今,她又回到鄉村,和其餘23位縣城初中的老師到位於太谷縣胡村的太谷縣實驗中學進行「教育扶貧」。
來到這所由三所鄉鎮中學合併而成的新學校,要瑞萍說,自己來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脫下高跟鞋換上運動鞋。因為在這裡,很多事情都必須親自動手。 Continue reading